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松絮语:水晶钢琴

作者:青松
钢琴与乐谱
牵扰我们内心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那些外在的灯光效应。(Pixabay)
font print 人气: 93
【字号】    
   标签: tags: , ,

闲下来时,我喜欢在网上看看钢琴演奏的视频,放松一下神经。有一次,看到一位艺术家弹奏水晶钢琴,顿觉眼前一亮。

印象中,钢琴都是木质的,声音响亮,是乐器之王,摆在那里自带一种威严。而透明的水晶钢琴不同,我们可以清晰看到琴体内部的构造,感觉一下亲切了很多。而且,在灯光的映射下,水晶钢琴熠熠生辉,伴着悠扬的旋律,仿佛带人进入了童话世界里。

看水晶钢琴视频的时候,女儿也在旁边。她同我一样惊叹,说很想看看现实中的水晶钢琴。我答应,有机会一定带她去看。不过,日子忙碌,水晶钢琴很快就从我的思想中滑过了。而且我也不知道哪里能看到水晶钢琴,我们所逛过的琴行里都是木质钢琴。

周末,带女儿去一处展馆,居然遇到惊喜。进到大堂里,我们一眼看到一架水晶钢琴,摆在最显眼的位置。我原本以为,当亲眼见到水晶钢琴时,女儿一定会大声感慨,上前观摩,毕竟也是了一桩心愿。但是,她只是淡淡说了一句:“这就是水晶钢琴啊。”

我问女儿,要不要再靠近点看看,女儿摇头说不用了。其实,我能理解孩子的反应。与视频中的闪亮亮的水晶钢琴相比,现实中的琴暗淡许多。没有了灯光效应,水晶钢琴少了梦幻的效果。而且,因为钢琴是透明的,显得比普通钢琴瘦小很多。

展馆里还有朋友在等,我们没有在水晶钢琴处多停留。不过,我想以后再见到水晶钢琴的视频,大概不会像最初那样感慨无限了。

见过了现实中的水晶钢琴,才明白视频上水晶钢琴对人的吸引不是因为钢琴本身。那些耀眼的光芒,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灯光的渲染。离开外在的衬托,即便是水晶钢琴这样的稀罕物件,陈设在那里也让人觉得很普通,没有什么神奇的地方。

想来现实世界中的一切,多是最朴实的存在吧,没有什么是自带耀眼光环的。有时候,牵扰我们内心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那些外在的灯光效应。分清这一点,或许就能更理智地看待那些让我们难舍或纠结的难题了。不被一时的灯光效应所误导,内心自然就会超脱许多吧……@

责任编辑:方远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1837年1月,在法国诺曼底的偏远小村庄,一个小伙子在乡间小路上飞奔,还没进家门就高喊:“奶奶,我拿到奖学金!要去巴黎了!”“哦,弗朗索瓦,感谢上帝!”老祖母拥抱着孙子,亲了又亲。母亲在儿子怀里落泪:“终于能到巴黎美术学院了,要是你爸爸活到今天,该多高兴啊!”
  • 两千年前,中国古代的女孩进行自我介绍时,应该是何模样?当她面对官员的非分邀请,又应该如何应对?
  • 青松岭下,是我寻寻觅觅、徘徊又伫立的背影。白云深处,是你潇潇洒洒、超然而飘渺的风姿。隐者,是一个愈是努力深藏行迹,愈是让人不辞辛劳地追寻的神秘名字。
  • 不懂得“侘”和“寂”,就不能说已经认识了日本文化之美。“侘”和“寂”两者可说是一体的两面,传达大和民族一种独特的审美精神与心灵境界。
  • 中国古代是信神敬神的社会,社会的修炼风气总体比较浓郁,一些文学大家都是修炼之人,他们的作品往往看似是表达常人的情感,而实际是表达自己修炼的体会,感悟或者是境界,这其实是神传文化的一种必然。比如辛弃疾的这首《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 很多人都读过贾岛的诗歌《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唐朝的寻隐诗自成一派,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唐朝诗人,一次次走进山水佳境,踏上寻仙问道之旅。大唐诗坛最耀眼的明星——诗仙李白,他的寻隐之旅有怎样的玄妙意境呢?
  • 那是盛唐的某一天,或许在朝雨打湿新柳的客舍前,或许在暮色点染长河的荒城外,或许在行车扬起暮尘的古道边。一对策马并行的好友,终于走到了分别的歧路。他跳下马,递给朋友一杯酒,依依不舍地问道:“你要去哪里呢?”
  • 唐初到盛唐的书风以俊逸妍美的王羲之风格为尚,到了盛唐、中唐之际,楷书书风展开圆浑壮阔、遒劲雄伟的新貌,其中汲取古风推起晋代以来的第二座翰墨高峰的代表书法家是谁呢?他成熟的代表作是什么,有什么特色呢?
  • 热带海浪可不是闹着玩儿的。普通海滩游客在听到50英尺高海浪的警告后,可能会上岸躲避一下,让冲浪板休息一会儿。但这不会吓倒冲浪摄影师弗雷德‧庞贝迈尔(FredPompermayer),他会把相机装在水上摩托艇上,然后直接冲进危险区。目的就是要拍摄世界一流的冲浪者挑战巨大的水墙,人类在海洋前沿与大自然对抗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 老子所着的《道德经》,可说是一部集成著作。其中有不少与《易》有关的内容,本文以其中几个章节部分内容作直接相关的解析比对,藉以两相印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