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辉煌神传文化之千古英雄人物之蒋介石

【千古英雄人物】蒋介石(2) 胆识过人

千古英雄人物蒋介石(大纪元)

font print 人气: 8427
【字号】    
   标签: tags: , ,

第一章 继国父统一中原

一、天资颖异

一八八七年十月三十一日,蒋介石出生在浙江东部奉化县的溪口镇,儿时名“瑞元”,又名周泰、志清、中正,字介石。据《左传》:“凡蒋、邢、茅、祭,周公之后也。”介石五岁入私塾,读《三字经》、《百家姓》等启蒙书;七岁开始学习典籍和史书,如《大学》《中庸》《论语》《孝经》《春秋》《左传》《诗经》《古文辞》等。少年的蒋介石好学,聪明,他的私塾先生蒋谨藩曾对蒋母王采玉说,令郎天资颖异,他日必成大器。

蒋介石十三岁读《易经》,对一生影响很大。他成年后,改名为中正,字介石。名字都取自《周易‧豫卦》“六二”爻辞:“介于石,不终日,贞吉。”《彖》曰:“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大意是,心志操守,坚如磐石,日日不息,最吉利。因为能居中得正。

蒋介石八岁丧祖父,九岁丧父。蒋母年轻守寡,含辛茹苦,教子不怠。蒋介石在《报国与思亲五十生日感言》一文中,回忆母亲:“其于中正抚爱之深,常如婴孩,而督教之严,甚于师保。出入必检其所携,游息必询其所往,罢读归来,必考其所学;而又课以洒扫应对之仪,教以刻苦自立之道,督令躬亲佣保猥贱之工作,以励其身心;夜寐夙兴,无时不倾注其全力,期抚孤子于成立。”母亲督促年幼的介石学习,教给他待人接物之礼节,要他与佣人分担家务劳作,培养自食其力的志向。母亲的言传身教,为蒋介石日后的生活、事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九零七年夏,蒋介石考入保定“通国陆军速成学堂”。一次日本教官在卫生课上拿出一块泥土说:“这块泥巴里可以容纳四万万个微生物,就好比你们中国有四万万人寄生在这里面。”蒋介石怒不可遏,走上讲台,掰下一块土反问:“日本有五千万人口,是否也像你所说的微生物寄生在这泥巴里?”教官暴怒,语无伦次地反问蒋是否革命党。校总办妥善保护,使蒋介石未受该教官无理报复。年轻的蒋介石见识了大和民族中一些人对中国的藐视,他敢作敢为的性格,也逐渐显露出来。不久蒋介石被选拔赴日本就读士官预备学校。

jiangjp
蒋介石留学日本时留影(公有领域)

二、英烈青年

胆识过人

热血青年蒋介石,饱读诗书,性格坚忍,胆识过人,胸怀大志。在日本期间,他通过一首诗《述志》:
腾腾杀气满全球,
力不如人万事休!
光我神州完我责,
东来志岂在封侯!

早在一九零五年,蒋介石在宁波箭金学堂听顾清廉先生讲述孙中山伦敦遇险(见孙中山《伦敦蒙难记》)之事迹,顿生仰慕并同仇敌忾之心。一九零八年,在日本留学的蒋介石由陈其美介绍,加入了同盟会。次年蒋介石首次见到孙中山。这位年轻的军校士官生给孙中山留下很好的印象。孙中山对陈其美说,此人将成为革命的中坚,我们的革命运动正需要这样的人。

SONY DSC
蒋介石在日本时留影。(公有领域)

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辛亥革命首义武昌起义爆发。十月二十三日,蒋介石毅然辞学,三十日回到上海,担任“先锋敢死队”指挥,统辖五支敢死队,去杭州攻打浙江巡抚衙门。这是蒋介石头一次参加战斗,真刀真枪的与清朝政府军拼杀,生死难料。他给家里写了诀别书,表示“誓为革命牺牲”。亲人惊惶失色。但蒋母深明大义,正色道:“男儿报国,死则死耳,何足为虑!”十一月四日夜,义军攻占巡抚衙门,生擒浙江巡抚增锡。五日,各路义军围攻旗营,迫使杭州将军德济投降,杭州全城在一日内遂告光复。四天后,上海《民立报》登文《浙江敢死队之壮观》,记载了战斗过程:“浙江革命军之编制皆以敢死队为先锋,然后继之以各标新军。敢死队之编制共分五队,以蒋介石为指挥官。第一、二各队由队长张伯岐率领,第三队由队长董梦蛟率领,攻击抚署,以十五人为一队,每队手枪手十名,炸弹手五名,先后继进。第四队由队长王金发率领,攻击军装局。第五队分布于旗城门下,各门附属五名,出入于弹雨之中,而无一惧色。凡直接各将校,无不深为感心也。”

战斗迅速结束后,蒋回到上海,由陈其美委任为沪军第一师副师长兼第一团团长,筹备北伐。二十四岁的蒋介石没想到,他很快要被卷入一场惊心动魄的事件,而他必须做出果断选择,完成一项推动历史的冒险。

五千年辉煌神传文化之千古英雄人物研究组

点阅【千古英雄人物之蒋介石】系列文章。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伏羲氏是我们这次文明的始祖。伏羲顺应宇宙造化之妙,契合天地自然,法天象地,开创新宇,使天地有别,四时、星辰有序。
  • 久远年代以前,黄河上下游不是连通的,距今一百万年以前的“黄河运动”,使黄河上游切开积石峡流入临夏——兰州盆地,与下游贯通。距今十五万年的“共和运动”,使黄河上游溯源侵蚀到龙羊峡以上,下游切开三门峡东流入海。
  • 封禅是古代帝王祭告天地的一种仪式。《史记‧封禅书》《论衡》和《韩诗外传》等典籍均记载了自炎帝以来七十二王封泰山的事实,伏羲、神农、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汤、周成王等, 都曾到泰山封禅。史载黄帝曾至泰山封禅。在大战蚩尤于涿鹿之前,黄帝也是选在泰山脚下,大聚众神。《史记‧封禅书》说,“每世之隆,则封禅答焉,及衰而息”。帝王当政期间要功勋卓著,使得天下太平、民生安康才可封禅、向天报功。
  • 后世很多人一提及秦始皇,便想到“焚书坑儒”,并将其当作秦始皇残暴,毁坏历史、文化之所谓依据,不知真正准确史实。为正视听,还原历史真貌,本节将细述“焚书坑儒”史实、原委及意义。
  • 在中国历史上,同一时期诞生两位神级名将是极其难得的,秦末却出现这一盛况:一个是千古无二的霸王,一个是用兵如神的兵仙。战场上双方主帅一出场,不等交锋,胜负即已决对出来,那就是谁的能量层次更高。对于韩信,他战胜楚霸王证明了自己的天才智慧能力以及历史地位,成为后世兵家称道的兵仙;对于项羽,即使最终败北,输在韩信手下,也不算辱没堂堂霸王之威名。
  • 韩信打下汉室天下,享受战果却诡计多端厚颜无耻的刘邦,将叱咤风云功高盖世的一代战神蒙上“谋反”的罪名冤死在长乐宫中,留下一段千古遗恨。
  • 曹操外定武功,内修文学,统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横槊赋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曹操诗篇亦多散佚,仅存乐府诗十八篇,共二十六首。李白对建安文学、尤其对曹操诗作可谓充分明了,以“蓬莱文章建安骨”来评价之。所谓“蓬莱文章”指其富含仙道内涵,是为建安文学风骨。
  • 魏武大帝曹操瑞应黄星,真人下世,拨乱治世,天下莫敌。曹操造就中国文学史上黄金时代之建安文学,使中国神传文化在长期战乱、社会残破背景下得以承传兴盛。其武学巨著及用兵计谋为后世历代兵家推崇传扬,故后人称“言兵无若孙武,用兵无若韩信、曹公”。曹操杜绝官民淫祀,铲除低灵乱鬼,扶持道教初生,致魏国上下习道成风,举国清平。
  • 太宗征战,并非只靠一己之勇。太宗治军之严谨,布阵之精准,临敌之应变,料敌之如神,用兵之出奇,战术之多样,战略之高超,将将之贴切,更兼天意使然,遂使其百战百胜,开创大唐王朝。太宗熟读兵法,用乎于心,审时度势,无往不胜,战功卓著,然只留下极少兵法论著。成吉思汗所言之《唐宗兵法》即为后世所传《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 作为中国神传文化鼎盛期的唐代,其繁荣文化就世界而言,可称得上无与伦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