浮生行吟:「青銅小子」的蛻變

方靜
font print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青銅小子」一書,是臺灣作家小野描寫兒子5 歲到15歲成長歷程的作品。他慨嘆道:「大人們的貪婪、愚昧、鬥爭、敵意把我們的時代還原到了石器時代──迷信、無知、野蠻、粗暴、非理性,那麼這些孩子還能期待什麼呢?大概只有比較進步一點的『青銅時代』吧。」這兩年來,妹妹家也出了個「青銅小子」,但是,慶幸的是他已走過那個冷冰冰、硬梆梆的階段,現在是個文明進步的「青銅小子」,而這一切是修煉所致。

本質上,原是一個善良、熱情、純真的孩子,然而,在當今扭曲的價值觀、變異的社會認知的渲染之下,未能倖免的,孩子有過一段叛逆扞格、自我中心的狂飆期。因緣際會,十四歲的他,正負笈異國,為志向而努力以赴,半年多來,在純淨環境的陶冶之後,已然是個穩重、體貼、彬彬有禮的小紳士了!

聽妹妹與妹婿夫妻倆敘述,離家後,透過電話與網路,孩子主動頻繁的聯繫,親子之間的心靈距離拉近了;又因為隔著千山萬水偌大的空間,讓彼此更開闊、更有餘裕,也能更冷靜、理性的探討問題,大人與小孩都更瞭解到尊重和等待的箇中三昧。不復以往的尖銳、偏執,取而代之的是溫和、柔軟,說著說著,可以聽得出做父母的,話語中帶著絲絲的寬心與喜悅……。

月圓人團圓的中秋夜,千里之外的孩子,打了越洋電話過來問候,長輩、同輩甚至是小輩,個個點名,毫無疏漏,讓大家都感動不已,度過了一個難忘的夜晚。個人網誌上,那一篇篇的少年心事,透露出細膩、易感的情懷,卻又顯得成熟、懂事的早慧,更讓我們激賞、欣慰,孩子長大了許多,也成熟了許多。

一路走來,耳聞目睹了「青銅小子」的蛻變。其中,歧見與衝突在所難免,但是在修煉法理的照拂下,做父母的適度的展現彈性與堅持、包容與接納;而在正向積極的場域中,孩子的身心感受到認同與接納,於是,百煉鋼化成繞指柔,孩子已從「石器時代」進步到「青銅時代」,相信很快的就會是一個「溫潤如玉」的謙謙君子了。@*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前一陣子,和朋友帶領孩子,一行共二十多人去參觀攝影展。其間,在一幅得獎作品前,引起了小小的騷動。那個作品的情景是:一位老者在綠蔭下優閒、專注的閱讀報紙,經由解說員提及,才驚見圖像中,報刊的上緣,並立著兩隻小鳥,靜靜的似乎正品味篇章。當場,有一部份的人表示,不曾注意到那兩隻小鳥,而更有趣的是,年紀愈小的孩子,看到的比例愈高;反之,年紀愈大者,大多將這個部份忽略了,其中包括我自己。
  • 有情世間,真實的故事最感人,特別是發生在周遭,能夠耳聞目睹的情節,格外令人動容。
  • 與妹妹、妹夫閒聊,談到老爸長久以來固執的想法,和專斷的行為,我愈說愈激動,忍不住抱怨了起來。這時,妹夫語重心長的指出:「老人家的身心狀況已在退化、衰敗之中,對一般人而言,這是不可逆轉的,所以,看似頑強的人,其實是一個弱者,我們常常理所當然的欺負弱者而不自知。」這一番話有如一記當頭棒喝,劈頭打醒了迷中人,反躬自省後,我感到汗顏、羞愧……
  • 早上出門前,發現鍾愛的手錶不見了!不捨與焦慮之情油然而生。緊接著,即展開「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東西」的搜索,樓上、樓下,到處翻箱倒篋,房間、客廳,東尋西覓,甚至連辦公室和常去的妹妹家都沒放過。
  • 你有多久不曾仰望夜空,凝視月亮了呢?觀月的心情,猶如文人聽雨的思緒一般,每一個階段,各有不同的況味,而皓月高懸,像是在對人娓娓的細訴、殷殷的叮嚀……
  • 陪小侄子看電視卡通,小熊維尼的戲碼,演的是「等待」的主題。從烤餅乾、燒開水、泡茶這些尋常瑣事中,教小朋友學習「等待」的功夫。劇情發展到最後是大夥兒開開心心的喝茶、吃餅乾,有了一個圓滿的結局,這是等待的回報。故事溫馨而美好,螢光幕前的我們姑侄二人,似乎也感受到那一份單純的喜悅。
  • 葡萄奶奶,是妹婿好友的弱智母親,三歲的小侄子不經意間叫出來的別號。在妹妹家見過幾次面,她是一位六十多歲矮矮胖胖的老婦人,每一回的到來,總是讓氣氛在霎時間變得熱鬧非凡,因為,她天真自在的舉手投足,迅速的渲染了周遭,歡聲笑語立即在時空中瀰漫、迴盪……
  • Jessy是朋友介紹的美髮師,從少女時期開始,就一直找她整理頭髮,至今已超過二十年了。不過,朋友殷切的提醒:她的客人不少,一定要儘早預約,以免向隅。好不容易排定了時間,前往一試,果然,身手不凡。幾次合作過後,發現她不僅有極好的技藝,另外,還有一股與眾不同的吸引力,那就是──溫柔敦厚。
  • 從有關「鬼月」、「中元節」的傳說中,可深切體認到這些祭祀具有雙重的意義在,一是闡揚懷念祖先的孝道;一是發揚推已及人,樂善好施的義舉。
  • 秋是代表成熟,對於春天之明媚嬌豔,夏日之茂密濃深,都是過來人,不足為奇了,所以其色淡,葉多黃,有古色蒼蘢之慨,不單以蔥翠爭榮了。這是我所謂秋的意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