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守门人:回到百年前天然饮食 找回食物原味

陈俊旭

人气 18

人类这一百年来科技突飞猛进,生活越来越便利,但慢性病却因此越来越泛滥,罹癌率屡创新高。化肥与农药的发明、抗生素与类固醇的问世、空气水源与土壤的大规模污染、人工食品添加物和食品工业的蓬勃发展,会不会与此有关呢?上述都是一百年内发生的事。我认为,人类真的把自己和地球给搞砸了,如今不得不开始收拾善后。

但是,大部分人是短视的。只顾着眼前的便利、美味、利润,不管当下的食物或行为会对自己或他人造成怎样的伤害,所以,黑心食物在许多道德低落的地区,似乎没有终止的一天。
大部分人是盲目的。只跟着大众随波逐流,天真地相信能上架、有认证的食品就是安全无虞的。事实上,许多不健康的添加物或制程之所以存在,其实是产官学妥协的结果,并非以全民健康考量为第一优先。从严谨的角度来看,当今市面上九九%的食品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大部分人是惯性的。要让一个人改变错误的习惯并不容易,因为“动者恒动、静者恒静”是宇宙间的惯性定律,若非有强大的外力介入,人并不容易改变。黑心食物和问题食物常以色香味俱全的外貌出现,而且吃了之后通常不会有立即性的症状出现,所以,统计发现,明知食物普遍有问题,但多数人却丝毫不改变错误的饮食习惯。

本书的问世在食安问题频传的今天正是时候,这是一本保命手册。如果你活在古代,这本书对你没有任何意义,因为书中所揭露的食品问题,在一百年前根本不存在,以前的食品只用盐、糖、醋、酵母、天然辛香料等,用日晒、风干等天然方法制成,但如今,餐桌上许多食品充斥了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身体该如何有效代谢呢?

消费者现在选购市售食品或食物,已不再只是思考营养与否而已,而是要考虑吃了之后会“致病”还是“治病”。希望本书可以抛砖引玉,让大家重新思考食物的定义,回到一百年前,从只吃天然食物出发,找回健康的本质与食物的原味。@

摘自 《食安守门人教你聪明择食、安心饮食》 如何出版社 提供

责任编辑:颜静莲

相关新闻
台补助食安诉讼费 最高300万
网路传言多有误 台农产食安专区解惑
港食卫局未确甲型肝炎与浆果有关
加强食安 台标检局修订食用猪脂标准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