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導孩子何必掉眼淚(5):好用的代幣制

第20招-錢沾醬油不能吃,但人人喜愛
黃金源 (特教博士,兒童問題諮詢專家)
font print 人氣: 20
【字號】    
   標籤: tags:

從行為主義的觀點,金錢對於一般人而言,是一種次級增強物(secondary reinforcer)。其意義是金錢本身無任何功能性價值。金錢的價值是在於它的兌換功能。金錢可以兌換生活許許多多的東西,所以讓人著迷。

在行為改變技術中,代幣制度(token economy)所使用的代幣(金蘋果或星星貼紙;蹺起大拇指的圖章)和日常生活使用的錢幣的性質與效果相同。所以代幣制是有效的行為管理工具。有關代幣制的原理與應用非本文的重點,讀者可參考市面通行的行為改變技術的書籍。底下是筆者提供代幣制的另類使用法:

一、利用代幣制對抗「獎勵和懲罰」都完全失效的兒童

「獎勵和懲罰」都完全失效的兒童共有兩種:一種是經歷一段連續性的挫折後,兒童完全放棄自己、心灰意冷、鬥志全無,所以獎勵或懲罰對他都已不在乎,這是「無助感症候群」(learned helplessness syndrome)的兒童,筆者稱之為「我不好,你好?」的兒童。此類兒童不適用本辦法,將來有機會再論述。

另一種「獎勵和懲罰」都完全失效的兒童是兒童頑固倔強、不聽父母的管教,父母已用盡辦法卻完全失控。這類兒童是屬於被寵壞的兒童。對付的策略便是代幣制。其實施方法如下:

(1) 除日常生活必須的三餐外,將過去父母自然給予的享受,完全撥除殆盡。日後若要生活的享受都必須用好行為去賺取代幣,並用所賺取的代幣換得。

(2) 將父母所希望於兒童的好行為表列成一個清單。剛開始時所表列的好行為應該是比較容易表現的。

(3) 將所表列的每一項行為列出可得到的代幣。剛開始時每一好行為可以換較多的代幣。

(4) 代幣與可交換的增強物的關係也清楚表列。剛開始時代幣可以兌換較多的增強物。

(5) 實行代幣制之前宜先給予200個或300個代幣供兒童兌換增強物。必須向兒童說明:代幣一旦使用完,若不靠自己努力賺取,將會必然無代幣可用。這個安排的目的是作為緩衝期。讓兒童自己賺取代幣之前仍然可以有若干享受。

(6) 每天和兒童檢視所贏取的代幣並給予言詞上的鼓勵。若兒童每天所賺取的代幣有增加,父母應對此進步的行為給予額外的增強物,以資鼓勵。

二、代幣制的另一個使用方法是與行為償價(response cost)並用,代替父母吹毛求疵、碎碎念的習慣。許多父母恨子女不成鋼、求好心切,所對子女要求完美,不允許子女有任何瑕疵。因此常常成為一個吹毛求疵的父母,每天對子女從早到晚碎碎念個不停。其結果常常是白費力氣,子女往往把父母的話當耳邊風。親子關係也是極差。

此時父母可以改變作風,一方面將父母喜愛的行為正面表列,並賦予每一行為所可能得到的代幣一一標示清楚;另一方面將父母不喜歡的行為做負面表列,並將每一行為可能扣除的代幣一一標示。最後將正面行為及負面行為印成一個清單,交給子女實踐,然後每天晚上和子女檢討一天的得與失,及兌換增強物之事宜。如此一來,父母便不用從早到晚碎碎念了。

三、代幣制的另一用途是對付年紀較長的過動兒(正確的名稱叫做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兒童)。
@*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任何人其要求被拒絕其內心感受是挫折、失望、受辱、自我價值貶損。但是有時候因為對方要求不合理、無能力負擔所求,不得不拒絕要求時,能夠減少對對方的傷害,並且能夠堅定拒絕要求之兩全其美的方法,便是「是的、先生,但是」這一招。
  • 在家長的諮詢中,常常被家長問及:「老師我的兒很坳,怎麼辦?」個性倔強的孩子,有先天的氣質因素,但是後天的教養更是造成兒童個性倔強的原因。比較簡化的說法是:父母採用削弱技術時,不能堅持到底。
  • (大紀元記者莊麗存台灣台北綜合報導)根據一項「中小學童放學飲食安全調查報告」指出,過半學童經常在放學途中買零食吃,其中,超過六成學童最愛買油炸類食物。醫師表示,這種飲食習慣,不僅會容易造成學童腸胃負擔,而且也會影響學童的發育,建議家長除了關心孩子放學的飲食狀況外,也應教導孩子正確飲食觀念。
  • 父母管教子女時,要注意「言出必行」的重要性。當父母或老師對子女的偏差行為做警告時,務必確切注意:警告的可行性如何?請看底下三個例子:
  • 父母要求子女分擔責任,或對子女作某種期望與要求,必須先分辨什麼是「能為」與「不能為」。
  • 家庭是子女第一個受教場所,身為父母者應明辨是非,有所為、有所不為是非常重要的事。
  • 據家扶基金會觀察,近年來,未成年性侵加害人的比例逐年增加,其中以6-12歲國小學童的增加比例最多。適逢「世界兒童人權日」及「世界防止虐待兒童日」前夕,今天(18日)家扶基金會呼籲家長、學校應教導孩子合宜身體界線和兩性尊重,並注意媒體遊戲分級、提升家庭親職功能,讓孩子在和睦安全的環境成長。
  • 現代的父母常犯的毛病,就是為子女犧牲、服務太多,擔當過多的責任,正確的方法是讓孩子逐漸學習擔負他自身應負的責任。
  • (shown)教導孩子做一個真誠、善良與堅忍的好人,使他能夠在這真假難辨、善惡不明、和好勇鬥狠的混亂年代,得以不憂不懼的生活學習、安身立命,不就是最珍貴的禮物嗎?
  • 有一句名言「一個母養九個子女不簡單;九個子女養一個母親很困難」這句話道盡「責任分散」的道理。兄弟姊妹之間常常有相互推託責任的行為(父母要子女做家事時,兄弟姊妹常常相互推託是別人的責任),其實只要將兒童的責任規定清楚,很自然會消除推諉塞責的行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