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行吟:化為千風

──安慰友人喪親之痛
方靜
font print 人氣: 22
【字號】    
   標籤: tags:

A Thousand Winds

Do not stand at my grave and weep;
I am not there, I do not sleep.
I am a thousand winds that blow.
I am the diamond glints on snow.
I am the sunlight on ripened grain.
I am the gentle autumn’s rain.
When you awaken in the morning’s hush,
I am the swift uplifting rush
Of quiet birds in circled flight.
I am the soft stars that shine at night.
Do not stand at my grave and cry;
I am not there, I did not die.

化為千風

請不要佇立在我墳前哭泣
我不在那裡 我沒有沈睡不醒
化為千風 我已化身為千縷微風
翱翔在無限寬廣的天空裡
秋天 化身為陽光照射在田地間
冬天 化身為白雪綻放鑽石光芒
晨曦升起時 幻化為飛鳥輕聲喚醒你
夜幕低垂時 幻化為星辰溫柔守護你
請不要佇立在我墳前哭泣
我不在那裡 我沒有離開人間
化為千風 我已化身為千縷微風
翱翔在無限寬廣的天空裡
化為千風 我已化身為千縷微風
翱翔在無限寬廣的天空裡


http://www.youmaker.com/

退休後,旅居異國多年的朋友,返台辦事,特地撥打電話前來問候。兩年未通音訊,敘舊事、詢近況,善意與關懷即刻在一線兩端充塞、瀰漫。但是當提及她高齡近九十的母親時,溫馨寧靜的氛圍中,霎時,滲入了絲絲的惆悵與悲戚,她傷感的表示:「母親已往生快兩年了,七百多個日子以來,不思量,自難忘,常常讓人心痛不已。一直覺得母親還沒走,睡夢裏、恍惚間,就會看到母親的身影,聞到她老人家的氣息……」喪親之痛,應該是人世的至痛吧!不知道說甚麼安慰的話,正好手邊有「化為千風」這首不知作者的印第安小詩,透過電話,為她輕輕緩緩的吟詠,吟罷,兩人都深受感動,片刻停格之後,朋友不住的言謝,並且表示她覺得好多了。

「愛別離」,是佛門所謂的人生八苦之一,而死別,當為苦中之極苦。但是,瞭解了生命的奧義,就得以擺脫綑綁、掙開繫縛,不再為生死所纏、所累。佛家曰:「我們是有情識的有情體,……無始以來,死了又生,生了又死,一直在如此的生死死生的無限延續中。」

而深富西方宗教思想,知名的生死學大師伊莉沙白.庫伯勒.羅斯也明白的指出:「做完了我們奉命來到人間從事的工作,我們就可以脫離囚禁我們靈魂的身體,就像一隻破繭而出的蝴蝶。時機成熟時,我們就會拋棄肉身,擺脫病痛、恐懼和人生的一切煩惱,逍遙自在,宛如一隻飛回上帝身邊的彩蝶……」。生死大事,是要用一生去參悟的功課。

「化為千風」是印第安人的生死觀。人死後,化為秋陽、冬雪、飛鳥、星辰與千縷微風,殷殷的守護著,那曾經相依相恃的親人、眷屬,和賴以滋長茁壯的土地、天空,這是一則多麼美麗的傳說阿!而古老的華夏民族,也有自己的浪漫神話,教人平靜的看待生死,那就是寂寞巨人盤古垂死化身,孕育天地萬物,所示現的無我奉獻的精神,與生生不息的生命之秘。

《夢醒》歌詞中幽幽唱道:「輪迴轉世幾千年,進進出出為哪般?功名利祿不長久,世道興衰全在天。生命本是天上仙,人生成敗過眼煙。是非本是前世怨,得法破迷上青天。」傳說與神話,釋放了亡靈、也撫慰了生者,讓這不完美的世間,有了圓滿的結局,是值得慶幸與感謝的! @*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休息時間,辦公室裏有人在討論如何享受權利、規避義務的話題。起初,是二、三個小眾在參與,後來更多人加入幫忙出主意,七嘴八舌的,喧鬧不已。角落埋首書堆的我,隨著對話內容的愈趨熱烈,心中的詫異也逐次升高,不禁忿忿不平的尋思:享受權利、善盡義務,本是天經地義的事,為什麼「我不想」、「我不要」可以做為推諉的藉口,而且還有這麼多人認同這種不合理的行為?
  • 最近,新換了拖地用品,操作起來特別得心應手,角落、牆邊、桌柱和椅腳,幾乎是無往不利、通行無阻,與過去到處碰壁、滯礙難行的情況大相逕庭。仔細研究一番,終於找出關鍵:是拖把的圓形設計和360度迴轉所產生的效果。原來,圓與所有的角度相融、不會產生扞格,又能全方位旋轉,因此得以進入每一個空間。小小的工具呈現了圓融的智慧,而圓融帶來了圓滿。

  • 週二上午,一陣忙碌的工作之後,終於可以暫停,喝杯茶、喘口氣。接下來的空檔,可以趁外出辦事,安步當車,順便舒緩一下這急促的節奏。上路後,初夏的薰風微微,輕拂過身上,感到非常清爽舒適。刻意放慢腳步、調整呼吸,當快板轉換成慢板,很神奇的──時間拉長了、空間也擴大了。從無到有、由淡變濃,這是「慢」醞釀出來的滋味。原來,在快速與繁忙的奔波中,竟然錯失了許多豐盈而靜好的時光。
  • 肇因於疏失而引起的交通事故,已經在日前通過協議、達成和解。近兩個月的折衝與商談,事情終於落幕,但過程中的點點滴滴,卻值得再三反思。
  • 假日,雨後涼爽的傍晚,和家人在愛河的步道漫遊。一家老小輕輕緩緩的走著,清風徐來,吊鈴似明黃的阿勃勒,在樹梢搖曳生姿,蝴蝶般橘紅的鳳凰花,也在枝頭翩翩起舞。
  • 日前,開車上班途中,因為未依號誌燈左轉,所以造成一起交通事故。財物頗有損失,人也受傷,所幸已無大礙。在一陣折騰後,事情總算圓滿收場。然而,過程中,一個盲點漸漸的暴露出來,那就是未堅持做對的事,人云亦云、隨波逐流、便宜行事,終於導致遺憾的發生……
  • 最近,有一則新聞頗引人注目,在網路上也帶動一股熱烈的討論風潮:「台灣台北市建國中學翻牆文化由來已久,很多建中畢業的人,都有中午翻牆外出買午餐的回憶。教官是抓不勝抓,但學生們還是照翻不誤,如今,建中就從即日起開始試辦,中午午餐的1個小時,開放500位同學可以外出買午餐,讓學生學習自我管理,如果試辦成功,最快可能9月起全面實施中午解禁。」不過,卻有學生表示:雖然已經開放,但是翻牆習慣了,改不掉!高牆還在,為何不翻?看來,翻過圍牆容易,而要超躍心牆,就得費一番功夫了。
  • 唸小二的外甥女酷愛閱讀,三天兩頭往圖書館跑。借書、看書、還書、寫心得和說感想,是她生活中的要事,經常忙得不亦樂乎!小小年紀,備嚐讀書之樂,已是幽默大師林語堂口中的──讀書之人,乃文明之人、有趣之人、有福之人與令人羨慕之人!
  • 認識李小姐近三年了,她是養生食品公司的行銷人員。當初,她來介紹產品時,就讓所有人都印象深刻。以一般眼光來看,她算是個殘疾人士。受損的發聲系統,使她的語言模糊而難以辨識,但是她的敬業精神,彌補了這個缺陷。在對話的過程中,她總是一字一句的慢慢說、反覆的講,直到另一方完全理解為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