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反共领袖:丘吉尔(75)

子仪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5
【字号】    
   标签: tags:

1940年4月,英国的战争领导体制发生了一些变化。由于陆、海军大臣直接参加战时内阁,使国防协调大臣一职成为多余。担任该职务的查特菲尔德勋爵辞职后,政府公告明确表示不准备派人接任,而打算由丘吉尔以资历最久的军务大臣的身份,主持军事协调委员会。于是丘吉尔从4月8日起便担任了会议主席。

丘吉尔发现,他这个主席实际上无任何权力;而且指挥战争的机构层次太多,运转太慢,容易产生分歧。“一切问题都必须解释又解释,等到这个程式完成以后,整个局势往往早已发生了变化。”这种情况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战争形势,很易于误事。丘吉尔认为,只有首相才有权威主持军事协调委员会。于是他在15日请张伯伦担任了主席。

在此期间,战时内阁曾就丘吉尔的两项布防水雷的计划争取法国的支持。对在莱茵河投放漂浮水雷的“皇家海军陆战队计划”,由于虽已下台但仍很有权势的达拉第担心这样会引起德国报复而加以反对,遭到否定。英国决定先实施在挪威沿海布雷,但行动的日期由4月5日推到了8日。就在8日夜晚,德国军队同时向挪威和丹麦发动了进攻。

此前,4月5日晚上,德国驻奥斯陆公使邀请了一些包括挪威政府成员的显要人物,观看德国征服波兰经过的电影。电影在轰炸华沙的恐怖场面达到高潮的同时,推出了“对于这种结局,他们应该感谢他们的英、法朋友”的字幕,然后就结束了。这个结尾对挪威政府是意味深长的;而挪威政府也想努力保持自己的中立地位。所以,当得知英国海军4月8日的布雷行动后,当天挪威外交部的精力都花在了起草对英国政府的抗议上。

但是事实说明:“挪威严格遵守中立是造成了它现在所遭受的痛苦以及我们只能给它有限援助的原因。”从德国方面的行动看,“奇袭、残酷和准确,这些都是进攻无辜的和毫无防御的挪威时表现出来的特点”。

德国军队乘着海军的驱逐舰,在按照常规驶回挪威的实际上装满了军火和补给品的矿石运输船的掩护下,轻而易举地攻占了纳尔维克等港口。在48小时之内,挪威的主要港口均落入德军手中。与此同时,德军从陆路大举进犯丹麦。武装力量弱小的丹麦无法进行有效抵抗,很快被德军占领。哥本哈根机场成了德国人向挪威运送增援的最好基地。

英国海军与德国海军在挪威沿海一带进行了殊死的战斗。4月9日,5艘英国驱逐舰进入纳尔维克港湾,凭着出其不意的有利条件,将兵力上占优势的德国驱逐舰击沉了两艘,击伤了好几艘。但在成功地进行了三次袭击后,返回途中与增援的德国战舰相遇,在德军重型大炮的轰击下,英国海军的“猎人号”被击沉,“哈代号”受创后搁浅,另外两艘也都受到创伤,跟着“哈沃克号”撤向公海。10日,英国海军舰队继续封锁所有的入口处,同时海军飞机袭击德国舰队获得成功,将德国巡洋舰“克尼希堡号”炸沉了。在战斗的第一个星期内,英军潜艇至少击沉了9艘敌人的运输舰和供应船,使德军丧失了大批海员。但是英国人自己的损失也较严重。

这段时间里,丘吉尔日夜操劳,极度疲乏,差点没有累倒。尼科尔森在日记中对他4月11日在下院报告战况时的情形这样写道:
“当他站起来讲话时,显得非常疲倦。开始时他作出一副发表演讲的架势,继而就沉溺于含糊不清的修辞之中,还伴以令人厌倦的嘲笑,我很少看见他这样被动……。他支支吾吾,把报告草稿的次序都搞错了,戴错了一副眼镜,又到处乱摸那合适的一副;讲话时,他要讲的是‘丹麦’,却又一再说成‘瑞典’,一出又一出,成了一次拙劣的表演。”

两天后,即4日13日,英国海军又取得了一次胜利。

“沃斯派特号”战列舰在9艘驱逐舰护卫下,进入佛斯特峡湾,在纳尔维克港外的海战中,一举消灭了8艘德国驱逐舰,而英国海军未损失一只舰艇。德国以牺牲大部分舰只为代价,将英国海军的主力吸引在挪威北部。但他们在挪威中部和南部的陆上进军则十分顺利,力量迅速增强。盟军曾试图攻占中部的特隆赫姆,丘吉尔就此向最高军事会议说明了参谋部制定的计划并得到内阁批准。但后来因为三军参谋长观点变化,这个代号“铁锤”的计划被迫放弃。新的钳形攻势计划在执行过程中由于德军飞机的狂轰滥炸,加上恶劣的自然条件,终于未能成功。最后英国军队“在特隆赫姆,是失败了!在纳尔维克,是进退维谷!”5月,当欧洲大陆上新的战事爆发以后,盟军被迫放弃“经过艰难困苦所赢得的一切”,从挪威全面撤退。

在挪威战役付出沉重代价仍令人失望地失败之后,英国国内“引起了深刻的骚动”。反对党要求对战争的形势进行辩论。5月7日,关于挪威军事行动的辩论在下院举行。下院的议员们情绪激昂,反对张伯伦继续执政的倾向逐渐趋于明朗化了,张伯伦的开场白在敌意的嘲笑声中被打断。而无论是执政党还是反对党的议员都以激愤的态度争相发言,矛头直指张伯伦。发言者们都博得了整个下院的支持,四面八方的欢呼声响彻议会大厅。

5月8日,辩论仍继续进行。反对党议员赫伯特•莫里森在发言中宣布,要求对政府举行信任投票。老资格的自由党人劳合—乔治的发言更为明确也更具决定性,他说:“我庄严地声明,首相应该以身作则,首先作出牺牲,因为在这次战争中,没有比首相牺牲自己的职位,更能对胜利作出贡献的了。”在劳合—乔治说到“我并不认为海军大臣对于在挪威发生的一切,应负全部的责任”时,丘吉尔立即声明:“我对海军部所作的一切,负完全的责任。

”劳合—乔治则警告丘吉尔,不要为了掩护张伯伦而使自己变成一个防空洞。丘吉尔在最后发言中,仍然尽最大的努力为张伯伦进行辩护,但他的话不断被反对党尤其是工党的议员所打断,震耳欲聋的喧嚣声使人无法听清丘吉尔的发言。不过议员们的愤怒显而易见不是针对丘吉尔而是针对张伯伦的。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丘吉尔直到战后也仍然对张伯伦的态度大惑不解:“这次拒绝了美国的建议——事实上确是拒绝了,也就失去了用战争以外的方法使世界免于暴政的最后一点点机会。
  • 1938年3月18日,苏联提出举行会议,希望商讨在德国对世界和平有严重威胁的情况下国际联盟用必要的手段和方法应付时局。法国对此反应冷淡。
  • 在会谈中,希特勒当面向张伯伦提出了割让苏台德区的要求。张伯伦当即表示他个人同意这一要求,但须回国向政府报告并取得批准。
  • 在张伯伦回到伦敦后,英国内阁于9月25日召开了三次会议。张伯伦试图说服内阁接受德国的新建议,但遭到海军大臣达夫•库珀的坚决反对。连一直追随张伯伦的哈利法克斯也因良心所迫,在苦思冥想之后改变了态度,强烈拒绝张伯伦的意见。
  • 随后丘吉尔在下院的长时间辩论中也发了言。当他说到“我们已经遭到一次完全、彻底的失败”时,引起了一片暴风雨般的抗议声,使他中断了片刻之后才能继续说下去,但他仍然毫无顾忌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 根据多次的经验,希特勒对英、法不会为捷克斯洛伐克而战是深信不疑的。但德国的将军们从军事实力的对比出发却感到信心不足,因而准备阻止希特勒的计划。当时,“有三十到四十个师的捷克军队部署在德国东部边境,而法国军队约以八比一的优势开始沉重地压在‘西墙’。
  • 4月3日,德国总参谋长凯特尔发出了针对波兰的秘密命令“1939年到1940年武装部队指令”,代号“白色方案”。希特勒在上面批示要求:“准备的工作务须做到从9月1日起任何时间都可以发动军事行动。”
  • 1939年3月德国占领捷克以后,英国国内要求成立联合政府的呼声日益高涨。有些人认为这样做可以表明英国人同心协力,举国一致的姿态,或许会令希特勒在战争面前知难而退;也有些人认为,既然战争不可避免,就应该将包括反对派在内的杰出领导人延揽入内阁。
  • 当他于19日晚乘火车回到伦敦时,海军部第一海务大臣、海军上将达德利•庞德爵士亲往尤斯顿车站迎接他,并向他报告了“无畏号”航空母舰在布里斯托尔海峡遭鱼雷袭击下沉,舰上1260名官兵中约有500人丧生的不幸消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