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天人合一之路(15-3)

老子道的方法論
黃鶴昇
font print 人氣: 5
【字號】    
   標籤: tags: , ,

老子將得道的方法,說得很明瞭:人到了「知常」後,你就不要知識了,不要有所作為了,要「見素抱樸」,像嬰兒一樣天真無瑕,在你的腦袋裡不能殘留半點的思想意識,你才能將你的人生推上一步,頓悟出道來,由此而達到「沒身不殆」的天人合一的人生最高境界。

實際上我們看佛教出家人的唸經,現代氣功師們教人煉丹田等的方法,與老子悟道的方法大同小異。佛家人唸經,常常重複一句經語,不停地念,就是為了清除心中的雜念,讓心(思)達至空無。氣功們煉丹田,叫人不要想其他,就想丹田的部位,也就是為了達到「純一」。

無獨有偶,基督教也有類似此種悟道的方法論述:耶蘇在登山寶訓中說:「清心者有福了,他們將要見到上帝」(《新約全書》馬太5:8),又說:「除非你們改變得像小孩一般純潔,否則將永遠進不了天國」(《新約全書》馬太18:2)。

康德的實踐理性,也主張以「靜觀」的態度。這種強調清心寡慾、以純真來求真理,上天國的方法,在宗教界、哲學界有很多例證。不過這種「清心寡慾」不是像老子那樣,一退到底——達到「無」的境界。

康德的「目的論靜觀」也只不過是從理性退回到知性、感性中去。其方法還是「有」,相當於中國人說的「寧靜以致遠」、「退一步海闊天空」的地步。

老子是最徹底,一退退到無,沒有半點的理性、知性和感性,無思無為。這就是老子的「玄妙玄通」(老子《道德經》第15章266頁)的悟道方法。

老子的「道」雖是無,但有其方法論,故其道不是神祕主義,也不是什麼虛無主義。其道是有門可入的。

(待續)

(轉載自黃花崗雜誌社《通往天人合一之路》一書)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