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圣哲孙中山》之五‧建国实录(2)

作者:袁定华
font print 人气: 255
【字号】    
   标签: tags:

(编者按)今年11月12日是国父孙中山先生150岁(虚岁)诞辰,大纪元网站从黄花岗杂志获得授权,连载《千古圣哲孙中山》,以供读者了解国父的生平事迹。

之五:建国实录(2)

孙中山先生在自述革命经过时曾谓:“辛亥八月十九日,革命军起于武昌,拥黎元洪为都督。各省革命党人,不约而同,纷起以应,数日之内,光复行省十有五,遂于南京组织临时政府,举余为临时大总统。清廷命袁世凯与临时政府议和,遂使清帝退位,民国统一,余乃辞职,推荐袁世凯于参议院,续任为临时大总统焉。此一役也,为中国之大事,其得失利害,实影响于以后全体国民之祸福,不可以不深论也。

“此役所得之结果,一为荡涤二百六十余年之耻辱,使国内诸民族一切平等,无复轧轹凌制之像;二为铲除四千余年君主专制之迹,使民主政治,于以开始。自经此役,中国民族独立之性质与能力,屹然于世界,不可动摇。自经此役,中国民主政治已为国人所公认,此后复辟帝制诸幻想,皆为得罪于国人而不能存在。此其结果之伟大,洵足于中国历史上,大书特书,而百世皆蒙其利者也”。(17)

关于议和让袁对革命所造成之伤害,以及孙中山先生在此过程中之态度,胡汉民记其事云:“当时最大问题,无过议和,议和之目的,在清帝退位,而清室以取得优待为条件,袁世凯以取得政权为条件。袁一方挟满族以难民党,一方则张民党以迫清廷,时人谓之新式曹操。……优待条件非民国所宜有,留尊号于别宫,听其窃以自娱,虽曰等于儿戏,仍足惑人视听。又许以数百万岁费,为逊让之报酬,使废朝之皇族,犹有所养,可云过厚不当。然此由于革命之得失,无关宏旨。至举政权让之专制之余孽、军阀之首领袁世凯其人,则与革命主义为根本矛盾,真所谓“铸六州之铁,成此大错”矣!先生始终不愿妥协,而内外负重要责任之同志则悉倾于议和,大抵分为三派之说。其持中国固有之宗法伦理思想者,则曰:“名不必自我成,功不必自我立;其次以功成而不居。”其持欧西无政府主义者,则曰:“权力为天下之罪恶,为政权而延长战争,更无可以自恕。”其仅识日本倒幕维新,而不觉修正改良派社会主义之毒者,则曰:“武装革命之时期已过,当注全力以争国会与宪法,即为巩固共和,实现民治之正轨。”余集诸人意见,以陈于先生,先生于时,亦不能不委曲以从众议”。(18)

在清帝溥仪(宣统)宣布退位的前一日,即二月十一日,袁世凯曾致电南京临时政府谓:他已署名大清皇帝辞位诏,并表示永远不使君主政体再行于中国。袁电曰:“南京孙大总统、参议院、各部总长、武昌黎副总统同鉴:共和为最良国体,世界所公认。今由帝政一跃而跻及之,实诸公累年之心血,亦民国无穷之幸福。大清皇帝既明诏辞位,业经世凯署名,则宣布之日,为帝政之终局,即民国之始基,从此努力进行务令达到圆满地位,永不使君主政体再行于中国。现在统一组织,至重且繁,世凯极愿南行,畅领大教,共谋进行之法。祗因北方秩序不易维持,军旅如林须加部署;而东北人心未尽一致,稍有动摇,牵涉全国,诸君皆洞察时局,必能谅此苦衷。至共和建设重要问题,诸君研究有素,成算在胸,应如何协商统一组织之法,尚希迅即见教”。(19)

电文中字里行间无不透出,清帝辞位,共和确立之功,全在他袁世凯翻手覆手之间。这时的袁世凯,已是踌躇滿志,春风满怀。立即将一个套抛向南京政府。

固本培元,一诺千金。孙中山以清室已于十二日宣布退位,而袁世凯亦宣布赞成共和,乃遵守承诺,十三日即向参议院提出辞职咨文,但为巩固民国计,特提出三项附带条件。咨文曰:
“前后和议情形,并昨日伍代表得北京一电,本处又接北京一电,又接唐绍仪电,均经咨明贵院在案。本总统以为我国民之志,在建设共和,倾覆专制,义师大起,全国景从。清帝鉴于大势,知保存君位必然无效,遂有退位之议。今既宣布退位,赞成共和,承认中华民国,从此帝制永不留存于中国之内,民国目的亦已达到。当缔造民国之始,本总统被选为公仆,宣言、誓书,实以倾覆专制,巩固民国,图谋民生幸福为任,誓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本总统即行辞职。现在清帝退位,专制已除,南北一心,更无变乱,民国为各国承认,旦夕可期,本总统当践誓言,辞职引退。为此咨告贵院,应代表国民之公意,速举贤能,来南京接事,以便解职。

“ 附条件办法入左:
一、临时政府地点设于南京,为各省代表所议定,不能更改;
二、辞职后,俟参议院举定新总统亲到南京受任之时,大总统及国务各员乃行解职;
三、临时政府约法为参议院所制定,新总统必须遵守颁布之一切法制章程 ”。
孙先生所提三项附带条件,极为重要,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先生强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设于南京,是各省代表所议定,即是间接之全民公决,是民意所在,民心归向,具有法律地位,不能更改;俟参议院举定新总统亲到南京受任之时,大总统及国务各员乃行解职,这就是说,在孙中山辞职后,参议院举定新总统到任之前,大总统及国务各员仍然行使政府职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参议院所制定,是用法律的形式,将共和国的国体和政体正式确立,在宪法未制定、实行以前,本约法之效力与宪法等,新总统当然必须遵守。孙先生以此巩固国基,预防后患。此后的“讨袁”、“护法”,其法理皆本于此。

同日,孙中山先生又向参议院提出荐袁世凯自代咨文:“今日本总统提出辞职,要求改选贤能。选举之事,原国民公权,本总统无容喙之地。惟前使伍代表电北京,有约以清帝实行退位,袁世凯君宣布政见赞成共和,即当推让,提议于贵院,亦表同情。此次清帝逊位,南北统一,袁君之力实多,发表政见,更为绝对赞成,举为公仆,必能尽忠民国。且袁君赋予经验,民国统一,赖有建设之才,故敢以私见贡荐于贵院。请为民国前途熟计,无失当选之人,大举幸甚。此咨”。

为了破除袁世凯抛给临时政府的套,孙中山于二月十三日再度复电袁世凯:“万急。北京袁慰亭先生鉴:电悉。文以菲材,辱膺国民推戴,受任以来,拮据张惶,力不副愿,尝恐覆𫗧贻羞,负国民委托之重。自惭受任无状,日夜希冀推贤让能,苟得如君者举而自代,其缔造国民幸福,尚非意料所能预揣,文即引躬退在草野,为一共和国民,于愿已非常满足。无如时势未来,形格势禁,致公未得即遂共和进行之愿,文实尸位至今。幸今清帝逊位,民国确立,维持北方各部,统一南北,实惟公一人是赖。语云:英雄造时势,盖谓是也。文徒复何功?过蒙奖誉,曷胜愧汗。新旧交替,万机待举,遗大投艰,非公莫办。谨虚左位,以俟明哲,曷胜伫立翘望之至”。

开国诸端大事,一切部署就绪,孙中山即通电全国,定于二月十五日举行民国统一大典。通电曰:“南北各省都督、各军司令、天津民意报李石曾及各国各报馆均鉴:现在清帝业已退位,民国统一,兹定于本月十五日举行民国统一大庆典。孙文。元(二月十三日)”。

二月十五日下午二点,孙中山在总统府主持庆贺南北统一共和成立典礼,并发表演说。演说极为简要:“清帝退位,南北统一,袁公慰庭为民国之友,盖于民国成立事业,功绩极大。今日参议院选举总统,若袁公当选,余深信必能巩固民国。至临时政府仍设南京。余于解职后,亦仍愿尽力于新政府也”。

孙中山在总统府主持庆贺南北统一共和成立典礼的同时,致电北方各将领贺南北统一成功。电曰:“……各路将士鉴:清帝辞位,由专制变为共和,实项城维持之力,更诸将士赞助之功,四万万人受福无穷,深堪嘉佩!从此南北一家,同心协力,竟破坏之功,开建设之绪,巩我共和民国之前途,增我五族人民之乐利,所仰望于诸将士者,尤非浅鲜。专此电贺,并盼教言”。

孙中山举办完中华民国统一大典,又于二月十八日向全体国民发出布告,布告中华民国全国统一,今后应消除畛域,共谋建设。布告文曰:“大总统孙文布告:今中华民国已完全统一矣!中华民国之建设,专为拥护亿兆国民之自由权利,合汉、满、蒙、回、藏为一家,相与和衷共济,丕振实业,促进教育,推广东球之商务,维持世界之和平,俾五洲列国益敦亲睦于我,视为唇齿兄弟之邦。因此敢告我国民,而今而后务当消融意见,蠲消畛域,以营私为无利,以公益为当谋,增祖国之光荣,造国民之幸福,文谨惓惓焉。中华民国元年二月十八日”。

至此,孙中山先生与辛亥先贤们一起,从法理上、程式上、组织上、外交上、舆论上、全体国民的思想上、心理上,将一个完整的中华民国扎扎实实地建立了起来!中华民族的现代史,从此拉开了大幕!亚洲第一共和国,从此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民国元年二月十五日下午二点,孙中山在总统府举行过庆贺南北统一共和成立典礼。下午三点,参议院即召开继任临时大总统选举会,袁世凯以十七票(等额选举。十七省,每省一票)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参议院并复议了临时政府的地点,议决仍设南京。

盖因昨日(十四日)参议院曾通过议案设临时政府于北京。孙中山在接得参议院之议决案后,立即依法咨请参议院复议。经与会各参议员了解孙先生弃旧图新之用意后,于投票表决时,终以十九票对七票之多数通过决议,临时政府仍设南京。

选举结果揭晓,孙中山先生即电袁世凯致贺并请来宁接事。

“袁大总统慰亭先生鉴:今日三点钟(下午三点——笔者)由参议院举公为临时大总统,临时政府地点定在南京。现派专使奉请我公来宁接事。民国大定,选举得人,敬贺。孙文叩”。
同时,孙先生又通电各省以使天下人尽知:“万急。武昌黎副总统、各省都督鉴:清帝退位,民国统一。文以革命之目的已达,当受职之始,曾有誓言,幸可以践。此后建设之事,当让熟有政治经验之人。袁公慰庭委曲求全,终达吾人和平之目的,其功莫大。清帝既退,袁公宣布政见,绝对赞成共和,文是以推荐于参议院。参议院既承认文之辞职,今日二时行正式选举,举袁公为临时大总统,临时政府地点仍定南京,以袁公到南京接事日为文解职之期。现已派专使迎袁南来,以为我国民服务。特此电闻,孙文”。

两封电文一致强调,临时政府设于南京。这既是革命党人弃旧图新之本意,亦是为使袁世凯脱离专制巢穴,步入民主新途而成为新人之张本。不想袁世凯却以种种借口,甚至不惜以制造兵变相威胁而拒绝到南京就职。如此,即注定了袁氏的命运及归宿。此乃是数,数的运行人力无法改变。

参议院议决,以袁世凯到南京接事日为孙中山解职之期,解职之前,孙中山仍然行使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大总统职权。

民国初造,选拔公仆任事,可谓开国第一要务。为了弥补西方国家民主政体中三权分立的不足,孙中山先生创立了五权宪法,增加考试、监察两大职能机构。考试部门,专管公仆的考核、录取、任用。民国元年二月二十八日,孙大总统即发出咨参议院议决文官考试令等草案文:“任官授职,必赖贤能,尚公去私,厥惟考试。兹当缔造之始,必定铨选之程。前经令行法制局,拟定文官考试章程。今据该局将所拟文官考试委员官职令、与文官考试令、暨外交官及领事官考试委员官职令、与外交官及领事官考试令各草案缮具前来,合行提出贵院议决。又昨据内务部函称:“各处待用之士,荟萃金陵,而各省办事人才,反觉缺乏,则文官考试实难再缓”等语。按之现在情形,诚如该部所云。今拟请贵院将文官考试委员官职令、与文官考试令草案,提前议决,以便颁布施行。此咨”。

不过,孙大总统当时已经辞职,袁世凯当选继任。一个月后孙先生解职,临时政府北迁。这些法令虽经制订,却未及施行。

自南北议和即将告成,孙先生决定辞职,举袁自代,约法问题随之发生。

“孙先生命胡汉民召集同志及同盟会籍参议员讨论。胡与宋教仁两人辩论最烈:宋主中央集权,胡主地方分权。宋的理由是:“君不过疑于袁世凯耳,改总统制为内阁,则总统政治上之权利至微,虽有野心者,亦不得不就范,无须以各省监制之”。胡的理由是:“内阁制纯恃国会,中国国会本身基础犹甚薄弱,一旦受压迫,将无由抵抗,恐蹈俄国一九○五年后国会之覆辙。国会且然,何有内阁?今革命势力在各省,而专制之余孽积于中央,此进则彼退,其势力消长,即为专制与共和之倚伏;倘更自为削弱,噬脐之悔,后将无及”。两人争论几至相持不下。最后孙先生指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可谓是比较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进一步。但我鉴于古今中外政治上之利弊得失,创制五权宪法;非如此则不足以措国基于巩固,维世界之和平,而却是非一蹴可几。我今只说要定一条‘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一以表示我党国民革命真意之所在;一以杜防盗憎主人者,与国民共弃之”。孙先生说完,众人都以为是”。(20)

自民国元年二月七日至三月八日,由参议院负责主持,历时三十三日,两易其稿才定案,呈由总统咨送参议院审议。

民国元年三月十一日,孙大总统公布临时参议院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至此,中华民国的国体根本,通过临时约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巩固下来。

对于袁世凯的人品及政治节操,孙中山心中很清楚。胡汉民说袁世凯不可信,孙先生回答“诚然”。袁世凯不可信,大家又相信他,还要把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让给他,这是一大悖论。袁世凯处在中华民族那一段极其特殊的历史发展阶段,也就形成了他极其特殊的人格及为人处世之道。袁世凯身份特殊、经历特殊:满清王朝的首辅大臣;洋务运动的新派人物;北洋陆军及水师的创始人。他既有皇朝官场的固有积习,又有推动改革的维新冲动。所以孙先生认为他是一位可旧可新的人物。当以各种方法,促使他从新处着眼而新人新事。因此,孙中山先生为他做出从政规划、人生设置。我们从以上往复函电中,可以看出有一醒目的突出内容,即作为缔造中华民国的历史伟人孙中山,时时处处都在加重袁世凯的历史份量及其作用,此举意味深长,很明显是在谆谆启迪袁世凯。孙中山缔造创建了中华民国,巩固好、建设好中华民国的历史重任,落在你袁世凯的肩上。袁世凯你要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好自为之。因为当时的袁世凯具有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实力。因而企望他能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流芳百世。

为敦促袁世凯早日到任,二月十八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特派教育总长蔡元培等组成特使团,偕唐绍仪北上,至北京迎袁世凯南下就职。行前孙先生致电袁世凯:特使团偕唐绍仪前往北京,专迎大驾。并请特使团携函致袁世凯,说明临时政府必须设于南京,不宜设于北京,以及请其南下就职之理由,并望其“毋以道途为苦,以为强勉服务者倡”。函曰:“慰廷先生鉴:文服务竭蹶,艰大之任,旦夕望公。以文个人之初愿,本欲藉交代国务,薄游河朔。嗣以国民同意挽公南来,文遂亦以公之此行,易新国之视听,副舆人之想望,所关颇钜。于是已申命有司,缮治馆舍,谨陈章绶,静待轩车。现在海内统一,南北皆有重要将帅为国民之心膂,维持秩序之任均有所委付,不必我辈薄书公仆,躬亲督率。今所急要者,但以新民国暂时中央机关之所在,系乎中外之具瞻,勿任天下怀庙宫未改之嫌,而使官僚有城社尚存之感,则燕京暂置为闲邑,宁府首建为新都,非特公之与文必表同意于国民,即凡南北主张共和、疾首于旧日腐败官僚政治之群众,宁有间焉。至于异日久定之都会,地点之所宜,俟大局既奠,决之正式国论,今且勿预计也。总之,文之志愿,但求作新邦国,公之心迹,更愿戮力人民。故知南北宾士,公必忘其自暇。嗟乎!我辈之国民,为世界贱视久矣,能就新民国之发达,登我民于世界人道之林,此外岂尚有所恤乎?公之旋转之劳,消磨其盛年,文亦忽忽其将衰。耿耿我辈之心,所足以资无穷之方来者,惟尽瘁于大多数幸福之公道而已。公其毋以道途为苦,以为强勉服务者倡。公旆南莅,文当依末光,左右起居,俾公安愉,俟公受事而文退。翘盼不尽”。

信函情笃意切,发自肺腑,先生至诚心迹,天日可鉴。通篇文字,一是劝慰,一是开导,谆谆言明南来就职之历史意义:“新民国暂时中央机关之所在,系乎中外之具瞻,勿任天下怀庙宫未改之嫌,而使官僚有城社尚存之感”,“嗟乎!我辈之国民,为世界贱视久矣,能就新民国之发达,登我民于世界人道之林,此外岂尚有所恤乎?”孙先生复感叹韶华之易逝,匆匆之时不我待,为天下苍生计,惟鞠躬尽瘁而后已。“公之旋转之劳,消磨其盛年,文亦忽忽其将衰。耿耿我辈之心,所足以资无穷之方来者,惟尽瘁于大多数幸福之公道而已”。如今所做的一切,目的只有一个,即创建全新的中华民国! “总之,文之志愿,但求作新邦国,公之心迹,更愿戮力人民”。

若诚能如是,则善莫大焉!遗憾的是,袁世凯辜负了孙中山的一片良苦用心!本可几乎与孙中山并肩而流芳百世的袁世凯,最终却落得个遗臭万年的结局!人之正邪善恶、是非功过,往往只在一念、一步之间!一失足而成千古恨。惜哉!惜哉!!惜哉!!!

辛亥革命利用袁世凯,无需沙场鏖战,尸横遍野,血流成河而推翻满清二百六十余年皇族专制之统治,孙中山先生认为贤于用兵十万。之后,即是袁世凯有反复,孙中山先生则认为:纵其欲继满州以为恶,而其基础已远不如,覆之自易。

专使北上,鸿雁北飞,袁世凯动用心机,权衡自身。历史进入等待、反复、转折的定格时刻。
对于古老的中华民族而言,民国是一亘古未有的崭新国体,她是在孕育、形成、发展、延续了千年帝国的土地上建立起来的,从上到下,从官场到民间,专制独裁的习性根深蒂固。民主共和,应运新生,革故鼎新,清除皇权帝制长期以来形成的积习恶俗,刻不容缓。

中华民国元年三月二日,孙中山大总统首先发出“令内务部通知革除前清官厅称呼文:“官厅为治事之机关,职员乃人民之公仆,本非特殊之阶级,何取非分之名称。查前清官厅,视官等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义无取焉。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治之玷。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为此令仰该部遵照,速即通知各官署,并转饬所属,咸喻此意。此令”。

同日相继发出禁止刑讯文,令内务司法两部禁止刑讯:“近世文化日进,刑法之目的亦因而递嬗。昔之喝威以报复为职志者,今也则异。刑法之目的在维持国权、保护公安。人民之触犯法纪,由个人之利益与社会之利益不得其平,互相抵触而起。国家之所以惩创罪人者,非快私人报复之私,无非以示惩创,使后来相戒,盖非此不足以保持国家之生存,而成人道之均平也。故其罚之之程度,以足调剂个人之利益与社会之利益之平为准,苛暴残酷,义无取焉。
……

本总统提倡人道,注重民生,奔走国难二十余载。对于亡清虐政,曾声其罪状,布告中外人士。而于刑讯一端,尤深恶痛绝,中夜以思,情逾剥肤。今者光复大业幸告成功,五族一家,声威远暨。当肃清吏治,休养民生,荡涤烦苛,咸与更始。为此令仰该部转饬所属,不论行政、司法官署,及何种案件,一概不准刑讯”。

同日又发出严禁鸦片通令:“鸦片流毒中国,垂及百年,沉溺通于贵贱,流衍遍于全国。失业废时,耗财殒身,浸淫不止,种姓沦亡,其祸盖非敌国外患所可同语。而嗜者不察,本总统实甚惑之。……方今民国成立,炫耀宇内,发愤为雄,斯正其时。若于旧染锢疾,不克拔涤净尽,虽有良法美制,岂能恃以图存?为此申告天下,须知保国存家,匹夫有责;束修自好,百姓与能。其有饮鸩自安、沉湎忘返者,不可为共和之民。当咨行参议院,于立法时剥夺其选举、被选一切公权,示不与齐民齿。并由内务部转行各省都督,通饬所属官署,重申种吸各禁,勿任废弛”。

“同时,孙先生注意鸦片是英国祸华根源,特致函伦敦各报纸请主持正义,使英商停止此不仁之贸易。孙先生所以作此请求,是非常注意对英关系,中英既订有条约,不能单独禁止售卖。然要禁止国人吸鸦片,必须禁种、禁吸、禁运、禁售同时并举,否则无效。故孙先生于此请伦敦各报于“贵国于吾新国定基之初,更施无尚之仁惠。停此不仁之贸易。予切愿以人道与真理之名义,恳贵国准许吾人在本国境内禁止售卖洋药(一八五八年中英天津条约称鸦片为洋药)、土药害人毒品。并许悬为厉禁,则栽种自能即停。为全国同胞乞助于英国国民””。(21)

同日再发出令内务部禁止买卖人口文:“自法兰西人权宣言书出后,自由博爱平等之义,昭若日星。各国法律凡属人类一律平等,无有阶级。其有他国逃奴入国者,待以平民,不问其属于何国。中国政治,代主开放,贵族、自由民之阶级铲除最早。此历史之已事,足以夸示万国者。前清入主,政治不纲,民生憔悴,逃死无所,妻女鬻为妾媵,子姓沦于皂隶,不肖奸人从而市利,流毒播孽,由来久矣。尤可痛者,失教同胞,艰于生计,乃有奸徒诱以甘言,转卖外人,牛马同视,终年劳动,不得一饱。如斯惨毒,言之痛心!今查民国开国之始,凡属国人咸属平等。背此大义,与众共弃。为此令仰该部遵照,迅即编定暂行条例,通饬所属,嗣后不得再有买卖人口事情,违者罚如令。其从前所结买卖契约,悉与解除,视为雇主雇人之关系,并不得再有主奴名分。此令”。

孙中山倡导革命,进行的是平民革命,亦即国民革命。奉行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是先导,民权主义是核心,民生主义是目的,一切都是为民众。孙先生对于下层民众,极为关注。要中华民国政府将他(她)们与一般民众一视同仁,同样享受到所应享受的一切权利。民国元年三月十七日,即发出令内务部通令蛋户惰民等一律享有公权私权文:“天赋人权,胥属平等。自专制者设为种种无理之法制,以凌轹斯民,而自张其毒焰,于是人民之阶级以生。前清沿数千年专制之秕政,变本加厉,抑又甚焉。若闽、粤之蛋户,浙之惰民,豫之丐户,及所谓发功臣暨披甲家为奴,即俗所谓义民者,又若薙发者并优倡隶卒等,均有特别限制,使不得与平民齿。一人蒙垢,辱及子孙,蹂躏人权,莫此为甚。当兹共和告成,人道彰明之际,岂容此等苛令久存,为民国玷!为此特申令示,凡以上所述各种人民,对于国家社会之一切权利,公权若选举、参政等,私权若居住、言论、出版、集会、信教之自由等,均许一体享有,毋稍歧异,以重人权,而彰公理。该部接到此令之后,即行通饬所属一体遵照,并出示晓谕该省军民人等,咸喻此意,此令”。

孙中山在这里所关注的是社会最底层的人群,这一部分人,被历代的统治者称为贱民。生不能与常人平起平座,死不能入家族老坟。比如通令中所说的蛋户,《辞源》释义:南蛮之一种,淮南子使但吹竽,使氏厌窍是也。今闽粤沿海尚有之。以舟楫为家,以渔为业,自唐以来,计户输税。明洪武时,编户立里长,设河伯司于广东治之。旧律不容陆居。清雍正间,始准与齐民同列甲户,然仍视为贱族。民国初,申令开放,一切权利,与国民平等。

孙中山倡导革命,救国救民,奔走海外数十年,同海外华侨息息相通。对华侨在他邦异乡的经历、遭遇、苦难以及居住、生活状况非常了解,对他们的人生际遇、内心期盼体会很深。对华侨们的忠肝义胆,爱国热情很是敬佩。则海外各地华侨对孙中山 始终是无限的信赖,无限的敬重。因而开国之后,荣任中华民国大总统的孙中山对华侨极为关心。民国元年三月十九日,即发出令外交部妥筹禁绝贩卖“猪仔”及保护华侨办法文:“兹据荷属侨民曹运郎等呈请禁止贩卖‘猪仔’及保护华侨各节。查海疆各省,奸人拐贩‘猪仔’,陷人涂炭,曩在清朝,熟视无睹,致使被难同胞穷而无告。今民国既成,亟应拯救,以尊重人权,保全国体。又侨民散居各岛,工商自给者,亦实繁有徒,屡被外人凌虐,然含辛茹苦,挚爱宗邦。今民国人民同享自由幸福,何忍侨民向隅,不为援手。除令广东都督严行禁止‘猪仔’出口外,合亟令行该部妥筹杜绝贩卖及保护侨民办法,务使博 爱平等之义,实力推行。切切此令”。

同时又行文广东都督,特别强调:“查奸徒拐卖同胞,陷人沟壑,曩在前清,草菅人命,漠不关心,致使被难人民穷而无告。岂惟有亏国体,亦殊惨绝人道,本总统痛心疾首,殷念不忘。前曾令内务部编定禁卖人口暂行条例,冀使自由 博爱平等之义,实力推行。惟禁止‘猪仔’出口,尤为刻不容缓之事。民国既成,岂忍视同胞失所,不为拯救?除令外交部妥筹办法外,合亟令行该都督严行禁止, 务使奸人绝迹,以重人道而崇国体。此令”。

人无恒产,必无恒心。人无恒心,则性似游民,任何无德之事随时都能做出,对社会产生极大危害。孟子在梁惠王篇中,对此有着精辟论述。孙中山以民为本,关心人民权益,民国元年二月三日,即发出保护人民财产文:“临时政府成立以来,即以保护人民财产为急务。……凡人民财产房屋,除经正式裁判宣告充公者外,勿得擅行查封,以安闾阎”。

国家负有保护广大人民个人财产,不受侵占或剥夺的职责,国家履行职责,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确立国本,创建民国,立章建制,选贤任能,建元改历,改变称呼,废止跪拜(早在南京各省代表会上,孙先生即提出废止跪拜礼,规定普通相见一鞠躬,最敬礼为三鞠躬。一经先生提出,全体代表欣然赞成,从此,鞠躬行礼便逐渐通行),限期剪发,劝禁缠足,严禁鸦片,禁止赌博,俭朴奉公,关爱华侨,保护私产,关注民生。开国伊始,从上到下,从官到民,处处事事,桩桩件件,无一不除旧布新。孙中山为中华民族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代——民国时代!为炎黄子孙开辟了一片光明生活的新天地!

民国时代,新的天地,新的生活,自由民主,新意盎然!是先烈们用鲜血浇灌而成!这是先烈们奋斗的目标,更是先烈们九泉下的心愿。革命事业发起人、中华民国之父孙中山先生,对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先烈们,始终牵挂萦怀。孙先生举办完南北统一共和成立典礼,即亲撰祭文,隆重集会,祭奠成仁先烈。

三月五日发出追悼粤中倡义死事诸烈士通告:“呜呼!今而后我神州大国民其长饮共和之幸乐乎?抑亦思其构是幸乐之代价为何物质耶?夫非我最可亲爱、可崇敬、可鸣悒的一般有名无名之鼎鼎济济诸先烈之头、之血、之心腑、肤肉交易而得。而默然肃其灵魂,以拱授于我生存之同胞者邪?抑思乎百粤山川,风云滃然而起革命之初潮也。潮音怒兴,烈魄随汨。……今者民国殆大定矣,追维既往,天道未张、人事参迕之时,我诸烈士或奔或踶,或植或蹶,心苦而功高。《记》曰“君子听磬声而思死封疆之臣”,仲尼以“能执干戈卫社稷”切勿殇童,古人故恒有刻木而祭、结蒲而葬者。旅人等爰本古礼,掬群诚,订于中华民国元年三月五日下午一时,在南京中正街开会,为粤中后先诸义烈追悼其在天之灵,用敢传告全国,敬乞各界同胞,届时惠临襄礼,并望锡以悼词挽章,以彰盛烈,不胜公纫之至。谨此奉布”。

此后又以国民公仆的身份,三月十七日,祭奠武汉死义诸烈士,三月二十日,祭奠江皖倡义诸烈士,解职归来,又于五月十五日(黄历三月二十九日)祭奠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成仁先烈,仁义至诚,功勋齐天,日月同辉,精神不朽,英灵永存 !

中华民国元年三月四日,迎袁专使蔡元培等来电,提出临时政府设北京,袁世凯即在北京就职之意见。电云:“培等此次奉总统令而来,本止有欢迎被选大总统袁君赴南京就职之目的。顾自抵天津而北京,各团体代表之纷纷来见呈递说帖者,北方各军队首领之驰电相商者,已数十通,佥以袁君不能离京为言,且无不并临时政府地点为一谈。元培等以职务所在,无稍事通融之理。且袁君面称,极愿早日南行,惟徇于北方各种困难问题,须妥为布置云云。是本与培等北来之目的决无差池。故培等一方面对于诸要求者,撤去临时政府地点问题,而惟坚执袁公不可不赴宁受职之理论;一方面催促袁公布置北方各事,以便迅速启行。不意前月二十九日夜,北京军队忽起变乱,一般舆论以袁将南行为其主要之一原因。内变既起,外人干涉之像亦现。无政府之状态,其害不可终日。于是一方面袁君颇不能南行,而一方面则统一政府不可不即日成立。在事实上已有不可易之理由。培等会议数次,全体一致,为不能不牺牲我等此来之目的,以全垂危之大局。爰于初一、初二两日,叠发公电、私电多次,提议改变临时政府地点,冀得尊处同意,以便改变交涉之方针。乃两日间,未得一复,而保定、天津相继扰乱,大局之危,直如累卵。爰于今日午后开会议,准备与袁君为最后之交涉。于会提议准备之主旨两条:(一)消灭袁君南行之要求;(二)确定临时政府之地点为北京。其达此主旨之方法,大略袁君在北京行就职式,而与南京、武昌商定内阁总理,由总理在南京组织统一政府,与南京前设立临时政府办交代,公遣外务总长或次长到北京任事。其参议院及内阁全部迁北京时,用重兵护卫,以巩固政府,弹压内乱,全体赞同。然此事虽为今日必要之举,而以培等职务所在,决不能为此案之提议者。迨唐绍仪、汪兆铭与袁君熟商之结果,遂与培等准备会议所提之两条相同,惟以何等手续行此两条始无窒碍,则非在南京讨论不可。嗣定于欢迎团中推数人,袁君亦派亲信者数人,同赴南京。……惟约计自启行以至商定,至早必要十日以外,而北地之人以恐误大局者,函电纷至,外人亦啧有烦言,若不从速解决以安人心,恐至败坏不可收拾。敢请尊处迅开会议,如赞同袁君不必南行就职及临时统一政府设在北京之议,请即复电,并宣布中外,以拯危局。至培等放弃职务之罪,则敬请执法惩处”。(22)

袁世凯自踏入仕途,其根基即在北京,京畿天津可谓是他的巢穴,因此在京津之地他可以呼风唤雨,时时事事皆可得心应手。要他赴南京就职,自然是浅水平阳之感。他虽逼满清退位,高唱赞成共和,但毕竟是位旧官僚、旧政客。是年袁世凯五十三岁,已步入知天命之年。如今又是他人生的巅峰时刻,因此一切行为更加谨慎,每迈一步,总要思虑再三,谋划再四。他认为赴南京任事,就是进入革命党之势力范围,前途将会如何,他无法把握,心中不明,深以为忧。面对专使,虽口称极愿尽早南行,而内心则是坚决不去的打算。遂暗中一个动作,造成“军人干政”(其始作俑者即末尾状元张謇)的局面,即将京津闹了个狼烟动地,四邻不安。袁世凯不能离开北京,否则将会引发动乱。

孙先生殷殷深情,袁世凯做过耳之言。袁世凯暗中手腕一动,孙先生悃愊之心。则随之化为浮云。

孙中山先生接悉蔡元培来电后,知实现统一政府,不能不有所变通,乃以专使所提之四点意见,并拟具办法四项,咨请参议院审议。三月六日,参议院议决统一政府组织法六项咨覆:“(一)由参议院电告袁大总统,允其在北京就职。(二)袁总统接电后,即电参议院宣誓。(三)参议院接到宣誓之电后,即覆电认为受职,并通告全国。(四)袁大总统受职后,即拟派国务总理及国务员姓名,电知参议院,求其同意。(五)国务总理及国务员任定后,即在南京接收临时政府交代事宜。(六)孙大总统于交代之日始行解职。”(23)孙先生即依据参议院所作之决议,电覆在北京之蔡元培等,并电告黎元洪及各省都督。

袁世凯见目的已达,遂于三月八日,将其宣誓词电达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并将原文交与时在北京之专使蔡元培,以备带回南京交由参议院收存。参议院即咨请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通电全国。袁世凯的誓词曰:“民国建设造端,凡百待治,世凯深愿竭其能力,发扬共和之精神,涤荡专制之瑕秽,谨守宪法,依国民之愿望,蕲达国家于安全强固之域,俾五大民族同臻乐利,凡兹志愿,率履勿渝。俟召集国会选定第一期大总统,世凯即行解职。谨掬诚悃,誓告同胞。大中华民国元年三月初八日。袁世凯”。

孙中山对袁世凯的“宣誓词”作了两个层次的处理:一是交由参议院收存入档,以为历史凭证;一是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通电全国,使天下人人皆知。袁世凯一旦食言,即开罪于国人,失信于天下,引起天人共愤,下场可想而知。此乃夏则资皮,旱则资舟之举,可见孙先生政治智慧之高深。

三月十日,在北京举行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典礼,孙中山派蔡元培专使为代表,在典礼中致词:“我国新由专制政体而改良为共和政体,现在实为过渡之时代,最重要者有召集国会、确定宪法诸事。孙大总统求全国第一能负此重大责任之人,而得我大总统,因以推荐于代表全国之参议院,参议院公举我大总统,而我大总统已允受职。孙大总统为全国得人庆,深愿我大总统躬相交代,时局所限,不克如愿。用命元培等代表代致祝贺之忱,希望我大总统为我中华民国造成巩固之共和政体,为全国四万万同胞造无量之幸福焉。”(24)

确定临时政府之地点为北京,袁世凯在北京行就职式,南北商定内阁总理后,一切变通手续准备就绪,只等前后交接。

中华民国元年四月一日,孙中山先生即至参议院提请解职。解职辞曰:“本总统自中华民国正月初一,至南京受职,今日四月初一日,至贵院宣布解职。自正月初一日至四月初一日,为期适三阅月。在此三月中,均为中华民国草创之时代。当中华民国未成立以前,纯然为革命时代。

“中国为何而发起革命?盖吾辈革命党之用心,以连合中国四万万人,推倒恶劣政府,造成国利民福为宗旨。自革命初起,南北界限尚未化除,不得已而有用兵之事。三月以来,南北统一,战事告终,造成完全无缺之中华民国,此皆中国国民及全国军人之力所致。在本总统受职之初,亦不料有此种之好结果,亦不料以极短之时期,而能建立如此之大事业。

“今日中华民国,南北统一,五族一家,本总统已在一个月前,提辞职书于参议院,当时因统一政府未成,故辞职之后,仍有本总统代理。现在国务员已均由唐君(唐绍仪——笔者)发表,政府已宣告成立,本总统自当辞职,今特莅贵院宣布。但趁此时间,本总统尚有数语宣告,以供贵参议员听闻。

“中华民国成立之后,凡中华民国之国民,均有国民之天职。何谓天职?即是促进世界的和平。此促进世界的和平,即是中华民国前途之目的。依此种目的而进行,即是巩固中华民国之基础。又凡政治、法律、风俗、民智种种之事业,均须改良进步,始能与世界各国竞争。凡此种种之改良进步,均是中华民国国民之责任。人人能尽职任,人人能尽义务,凡四万万人无不如此,则中华民国之进步必速。中国人民居地球四分之一,则凡有四人之地,即有一中国人民。况交通既便,世界大同,已有中外一家之势。中华民国国民,均须知现今世界之文明程度。当民国初立时,人民颇有不知民国之为何义,文明进步之为何义,凡吾辈先知先觉之人,即须用从前革命时代之真挚心,努力进行,而后中华民国之基础始固,世界之文明始有进步,况中国人民本甚和平。现在世界上立国百有数十,雄强相处,难保不有战争发生。惟中国数千年来,即知和平为世界之真理。人人均抱有此种思想,故数千年来之中国,纯向和平以进行。中华民国有此民数,有此民习,何难登世界舞台之上与各国交际。以希望世界之和平,即是中华民国国民之天职。本总统与全国国民同此心理。用心研究,将人民之知识习俗,以及一切事业,切实进行,力谋善果,即为吾中华民国国民之本分。

“本总统解职之后,即为中华民国之一国民。政府不过一极小之机关,其力量不过国民极小之一部分。其大部分之力量,则全在吾中华民国之国民。本总统今日解职,并非功成身退,实欲以中华民国国民之地位,与各国民之力量,与四万万人协力造成中华民国之巩固基础,以冀世界之和平。望贵院各位参议员与将来政府,勉励人民,同尽天职,使中华民国从今而后,得享文明之进行,使世界舞台从今而后得享和平之幸福”。

三个月,九十一天(一九一二年是闰年,二月是二十九天),二千一百八十四个小时,签发文告、政令、电函及发表演讲、致辞四百四十件。中华民族千年不一遇的超凡儿子孙中山,就在这匆匆过溪的短暂时光中,一手创建了一个划时代的中华民国,国体政体全然一新,从而开创了民有、民治、民享的民国新时代!史称“南京三月”。

民国元年四月一日,参议院举行前任临时大总统解职礼,孙先生致解职词。面对“繈褓”中的新中国——中华民国,及其四万万的民国新主人,须要叮嘱的事情太多太多。拳拳之忱全在一席解职辞中。

解职辞字里行间,处处浸透着孙先生的无限深情,对于新生的中华民国、对于刚刚踏上民主共和之途的四万万同胞的未来,寄于了无穷的期盼与希望。

先生提示全国同胞,和平为世界之真理,国民之天职在促进世界和平。希望国民人人能尽天职,促进世界和平,以求巩固中华民国之基础。

开国伊始,各项事业均须改良进步,更须人人能尽职任,人人能尽义务,如此,中华民国之进步必速。

民国初立,崭新一片,全国同胞颇有不知民国为何义、文明进步为何义的困难,须用从前革命时代之真挚心,先知觉后知,先觉觉后觉,努力进行,力谋善果,国利民福方能有成。

纵观中外近代史,国家政权性质,无非专制与民主两大类型。孙中山与辛亥先贤们,奔走革命十数年,推翻专制,创建民国,开创了民主政治新时代,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历史已经证明,此后凡是背离民主潮流方向的,非是歧途,即是邪道!是不折不扣的反动。

孙中山解除总统职务,诚如先生自己所言,并非功成身退,为求健全、巩固中华民国,更加艰钜的历史重任,正在等待着中山先生。

注释:

(17)《孙中山全集》第七卷“中国革命史”(中华书局2006年11月第2版)。
(18)罗刚编著《中华民国国父实录》电子版第1743—1744页。
(19)罗刚编著《中华民国国父实录》电子版第1739—1740页。
(20)(21)吴相湘着《孙逸仙先生传》第三编 第二十八章。
(22)罗刚编著《中华民国国父实录》电子版第1801—1802页。
(23)罗刚编著《中华民国国父实录》电子版第1804页。
(24)罗刚编著《中华民国国父实录》电子版第1812—1813页。

(说明)文中所引用之文献,凡未加注者,均引自《孙中山全集》第二卷。(中华书局2006年11月第2版)。

——转载自《黄花岗杂志》第三十二期

责任编辑:张宪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11月12日是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150岁诞辰,总统马英九上午在总统府主持2015年中枢纪念国父诞辰暨庆祝中华文化复兴节大会。此外,著名历史学家辛灏年日前出版新书《中国命运与台湾前途》,书中有一篇“孙中山与共产党的三个分野”,他表示,孙中山创建的是要“走向共和”的进步中国,但共产党却创立了一个“复辟专制”的倒退中国。
  • 这个戴着耳钉,脸上长着青春痘的年轻女孩和昂山素季、吴登盛一起登上了(Facebook)的头条。她双手紧扣,眼里饱含着晶莹的泪水,她的喜悦让这个世界为之欢呼,她只是缅甸千千万万普通的选民,她们用手中的选票,来改写缅甸的历史,她们用手中的选票,来告诉世界,她们是这个国家今天和未来的主人。
  • 儿时,在一本《共和国国文》的小学课本中,读到一篇“放纸鹞”的课文,讲的是一个放风筝的故事:春季天气晴朗,孙中山和几个小朋友一起放风筝,风筝升上天空,大家都想拉住风筝走,争来争去,争持不下。一个年龄稍大一些的小朋友,把风筝抢在手中,自己拉着放,不愿让与别人。孙中山说:风筝是大家的,应该大家 轮流拉住放,只是你一个人拉住放,“不公平”。
  • 11月12日是中华民国的缔造者孙中山先生诞辰纪念日,罗省中华会馆、经文处处长夏季昌及同仁、新侨及社团代表在罗省国父铜像前行礼致敬。
  • 加拿大安省中华总会馆于11月12日举行“国父孙中山先生150周年冥诞纪念大会”,以纪念孙中山先生对中华民族所做出的贡献。
  • 2015年11月7日,大陆元首习近平和台湾总统马英九终于握手言和。习先生说大陆和台湾是打断了骨头还连着筋的兄弟,马总统称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和大陆都属于这个中国。一次简单的会晤、一个兄弟般的握手,给华人世界带来了一个新的时代。
  • 为纪念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先生诞辰149周年,纽约中华公所11月12日举行纪念活动,数十位侨界代表到中华公所中山大礼堂,一一向孙中山铜像献花。纽约中华公所主席伍锐贤,台山宁阳会馆、美东联成公所、安良工商总会、协胜公会、中华总商会、洪门致公堂、国民党美东支部等侨团代表,以及台北驻纽约经文处副处长陈丰裕、华侨文教中心主任王映阳等人,集体向孙中山像行三鞠躬礼,以示敬意和追念。
  • 11月12日(周四),旧金山湾区华人在华埠国父纪念馆,举行了国父孙中山先生149周年诞辰及台湾光复70周年纪念大会。
  • 近日,大陆的各种消息不断,脸书的部分解禁,习近平与马英九的会面,网传习近平不再延续指点接任者制度等,令外界关注大陆局势的走向。前北大新闻系副教授焦国标,向大纪元记者表示,其实中国什么都成熟了,习近平只要看到机会抓住去做,水到渠成。他还认为习目前做事的方向就是民主制度。
  • 旧金山和事佬一周新闻综述(11月7日~11月13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