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天人合一之路(4-1)

物質的運動和意識的運動
黃鶴昇
font print 人氣: 18
【字號】    
   標籤: tags: , , , ,

我們再從物質和意識是否都具有運動來看兩者的關係,到底是誰決定誰?唯物辯證法認為,物質是運動的,世界上除了運動的物質以外,什麼都沒有。他們不承認意識也是運動的。

假如我們在地球上巡行,確實看到世界的一切都在運動著:風吹動著樹葉在沙沙作響;草木迎著陽光雨露在不斷生長;鳥兒在樹上喳喳叫個不停;汽車在奔跑;人在不斷地吼叫……這一切的一切,難道我們還懷疑物質不是運動著的嗎?

但是,如果我們從整個宇宙來看,把宇宙作為一個統一體來看,我們就會發現,整個宇宙是靜止不變的。宇宙是永恆的,它恆常不變,它無邊無際,變動的只是在它體內的星際。

我們舉一個圓球的例子,更能說明這個問題:一個圓球放在桌上,假設球裡面有螞蟻及其他動物在走動,但是我們看到的只是一個靜止的球在桌面上。球的整體是靜止不動的,動的是球裡面的螞蟻在走動。

從上例子給我們一個啟示:若我們跳出事物本身,給這個事物畫上一個圈圈(括號),再來觀察它,就是說,我們從局外來看物質,它本身是靜止不動的。如我們從太空中看地球,它是靜止不動的。地球表面上的運動,是相對的了。

我們把這個思維視線一直申延下去,到整個宇宙,然後你跳出這個宇宙,再來俯攬這個宇宙,會發生甚麼問題呢?在括號內的一切是靜止不動的。能言善辯的人啊,你面對著那茫茫的宇宙,那無邊無際的太空,那恆古不變的星際,我們的思維不是太貧乏了,我們的眼光不是太短淺了嗎?我們看不到宇宙的恆古,看不到宇宙這個永恆不變的定律。永恆不變的宇宙,難道有變化運動的物質嗎?「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就唯物主義給物質的概念來看,物質的運動是相對的,靜止是絕對的。為甚麼這樣說呢?物質是客觀存在,無論如何變化,都是客觀存在,就是萬變不離其中,這就等於說沒有變化。物質就是物質,它是不變的。不變,就意味著沒有運動。

從物理學的觀點來看,物質也是不變的。物理學上有「物質不滅定律」。當我們用玻璃罩住一根火柴燃燒,火柴雖燃燒完了,但它的重量沒有變。這個小常識說明物質的分子發生變化,但組成物質的元素沒有變化,它又化合成新的分子。這就是物質的不滅定律。物質的元素就說明這點。

科學家們發現,物質的元素最多不超過105種。這就是說,無論物質如何變化,它是走不出這105種元素。所謂的物質,就是這105種東西組成的,是沒有甚麼變化的。變化只是對我們人的感知感覺而言。也就是由物質元素組成的分子變化。無變化的東西,還有運動嗎?運動只不過是我們人的感覺、知覺而已。

但從「物質無限可分論」來看,物質是否絕對運動的我們就不可知了。物質是無限可分的,物質到底是甚麼,人類至今尚未研究出它的基質、它的本源、它的第一動因是什麼?康德就有「物自體」不可知論。既然你唯物辯證法也承認物質的無限可分性,它到底是甚麼?(待續)

(轉載自黃花崗雜誌社《通往天人合一之路》一書)(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若我們在認識論上引進辯證法,物質與意識兩者關係是互相依賴、互相聯繫、互相滲透、互相作用的關係。兩者既對立又統一,並非誰決定誰。有時可能是物質的成份多一些,有時是意識的成份多一些,但是兩者一定不能缺少那一方。所謂的「格物致知」,即意識要有物質為對象才能認識事物,意識沒有對象,它就無從反映。兩者是缺一不可的。
  • (自由時報記者王昶閔)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公布國內第二例H1N1新型流感重症病例。疾管局副局長林頂指出,家住北部的39歲男子,14日因為發燒等症狀就醫,後來出現呼吸困難、血氧濃度下降等症狀,經檢驗確認判定為新流感重症。男子有洗腎、慢性B型肝炎、肝癌手術等病史,身體本來就虛弱,目前意識清醒,但仍在加護病房救治中,同住的母親並沒有被感染。

    至於首例流感重症的34歲男子,一度陷入多重器官衰竭險境,生命跡象已回穩,但仍在加護病房插管治療中。林頂表示,這2名新流感重症病例都是青壯年,且都是在社區內遭到感染的本土病例。

  • (中央社巴黎26日法新電)法國總統沙柯吉(Nicolas Sarkozy)今天在週末度假別墅附近慢跑時感到暈眩而倒地,被緊急送往醫院治療。院方表示,他「狀況良好」,但要到明天才能出院。總統府表示,沙柯吉並未喪失意識。
  • (中央社新德里27日法新電)媒體今天報導,印度已禁止中國巧克力及相關產品進口,因為擔心其中含有工業化學物質三聚氰胺。
  • 我意識到了是我的問題,在心裏跟師父認錯了,我不該那樣執著常人的事,我一定要做好。一會兒雨停了,我們又出去拉車,一下子就拉出來了…
  • (中央社記者邱俊欽桃園縣28日電)市售兩款從越南輸入的蚊香經檢驗出含有戴奧辛類有毒物質,桃園縣環保局經過連日來稽查各大銷售通路後,所有產品都已下架。
  • 美國當局指控七人涉嫌策劃發動恐怖襲擊。嫌疑人被控陰謀策劃給恐怖份子物質支持、謀殺、綁架、殘害海外人員。星期一開始的指控說,2007年6月,這些人到以色列從事所謂的“暴力聖戰”,但是他們的努力失敗了。指控沒有說這六名美國公民和一名科索沃人是否計劃在美國境內實行恐怖襲擊。檢察官說,據稱39歲的波伊德是團伙首領。他在1989年至1992年期間曾到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在恐怖份子訓練營接受軍事化訓練。當局還說,波伊德和其他嫌疑人接受了攻擊性武器的訓練,並設法為恐怖襲擊籌錢。 (w2009-07-28-voa15.cfm)
  • 國中教理財103年基測要考教育部和金管會合作,從小學到高中都要教理財知識。(資料照,記者李靚慧攝)儲值卡、轉帳卡、信用卡…各種塑膠貨幣怎麼聰明使用?如何變成理財達人?各級學校教育要加入理財知識課程,學生要苦惱的功課又多一項。(自由時報記者羅沛德攝)各級學校理財知識課程內容教育部和金管會合作,從小學到高中都要教理財知識。(資料照,記者李靚慧攝)儲值卡、轉帳卡、信用卡…各種塑膠貨幣怎麼聰明使用?如何變成理財達人?各級學校教育要加入理財知識課程,學生要苦惱的功課又多一項。(記者羅沛德攝)各級學校理財知識課程內容今年升小五生成第一批受試對象〔記者林曉雲、胡清暉、陳怡靜、王孟倫/台北報導〕投資理財觀念要從小教起!理財愈趨多元化,教育部和金管會合作,從小學到高中都要教理財知識,先由國中生開始學習正確金錢觀及生活化理財工具等,配合國中新課綱上路,一百學年起納入國三上公民科正式課程,一百零三年國中基測開始考理財,今年升小五學生的理財知識究竟如何,將率先受到檢測。教學兩大方向金錢價值、理財規劃金管會主祕盧廷劼表示,由於卡債、連動債等金融爭議不斷發生,國人需要有進一步金融理財常識,強化個人自我保護意識。國中版的金融理財教學方向,將依年紀層需要,分為「金錢價值與個人理財規劃」以及「理財規劃」兩大單元,目前建議課程為六小時,以避免增加同學負擔。除了國中版教材,金管會也同步完成高中版,今年下半年進一步編寫高職和國小的課綱。教育部要加考理財,引發不同意見。政大財務管理系主任張元晨表示,國中生可以學習儲蓄記帳、信用卡勿過度消費、零用錢規劃等,但不宜填鴨死背,也沒必要太早考股市等投資知識。負責基測出題的台灣師大心測中心副主任曾芬蘭表示,題型怎麼考還須討論,重要的是測驗學生可否理解並實際應用,可能設計「情境考題」,測驗學生是否有正確理財觀念。今年9月試辦100學年起全面實施教育部國教司科長吳林輝表示,今年9月開學起,台北市和苗栗縣將各有三所國中作種子學校,至少十位公民老師先進行理財知識受訓和試教,再擴大全國,預計明年所有國中老師受訓,後年正式教課,五年後加入基測考題。新竹市東門國小校長宋隆文則感嘆,許多家長對小孩用錢大方,小學生手機動輒上萬元,名牌衣服遺失,學校廣播還沒人要領,真的要多教孩子正確觀念。金管會擬定國中生理財教材,第一招是定期儲蓄、存款複利的威力,也傳授省錢妙招,就是買東西前想三次、貨比三家、口
  • 在經濟危機和就業市場非常不景氣期間,除了保持開放的意識,在專業上和個人品格上不斷完善自己外,抓住每個機會,特別是在需要一個賴以養家的工作時的面試機會,就顯得尤其重要。下面是面試時需要提防的6個陷阱。
  • 華埠青年啟蒙計劃 (Chinatown Youth Initiatives - CYI) 將於8月1日﹑2日分別於紐約大學及華埠舉行「青少年論壇」與「美化華埠日」活動﹐旨在提供亞裔青少年接觸和瞭解華埠社區的機會﹐培養他們參與意識及能力。中華公所﹑美華協會紐約分會﹑華裔退伍軍人會﹑紐約大學亞洲/太平洋/美國研究所 (NYU Asian/Pacific American Institute) 為該活動提供贊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