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川﹕几声叹息–从赵紫阳逝世看世道人心

伊川

标签:

【大纪元2月2日讯】赵紫阳逝世,在中共当局极力钳制之下,说“一石激起千层浪”似乎过重,说“吹皱一池春水”又似乎过轻。诸般报道、诸方揣测,倒是引出各种历史画面、历史悬案的回顾与省思。逝者已矣,斯人远去,时光之流里,似乎只留下了一声声的叹息。

叹息之一,是一个以极权主义、专制主义为特色的现代政党,为了权力、权势的缘故,可以这么样地对待和处置“自己人”–一边是一位以往执政多年、并且政绩斐然的前任最高领导人,一边是曾经为党出生入死,又为它受尽各种历史挫折与委屈的老党员﹑老部下。

赵紫阳出身乡间富裕家庭,自小参加革命,是中共干部中少数具有高等学历同时又从基层一级一级爬升上来的、富有基层行政能力又能统揽全局的干部。从文革前“全国最年轻的省委第一书记”的美誉,到文革复出后主政广东、四川,一直到直接主导改革开放实践的总理和总书记任上,他的政绩、他的口碑、他的人望,都是中共历史上少见的几位让世人观感良好的人物。

就这么一位立党、立国的大功臣,只因为和没有实际衔头而“垂帘听政”的邓小平在“六四”天安门镇压问题上政见不同,就落到一个软禁终生、含冤莫白并且身后寂寞的下场。

尤为令人愤怒的是,那些热爱、怀念赵紫阳的老部下、老党员──更别说异议人与普通民众,竟然受到中共当局如此粗暴蛮横的对待。赵紫阳的秘书鲍彤的妻子,竟为此被当场打断了胸骨!远在陕西的胡耀邦秘书、老党员林牧,以七、八十岁的高龄,竟因悼念紫阳而受到文革式的“坐飞机”对待和无理关押!一言不合,即拳脚相加;为党尽忠,却不得好死。

对稍有不同意见的“自己人”尚且如此无情无义,你还怎么能指望,这个政党除了关心自己的权位以外,还会真正在乎普通百姓、党外人士的疾苦和呼声呢? 叹息之二,是当今时世,竟然仍旧是“锦衣卫”当道,同时,当道的“锦衣卫”们,却又向民众表示出他们的处处为难。

因为赵紫阳逝世,北京老百姓一时发现,原来他们几乎是生活在一举一动都被全面监视的警察密探的海洋之中。任何个人,只要稍稍流露出悼念紫阳之意,警察的身影马上就相随而来,更别说那些所谓“异议分子”,一个人身后至少要跟上三四个便衣了。

天安门广场和赵家胡同、北京大学等公众场所,这几天更几乎成了展览便衣密探的街市!看起来,明、清两代恶名昭著的皇家“锦衣卫”和“东厂西厂”,也要自愧弗如,大叹“小巫见大巫”了!

更滑稽的是,京城里这些蝗虫一样多的“锦衣卫”们,明知自己处处为悼念紫阳设限是触犯众怒,便只好四处陪笑拜托:请你们多多包涵,不然,我就要丢掉饭碗啦!──试想想,这些满坑满谷的警察密探,他们的“饭碗”是从哪里来的?还不是从纳税人的口袋里掏来的?一个执政党,不把精力、财力好好放在改善民生上,而是为了钳口噤声,从千千万万的下岗工人、“三农”流民的手中抢过他们的“饭碗”,来养活这么些个“锦衣卫”的饭碗!──所谓“执政为民”,不就是只是一句徒有虚名的门面话么?

叹息之三,则是在极权体制之下的为官之难。中共治下中央、地方的党政官员,甚至连私下对赵紫阳表达悼念之情都要受到“中央文件”的关照,且就不去说它了;最让人感慨的是堂堂香港立法会,这个号称实践“一国两制”的地方,立法议员只是提出要为赵紫阳逝世默哀,竟然要闹出那些“亲中”议员避之唯恐不及,立法会要为此流会的国际大笑话!看事后那些立法局议员们张口结舌自辩却无以自圆其说的尴尬模样,真真是要让人感慨:一党专政之下的身不由己,人身自由和言说自由的极大压缩,其实是──北京居,大不易;香港居,也是大不易呀!

──转自《自由亚洲电台》(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不代表大纪元。

相关新闻
伊川﹕一叶知秋话政改
伊川:解铃还须系铃人
伊川﹕对“提高执政能力”的一种解读
伊川:胡锦涛与知识分子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