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纪(441)

下集-第五章: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孔令平
font print 人气: 2
【字号】    
   标签: tags: , ,

第五节:李伦的两手(2)

他的专汽精神,好像有一种口号标语的毛病,经不起挫折,因一个员工和他顶嘴而产生那么多的感慨。所以他的拚搏让人难以理解,恶意者把它当成另有所图的障眼法,说他像演戏一样。说他无病呻吟,装腔作势。

然而就比如一场恶战摆在统帅面前,他必须想出让人冲锋向前的激劢口号,例如“不攻下某高地决不收兵”、“与阵地共存亡”、“誓死血战到底”之类!除了万不得已的杀身成仁,那也是名垂千古死也值得的。

不过,按照中国国情,他的事业注定成功不了,他的悲哀注定在他的性格之中,被人无法理解,只好任人肆意歪曲了。中共腐败的政治制度,永远是他不可逾越的障碍,使他产生哀叹的日子还在后面呢!

不过,从这种矛盾百出之中,他能总结出一套专汽文化,确是他才华的表现,虽然他对各种阿Y无可耐何,但他终于以他的坚韧不拔的精神,把各种类型的人捆在一起,驾驭他们。让他平时最看不起的党委书记和工会主席也听从他的指挥,当然他也同样付出了耐心,容忍他们的装腔作势。

有时还必须用最腐败甚至为人不齿的手段,去迎合政府里一个决定工厂存亡的小吏所提出来的要求。总之戏台上要求演员的一切,他都必须具备并要得体的表演出来,同时还要将自己的人格一齐加以扭曲,而扭曲自己做不愿干的事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虽然他并不承认。然而旁观者亲,若要细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那是连他自己都无法解释的。

他只有在十分冷静的反思后才能写出“创业者忧思录”这种内心独白,那独白中的空虚,正好反映出他的盲目性与现实的冲突,这些冲突是他自己不能回答的,也许这正是他被统治力量利用之所在。

当然,就像一个学生寒窗十载,在毕业考试中获得了优良成绩,得到一张从事某种事业的毕业证书,他也利用这个机会变成了中国的富有者。

后来的事实证实了这一点,在他告退后,利用同市里的关系和自己开创专用汽车厂的名声,经过几年努力,从经营外国进口的组装车积累了自己的资本,在商海中升级,最后成为一个拥有上百万资产,经营一个以房产开发和旅游休闲的中型农场。

但是,当年正在为他个人事业打基石的时候,他必须对工厂作出贡献:在经营上打开销售渠道后,必须打开生产不出产品这个瓶口,他清楚打开这个瓶口,首先要砸烂低工资的“铁饭碗”。然而真要砸烂这个已经吃了几十年的铁饭碗,却并不容易。

习惯计时工资,混天日的社会主义企业的主人公们,对“计件工资”历来采取抵制,得过且过的工厂管理人员,被推到了这个矛盾焦点上,他们在办公室泡茶过日的安闲日子被破坏,并且还要面对习惯势力控制的工人们。

“忙”和“风险”使他们对李伦产生反感,工时定额的不公,使定额偏低的工作无人去做,强制性的分配使工厂管理层与工人发生直接对立。

于是生产任务受着那些定额偏低的工作阻碍,成了一个又一个的“瓶口”,工时定额的压力使劳动者自然趋向于只图数量不管质量这种惯性,而质量又往往成为用户最为敏感的东西,人称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数量与质量的矛盾,工时分配不均的矛盾,夹杂着老厂自然形成的亲朋戚友关系网带,人与人之间这种,“权”“钱”“关系”的复杂角逐,令他举步唯艰。

计件工资施行以后,使本厂职工中留在生产岗位上的“第一线工人”人数越来越少,稍有“关系”的凭着父母亲友的帮助,拚命钻向无定额的岗位。这同官方公布,中国吃皇粮人数在国有企业中要占一半以上的比例相当。

而农村中大量剩余劳动力,填补了这些空虚的劳动岗位,工厂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雇佣工,各类非工时人员充斥了各个办公室和库房,除了相互扯皮发生“内耗”消磨掉工厂活力外,难以再发挥他所希望的“志愿兵”精神。

一张报纸一杯白开水渡日这种现象,使他试图用一次一次“岗位培训”,“待岗”来精减那些人浮于事的办公室和车间。结果又伤到了工厂里层层交错的关系网,而招致了“党”“工”两大巨头的反时,于是三驾马驾辕的工厂中枢中。只得靠他那高大的身材强制大家一齐行动,使他事必恭亲,劳累至极。

计件工资总算在他的竭力主张下,排除重重障碍推行起来。然而推行计件工资的直接后果,便是粗制滥造,为产品质量而发生的无穷无尽的扯皮多得令人心烦。

每次发生重大质量事故,李伦便亲自和我一起召集现场质量分析会。一辆汽车从原材料进厂到总装成一台成品,从底盘组装到车身制作,从油漆到总装配,成千个工步,问题出在那一个环节?若对每一个环节不熟悉,对事故不深入调查,事故的责任绝难准确判断。

李伦把事故的处理权交给了我,使我感到就像捏着一个烧红的炭园。最难的是,事故的责任究竞落实到谁?每次质量会都会招来无穷的扯皮。

于是我成了工厂的磨心,产品的质量是来不得半点虚假的,它必须奉行真正的‘人性’。这与奉行毛泽东的假、大、空是无法并存的。

不过,在专制统治最后解体之前,独裁者所奉行的文化没有被公开批判之前,“人性”的解放还在艰难中挣扎,处处受到排挤和压抑。

一位署名周炎来的作者,在厂长办公室出刊的‘每日谈’的刊物上,发表了一组‘孔令平精神’的讨论文章,目的在排除传统观念的阻力。不过作者似乎把他所写的对象写得太悲观,悲观得有些过了头。文中把‘孔令平精神’说得那么孤立无援,比成衔石填海的精卫鸟。但我明白,这就是李伦领唱的歌。

这就是他提倡的专汽文化所赋予丰富人性的底蕴。当他在中华大地上这么一个小小角落里,为挽救一家早该淘汰,即将伴着旧体制殉葬的企业拚搏奉献时,人们花费在精神上的折腾要比耗费的体力多的多。(待续)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我不禁赞叹这位追求虚名,见利忘义,治理工厂毫无能力的老同学,将中共斗争的这一套两面三刀,借刀杀人的鬼把戏操练得如此纯熟!为了报复这一个“异类”,竟在住房的分配上玩弄了这么多心机!
  • 第二天他便从家里打了一个电话到厂长办公室去,说他去市里开会。便独自一人在家里正式的向机械局某局长,起草了一份进入南联的绝密报告,在这份报告中把工厂亏损的原因归结为工厂缺乏技术设备的落后。
  • 他终于明白了他所要面对的现实:主席台上已没有他的坐位,他已被免职了。在无数双含着敌意和渺视的目光逼视下坐落,把头埋得低低的。
  • 第二天,黄色大楼的正门上,贴出了一付打油“对联”,上联是“桂林贫(凭)嘴一副画(话)”下联是:“要抢银行找有余”,横批“左右无路”,那分明是写王桂林和孙有余的“无能”。
  • 李伦清楚地看准了,中共体制下的企业管理和官本位之间,许多完全可以利用的“中空”。这种漏洞百出,凭一人决断的体制可以牵着它走,成为一时,一地资产聚敛的源头。
  • 被中共骗够了的工人,特别是经历文革后,对这种表面一套内心一套的两面话早已听厌,不会因为几句话就轻易相信,至于他心中真想在这个被前任搞得一踏糊涂的工厂,干出点让工厂翻身的事,还要拭目一看。
  • 这六字方针浓缩了邓小平为首的‘人治’政策,中共在经济建设中没有理论只有‘政策’,因此随意性极大,谁有权谁说了算,用贿赂说了算的人风糜官场。
  • 其实工人们的隋性容易改变,最难的,也是最怠堕的是这架由党委,工会行政组成的庞大管理机器,包括党委书记,工会主席和副厂长在内的十一个在上级卵翼下的天之娇子。
  • 他的威信越增加,越潜藏着危险,改革开放预设了事业者葬身的坟墓。
  • 因为人们还没有理解,怎谈得上接受?连接受都不存在,继承和发扬就只是写在纸上的东西,对日常老百姓的挣钱吃饭,这种普通行为硬套上某某文化就简直是多此一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