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的炉火演进史

作者:小文子

人气 138

昨日我沿着河岸/漫步到/芦苇弯腰喝水的地方/顺便请烟囱/在天空为我写一封长长的信/潦是潦草了些/而我的心意/则明亮亦如你窗前的烛光/稍有暧昧之处/势所难免/因为风的缘故

洛夫的诗很浪漫,但诗中的景色,似乎慢慢在现代化中消失。“顺便请烟囱/在天空为我写一封长长的信”烟囱是什么,现代人可能没几个知道,尽管知道也未必见过。在早期,家家户户都用柴火灶煮食,每个柴火灶都需要一个烟囱排烟,这种排烟设计展现了古人的智慧。

小时候住老家,家里就是柴火灶,厨房就叫“灶脚”。家家户户的灶都是独特的设计,我们家的灶是三口式的L型,一个“大镬”,一个“小镬”,一个是“尾镬”。起火点是在L型的前端跟后端,“尾镬”则在L型的直角处,这是经过巧思的设计,煮小锅就用“小镬”,煮大锅就用“大镬”,“尾镬”则是以余温来温热水。“大镬”和“小镬”各有各的“灶口”,“灶口”是用来加柴点火的。

灶口

图片取自:www.bbker.com/D201201.html

记得小时候,妈妈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到山里去割“山蕨”或检些小柴枝作为灶火。农业社会,很多东西都要自给自足,割回来的山蕨是湿的,要先晒干,晒干的山蕨会被捆成一捆捆,再囤在小屋备用。

土灶要煮一餐饭并不容易的,又要顾柴火,又要顾锅中物,真是累人,往往要一个顾火,一个负责煮。后来经济有所改善,家中也添购了煤灶,煤灶的结构简单许多,只有一个口,中间叠好几个煤球,要加煤球就从最上面夹一个新煤球,用力往下压,最下面被烧过的煤球就会变成煤灰,掉到出口。

煤球是用原煤敲成煤粉混入水,再用模具压成煤球。

煤灶的缺点是炉火小,要炒一道菜,可能会气死,却很适合用来煮开水。煤灶的火大小是以空气来控制,如果不用时,就要在灶口盖一块铁片,防止过度燃烧。煤灶的火是不能熄灭的,一旦熄灭,要再起火可能要花很久。

使用煤灶的地方一定要通风良好,不然会一氧化碳中毒。

后来跟随家人移居香港。由于住公寓,煮食炉具又进化了一大步。炉具变得简单轻巧许多,七十、八十年代的香港,大部分人家都用“火水炉”。但“火水炉”的缺点是:火力小,会有火水味,还要不时要加火水。所谓的火水道是煤油。

煤油

图片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File:HK_Kerosene_Stove_HuoShuiLu_%E7%81%AB%E6%B0%B4%E7%88%90_3.JPG

社会越来越进步,我们总是会找到更好更快的方法,炉具的使用也是一样。后来不管是一桶桶的“石油气”,还是用管线送到厨房的媒气(天然瓦斯),煮饭用的炉火,就像变魔术一样,只要动一下手指头,又猛又大的炉火就会源源不绝,煮饭也变得轻松许多。

瓦斯炉

煮食用的炉火,除了讲求快速,还要顾及安全性,所以许多家庭都会换用电磁炉,由于没有火种也不怕漏气,所以妈妈也听从建议装了一组电磁炉。
电磁炉

电磁炉,不要说烟看不到,连火都看不到了。“顺便请烟囱/在天空为我写一封长长的信”的意象在新一代人的眼中,似乎较难以想像了。@

转载自《小文子的厨房日记》

相关新闻
超有味道超好吃--鱿鱼炒米粉
第一次腌小黄瓜就成功
太太票选年度好汤──莲藕鸡汤
立冬进补不可少:爱心大补汤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