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我们都错了 高效率学习从“流程”学起

作者: xdite郑伊廷

我们往往觉得优先要学会的是基础知识。基础知识学会了,才可以开始练习。但坦白说这也是低效的做法。

我这样说各位可能不太明白,让我以教做菜的方式来比喻。假设目标是一小时学会煎牛排。如果复制老师十分之一的知识,并且从基础知识学起,最后课程会变成这样:

一开始老师带着你看牛的解剖图,每一个部位都跟你讲适合几分熟,并强调如果部位挑错熟度会很难吃。然后开始讲解梅纳反应、要用什么样的锅子或烤箱、各种厨师喜欢用的烹调方法与流程。到了第50分钟拿出一块你也不知道是什么部位的肉,接下来快速地在你面前煎一遍,然后就因为时间不够下课了。

老师当场煎的牛排很好吃。但是你回家后发现,上课抄了满满的笔记,下课复习时却做不出来,不是肉里面烤得太熟,肉汁都流光了,不然就是怎么煎都太生。然后你开始怀疑自己没有做菜的天赋。

这样的教学过程看起来很不合理,但事实上社会上各种无效、无聊教学几乎都长成这副德性。

那么,若要让教学有效、有趣,学生也能学会东西。老师应该怎样教?我们学生应该怎么学呢?

会教的老师会这么做:

直接挑选一块新手不容易煎坏的肉,几分熟吃起来都不会太差,如无骨牛小排。然后现场示范肉要怎么回到适合煎的初始温度,肉放下去,看到什么颜色就翻面。烤好之后要放几分钟最适合吃。最后让你做一遍。就这么简单。关键重点有几个:

. 目标明确。
. 不学跟目标“没有直接相关”且“没有做过一遍就无法理解”的知识。
. 学生当场复制流程做一遍。
. 感受老师做的跟自己做的有什么不一样。有机会向老师请教如何调整参数,并实际体会几遍。

事实知识、概念知识、流程知识、后设认知知识

看到这个流程,你可能会觉得哪里怪怪的。新流程看起来比较合理,但又感觉太简单。只学这么点东西,以后真的能够学会整套流程吗?真的不需要了解与记住烹饪原理吗?过去的经验好像都在告诉我们,不熟基础很危险。“从中间学起”真的好吗?

会这么怀疑,是因为我们“认知”的基础,与实际上“需要”的基础有很大的差异。

在教学世界里面,输入的知识分成四大类:

知识分类 解释 以烤牛排为例 重视
事实知识(Factual Knowledge 独立的片段资讯,如辞汇定义、术语知识,以及相关具体细节和要素的知识。 牛排几分熟,分成哪些肉质颜色。美味的来源梅纳反应原理是什么? 学校教育注重事实知识的测评。
概念知识(Conceptual Knowledge 较复杂、结构化的知识,包括分类和类别的知识、原理和通则的知识,以及理论、模型和结构的知识。 如何判断、控制熟度。 学校教育拿来背,成人教育拿来练。
程序知识(Procedural Knowledge 合作一件事的知识,包括技能和算法的知识,技术和方法的知识,还包括用来决定和判断在特定领域或学科中“何时做何事”的准则知识。 从解冻牛排到煎好的过程。 成人教育注重程序知识的熟练度与执行效率。
后设认知知识(Metacognitive Knowledge 一般认知的知识,以及自我认知的意识和知识,包括策略性知识、认知任务的知识(情境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以及关于自我的知识。 知道自己烤得好不好的自我调整评估。 成人教育后期拿来提升自己程度。

(知识分类表,出自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修订版)

如果将四大类套回牛排的例子,你会发现:

. 从解冻牛排到煎好的过程是“程序知识”。
. 牛排几分熟,分成哪些肉质颜色,美味的来源梅纳反应原理是什么,是“事实知识”。
. 如何判断、控制熟度,是“概念知识”。
. 知道自己烤得好不好的自我调整评估,是“后设认知知识”。

你会发现,不先学“程序知识”,先学一卡车“事实知识”、“概念知识”、“后设认知知识”也没有什么用,回家还是做不出牛排来,没过几个礼拜就把这些知识忘得干干净净。

但是,如果先学“程序知识”,因为记得那种“感觉”,后续的“事实知识”和“概念知识”,反而比较好黏附在上面。因为“跟你的目标相关”、跟“学习的流程”相关。

★为什么你学不会编程以及一大堆技能?

1.事实知识:牛排几分熟应该是什么颜色?什么是梅纳反应?(这里塞了20小时新手不懂的内容)

2.概念知识:如何判断、控制熟度?

3.程序知识:从解冻牛排到煎好的过程。(练习只有一次)

4.后设知识:知道自己烤得好不好的自我调整评估。★

原来我们从以前到现在都把“基础”的定义搞错了。

我们从小到大花那么多时间,在学校学那么多东西,出社会却忘得一干二净。但在职场上不明就里地按照前辈所教,糊里糊涂做一遍却学得很快,甚至不容易忘记。背后的原因就在于此。

所以我才会在本书开头谈到,整个学校教育在人类培养学习能力的进程上相当有害。现行这套系统从小弄坏了我们的“目标设定”、“战略设计”能力,还让我们朝向错误的方向努力。这就是十二年国教的现实:在“短期测验竞赛”里面测验“事实知识”的“记忆精确程度”,然后两周之后统统忘记。

我们的教育系统比较像是KPI导向的托儿所(工业化导向的社会让父母没有时间教育孩子,只能将孩子送到集中教育场所)。老师的成就评量不是让学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而是有多少个学生能挤进名校。

“程序知识”很难被量化打分数,所以用“事实知识”与“概念知识”当测验题,以背诵的完美程度当作KPI依据,实行起来简单得多。

于是教学过程与目标被扭曲,上课教一堆琐碎的知识,学生PK谁背得完美无瑕,最后没有时间完整体验一遍操作流程。反复几年下去,学生以为未来的世界就是如此运作,学习也需要这样学习。

(网站专文)

〈本文摘自:《打造超人学习:科学打造智商10000的自学超能力》,商周出版社提供〉

.一心多用反而绩效不彰 先专注这2个目标
.一直检讨问题? 学高绩效人士聚焦解决方法
.完美主义是心智脆弱的象征?学会称赞自己

责任编辑:茉莉

相关新闻
自定进度式学习有哪些好处?(上)
自定进度式学习有哪些好处?(下)
按赞!功能让脸书大获成功 创始团队却后悔
脸书为什么知道“你可能认识的朋友”?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