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辉煌神传文化之千古英雄人物——魏武大帝曹操

【千古英雄人物】曹操(15) 文学大家

千古英雄人物——魏武大帝曹操。(大纪元制图)

font print 人气: 5361
【字号】    
   标签: tags: , , , ,

第五章 文学大家

东汉末年,黄巾兴起、董卓为祸,致使州牧割据,战祸频仍,社会空前动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人民或死于战乱,或离别家园。文人不得不背井离乡,漂泊无定,衣食尚且得不到保障,遑论为诗作赋,发展文学、艺术,即或有零星作品,影响亦非常有限。

曹操真性情,建安末年,天下乱世,征战艰辛,民生疾苦。见世间之炎凉,英雄为文以言志;直抒胸臆,慷慨悲凉。“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不戚年往,忧世不治”,创建安风骨,领一世文风。

陈祚明云:“孟德所传诸篇,虽并属拟古,然皆以写己怀来,始而忧贫,继而悯乱,慨地势之须择,思解脱而未能,亹亹之词,数者而已。本无泛语,根在性情,故其跌宕悲凉,独臻超越。细揣格调,孟德全是汉音,丕、植便多魏响。”(《采菽堂诗集》卷五)

“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文心雕龙‧时序篇》)

曹操筚路蓝缕,汇集邺城文人,直接开创、形成建安文学“彬彬之盛”的繁荣局面,其作品奠定建安文学风格,使得建安文学在中华文学史上占据辉煌一页,使中国神传文化在长期战乱、社会残破背景下得以承传兴盛。曹操“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曹丕),“既总庶政,兼览儒林。躬着雅颂,被之琴瑟”(曹植)。

曹操创作颇丰,除诗赋外,有《家传》一卷,《魏主奏事》十卷,《魏武四时食制》,《魏武帝集》三十卷,《魏武皇帝逸集》十卷,《魏武帝集新撰》十卷,《魏武帝辑本》一卷,《魏武帝集编辑本》三卷,《魏武帝露布文》九卷。然而多已亡佚,仅存有散文约150篇,大多为令教,其次是书表。

曹操长于为文,其书、表、教、令等文简意赅,磊落有致,立意深长,气魄雄伟,情文并茂,引人入胜。“夫有其志,必成其事”两句(《褒吕虔令》),足成格言,激励有志之士。前述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独具特色之自叙散文,上乘佳作。若言操之统武行师,足以鞭挞群雄,则操之行文所指,亦堪屹立千古,虽对操怀有成见者,亦不得不叹为“文词绝调”。

曹操对书法、兵书、经诗、诸子百家、围棋、药理等均精通,尤其还善音乐,懂建筑。晋代张华《博物志》曰:汉世,安平崔瑗、瑗子寔、弘农张芝、芝弟昶并善草书,而太祖亚之。桓谭、蔡邕善音乐,……太祖皆与埒能(媲美)。(桓谭“好音律,善鼓琴”,蔡邕“妙操音律”,“善鼓琴”。)

“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书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王沈《魏书》)曹操还创作音乐曲律,并善于欣赏音乐。曹操重视音乐人才,蔡邕、阮瑀、祢衡、杜夔等均曾受曹操礼遇,使他们创制雅乐,演奏音律。曹操甚通音律,去伪存真,引导后世音乐发展,面对战乱中古代雅乐失存,曹操用杜夔修乐律,“绍复先代古乐”。

杜夔精通雅乐,本在刘表处,后随刘琮降曹操。曹操任其为军谋祭酒参太乐事。另一乐器家柴玉所祷铜钟不合杜夔之意,二人发生争执,后由曹操加以鉴定并判断,罚柴玉有罪。《三国志‧杜夔传》载此事:太祖以夔为军谋祭酒参太乐事,因令创制雅乐。夔善钟律,聪思过人,丝竹八音,靡所不能。汉舞钟工柴玉巧有意思,形器之中,多所造作,亦为时贵人见知。夔令玉铸铜钟,其声均清浊多不如法,数毁改作。玉甚厌之,谓夔清浊任意,颇拒捍夔。夔、玉更相白于太祖。太祖取所铸钟,杂错更试,然知夔为精、而玉之妄也。于是惩罚柴玉及诸子,皆为养马士。

曹操除前述对建安文学之创立、推动,对当时书法艺术繁荣亦卓有贡献。其时曹操聚天下书法英才于许都,如师宜官、梁鹄、钟繇、邯郸淳、韦诞等。曹操极其喜欢读帖、揣摩,经常与当时书法家切磋书艺。曹操特爱梁鹄书,常将梁鹄书迹悬于帐中,或挂于壁间观赏,而有“太祖忘寝,观之丧目”美誉。百年后王羲之学书时,曾赴许昌访得梁鹄、钟繇、蔡邕等人墨迹,将之融会贯通,遂成一代宗师。

魏梁鹄书法《受禅表碑》。(公有领域)

 

曹操堪称一代书法家。史上见过曹操书法作品之人,称赞其书法有“金花细落,遍地玲珑;荆玉分辉,瑶若璀粲”、“笔墨雄浑,雄逸绝伦”之美。书法评论家评出汉朝末期章草大家有五人,即曹操、崔瑗、崔实、张芝、张昶。

曹操唯一留于今世之墨迹“衮(滚)雪”二字,为西征张鲁至汉中经栈道咽喉石门(今陕西褒城)时,看到河中景象即兴所书,墨迹刻在河中礁石上。“衮雪”二字现河水汹涌澎湃,冲礁而水花四溅之景,水大石多,犹如滚动之雪浪,故称“衮雪”。此石现存陕西博物馆,左端书有“魏王”二字。

汉建安24年(公元219年),曹操驻兵汉中褒谷口运筹国事,见褒河流水汹涌而下,撞石飞花,挥笔题写“衮雪”二字”,墨迹刻在河中礁石上,原石藏陕西省博物馆。(公有领域)

结语

魏武大帝曹操瑞应黄星,真人下世,拨乱治世,天下莫敌。他立下之丰功伟绩万世留芳。

曹操造就中国文学史上黄金时代之建安文学,使中国神传文化在长期战乱、社会残破背景下得以承传兴盛。其《孟德新书》、《孙子略解》等武学巨著及用兵计谋为后世历代兵家推崇传扬,故后人称“言兵无若孙武,用兵无若韩信、曹公”(《何博士备论》)。曹操杜绝官民淫祀,铲除低灵乱鬼,扶持道教初生,致魏国上下习道成风,举国清平。乱世之中,推动道教兴盛发展,提升世人道德风尚,功莫大焉!

魏武大帝功高德广,明天象兴衰之义,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致使汉室天下又得延续数十载。“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他“奉主上、秉至公、扶弘义”,力演顺天治国之义,忠君报国之义;与诸葛亮、周瑜、刘备及孙权一起演绎、诠释创世主赋予人类应有品德“义”之深刻内涵,为后世留下铭肌镂骨之千古传奇。#

 

主要参考文献

司马穰苴,《司马法》,春秋战国
李昉等编,《太平御览》,宋
作者不详,《春秋谶》,汉
曹植,《曹子建集》,魏
陈寿,《三国志》,晋
裴松之注,《三国志》,晋
司马光等编,《资治通鉴》,宋
郦道元,《水经注》,北魏
刘熙载,《诗概》,清
杜佑,《通典》,唐
陆机,《吊魏武帝文》,晋
作者不详,《礼记‧乐记》,先秦
曹操,《孙子略解》,汉
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汉
陈寿,《三国志‧魏志》,晋
范晔,《后汉书》,南朝
潘岳,《西征赋》,晋
房玄龄,《晋书》,唐
钟惺,《古诗归》,明
何去非,《何博士备论》,北宋
张说,《邺都引》,唐
陈祚明,《采菽堂诗集》,清
刘勰,《文心雕龙》,南北朝
方东树,《昭昧詹言》,清
刘熙载,《诗概》,清
沈德潜,《古诗源》,清

五千年辉煌神传文化之千古英雄人物研究组

点阅【千古英雄人物之曹操】系列文章。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人生百年,相比人类长河之历史,微不足道!即使较之这人类最后五千年文明史,亦不过白驹过隙。然欲造就人类辨真伪、识善恶及应对各种世事之思想、能力、行为,则是漫长、巨大之灵魂加工工程,非一朝一夕所成,非一生一世可就。创世主通过漫长岁月对具有神佛体形却无神佛思想及能力之人类一点一点注入思想内涵,培养诸方面能力及行为,包括让人类所称之“自然现象”——风、雨、雷、电等成熟亦需要时间过程。很多人类应有之思想情操、文化底蕴、修养内涵,皆通过几代人或一整个朝代,多少众生参与所完成。
  • 大汉天朝,经三百余年,奠定该朝留予千秋万代之“内道外儒”、“天人合一”汉文化本质,并传播大中华文化于域外。盛极而衰,帝纲不振,宦官为患,权臣作乱,天灾人祸,民不聊生。大汉天朝气数已尽。天意当此,遂有一代英雄转生世间,成就后续大业。曹操为政于乱世则独担大任,不屈权势,为政清正,正邪分明,匡正世风。
  •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汉灵帝崩,十四岁皇子刘辩登基,即是汉少帝。尊母亲何皇后为皇太后,何太后临朝。以后将军袁隗为太傅,与大将军何进参录尚书事。何进与袁绍密谋尽诛宦官,太后不听。绍等又为划策,多召四方猛将及诸豪杰,使其引兵向京城,以胁太后;何进采纳之。曹操闻而笑之,不以为然。
  • 韩信打下汉室天下,享受战果却诡计多端厚颜无耻的刘邦,将叱咤风云功高盖世的一代战神蒙上“谋反”的罪名冤死在长乐宫中,留下一段千古遗恨。
  • 曹操尽收豫州之地,奉天子以令诸侯,关中诸将望风服从。
  • 曹操征张绣,讨袁术,伐吕布,此后,长江以北扬、徐、兖、豫四州均归曹操所有。
  •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袁绍兼并公孙瓒,据黄河以北幽州、冀州、青州、并州,封号乌桓,北无后顾之忧。袁绍以其长子袁谭、次子袁熙、外甥高干分守青、幽、并三州,自拥精兵十万、骑万匹欲南向以争天下。时曹操主豫、兖二州,兵不足两万,北有袁绍大兵压境,南有张绣、刘表不肯降服,东有刘备联绍,东南孙策蠢蠢欲动,西有关右诸将观望。
  • 袁绍有三子,谭、熙、尚。绍后妻刘氏爱尚,数称于绍,绍欲以为后,出长子谭为青州,沮授谏绍,绍不听,曰:“吾欲令诸子各据一州,以视其能。”于是以中子熙为幽州刺史,外甥高干为并州刺史。秋,九月,曹操渡河攻谭。谭告急于尚,尚留审配守邺,自将助谭,与操相拒。连战,谭、尚数败,退而固守。
  • 赤壁之战,曹操军中疾疫大兴,致战力大损,凯风突自南来,助成焚如之势,天实为之,岂人事哉!曹操曾与孙权书曰:“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虽天公不作美,拒让曹操跨越江南一步,但大英雄笑谈雄兵百万,叱诧风云之霸气,不得不让后人钦佩。
  • 赤壁新败,鼎足之势初成,朝野诽议四起。曹操借退还汉献帝加封三县之机讲清“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己败则国家倾危”之真相;表明“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江湖未静不可让位”之立场。曹操定中原,清腐儒,扶正道,济苍生,匡正汉室,汉祚因曹操而又得以延续几十年。此令足以让后人明了真历史中之曹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