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報應實錄:減稅行善得福報

華翰
font print 人氣: 26
【字號】    
   標籤: tags: , , ,

唐代,兩浙的田稅,原來的規定是:每畝交賦稅三斗。錢氏歸附朝廷後,朝廷派王方贄往兩浙,去調整各項稅收。王方贄下令:一律每畝田交一斗稅,減輕了三分之二。

王方贄回到京城後,朝廷責備王方贄擅自減少稅額,王方贄回答說:「每畝田交一斗稅,是全國通行的法令。兩浙的百姓既然已經是歸順了朝廷的子民,豈能再遵循偽國(指從前的吳越國)的法令?」皇上聽從了他的意見。

兩浙地區的百姓,一直每畝交稅一斗,這是從王方贄那時開始的。但是,江南、福建,依然遵循從前的稅額,因為當時無人對這項稅賦提出修正、減輕的意見,於是就依舊例,沿襲下來,成了永久的定制。

王方贄很快被升任為右司諫,最終做到京東轉運使。他有五個兒子:王皋、王准、王覃、王鞏、王罕。王准的兒子王珪,後來官至宰相。王方贄其他的子孫,也多至高位。人們議論講:「因為王方贄關心百姓,敢冒風險,給兩浙地區的百姓,減輕了田畝的稅額,積了大德,所以有此福報。」

難道這不是他為百姓造福的回報嗎?

(事據宋代沈括《夢溪筆談》)

(本文轉載自正見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清代名臣紀曉嵐在他寫的《閱微草堂筆記》一書中,記載了紀家的一位名叫張標飛的門客講訴的這麼一件奇事。
  • (中央社記者林憬屏曼谷16日專電)全球經濟衰退,越南政府也實施刺激經濟措施,包括增加公共投資、減稅等,越南國家財政監督委員會副主席黎春義(Le XuanNghia)認為,此政策已逐漸有效減緩經濟衰退。
  • 創立新竹華光教養院和仁愛啟智中心的葉由根神父,凌晨三點卅七分,因為心肺功能衰竭而過世,享年九十九歲,由於葉由根神父在兩岸收容孤兒、智障兒,過世消息傳出後,不少接受過葉神父幫助的家長們,紛紛前往華光教養院,參加為葉神父的彌撒,場面哀淒肅穆。
  • 花蓮1名李姓婦人長期捐助家扶中心,日前辭世後,丈夫游錦章持奠儀捐給家扶中心,並表明將接下妻子的棒子,繼續捐款協助家扶中心照顧貧困家庭學童。
  • 美國的經濟刺激方案在經過反覆爭論,反覆修改之後終於跟公眾見面了。這個方案最後確定的規模是7895億美元。主要用於減稅、基建、福利、教育等方面,各項安排的資金都在一千億美元以上。當然,方案的規模很龐大,內容也很複雜,我們沒有時間做出全面的報導,只能就涉及到普通民眾利益的一些主要內容給大家介紹一下。
  • 週三,新西蘭總理約翰.凱伊(John Key)在新西蘭博愛大會Philanthropy New Zealand上的講話中,呼籲那些不需要花掉他們將得的減稅款的民眾,把錢捐給那些最需要的人,此事遭到各界痛批。
  • 四川新津縣,有個做吃食小生意的陳大爺,70來歲。他對給他講過真相的大法弟子說,他過去看書時,書裡的字是雙影,近兩三年來,看書不戴老花鏡,那書裡的字清清楚楚。他知道,他是從內心深處知道大法好,辦了三退,大法給他帶來的福報。
  • 公示財產,基於官員手握國家權力這一事實,基於國家權力本身的性質,這是人類社會對應著權力的本性而採取的防範措施,完全不同於行善事或諸如「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公共場所不大聲喧嘩」之類準則,根本不是什麼每個人從「我開始做起」的問題;更不是因為官員在精神上高於平民——有記者報導高官反問時,說這樣反問是「降低了要求,把自己等同於普通百姓」——,官員跟其他職業不存在精神、品質的高下之分,之所以他們該公佈財產,是因為在權力系統之內。
  • 集市上的人成千上萬,而恰恰是李遙遇到了那個賣枴杖的人,由此而牽扯出了李遙過去的罪行..
  • 清朝時,無錫人曹五輯曾經當過官,是一個清正廉潔的好官。他的兒子因為是孝廉科的舉人,所以人稱曹孝廉。乾隆二十一年(西元1756年)的時候,無錫發生很大的瘟疫。無錫當地有位華某一貫樂善好施,就捐獻出他收藏的幾幅古畫,托付給曹孝廉去義賣賑災,囑咐他說:「最好能買得800兩銀子,拿來收埋本城病死的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