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夫智勇救弱女 成就好姻缘

作者:武德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911
【字号】    
   标签: tags: ,

明朝末年,吴县洞庭山的乡村中有个砍柴的樵夫,满脸大胡子、身材魁伟,姓名不为人所知,极有力气。他常在夜间打柴,独自一人在山中行走,不怕碰上毒蛇猛虎。樵夫打的柴草,别人只能背一百斤,他能背二百四十斤,但是卖给别人只收取百斤柴的钱。

有人惊讶地问他,樵夫说:“柴取自山中,他们不是不想多背,而是力气没有那么大。我的力气是别人的五倍,但吃饭并不比别人多,所以把价钱压低了。再说,价钱压低了,我的柴又容易卖,这难道不是有好处吗?”因此人们都认为他是个奇异的人,对他更加刮目相看了。

樵夫不识字,但是喜欢听别人谈论古往今来的事情,常常义愤填膺,争辩是非得失,就是读书人也没有办法难住他。有一次,他背着柴到戏场观看《精忠传》,扮演秦桧的演员刚出场,樵夫大怒飞步跳上台,把秦桧摔倒再殴打他,打得他鲜血直流几乎要死,台下观众急忙来救人。

樵夫说:“他做丞相奸恶成这样,不打死他还等什么?”观众说:“这是演戏啊!不是真的秦桧。”樵夫说:“我也知道是演戏所以才打他,如果是真秦桧就用斧头砍他了!”他性格刚烈,嫉恶如仇就像这样。

洞庭有个孤儿叫陈学奇,聘邹家的女子为妻室,婚姻已经定下日期。不料邹女的哥哥竟然不顾妹妹的意愿,把她献给苏州某贵官当小老婆。陈学奇到知县面前哭诉,知县害怕贵官的势力,不敢办理。

陈学奇又控告邹女的哥哥,可是贵官又从中庇护,以致冤屈无法申诉,弄得无路可走。

有一天,陈学奇在路上遇见樵夫,把事情的原委告诉樵夫并说:“你素来仗义奋勇,嫉恶如仇,能为我解决这事吗?”樵夫答应了,但是对他说:“这事需要等待一些时间,不要催促我。”学奇感动得哭了。

樵夫离开后,卖身到贵官家中当赶马车的仆人。贵官因为他力气大、很勤快就非常信任他,因此他就能够随便进出内室,看到邹女果然做了贵官的第三个小老婆。樵夫找了个机会,把情况告诉给邹女。邹女哭得泪流满面告诉他失身的情况,希望樵夫能做昆仑奴那样的义士救她。樵夫说:“不要着急。”

有一天,贵官的夫人打算带领各房姨太太游天平山,贵官不能阻止只得让她们去。樵夫暗暗高兴:“我的计策可以进行了。”于是私下备了一条船停在河边。贵官的小老婆们各自上了轿,樵夫抬的是第三顶轿,恰巧坐的就是邹女。

出门之后,樵夫哄骗轿后的副手,绕路飞跑。到了河岸边停下轿子对邹女说:“快上船!”邹女一上船,船立即扬帆而去。

众仆人大惊失色,一路呼喊着追来,樵夫挥舞拳头,一连把三个仆人打倒在地叫不出声来。然后慢慢地离开,同时女子的船已经到了陈家门前。

陈学奇得回妻子又欢喜又感激地说:“古代的义侠也不过是这样啊!”

樵夫到了陈家,叫陈学奇赶快去向知县报告寻妻的经过。知县开始虽不赞成贵官的行为,可是不敢处理,现在邹氏既已回到陈家,心里也非常快慰。知县得知这侠义行为是樵夫所为,就赏赐他酒、绸缎和花彩等物,作为表扬。

贵官非常惭愧,躲在家里装做若无其事的样子。从此,樵夫的侠义名声更加远近驰名,当时他已经有五十多岁了。@*

资料来源:清.顾彩《虞初新志》

责任编辑:吴雨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南宋孝宗淳熙末年,浙漕京尹潘景硅与老人交往。潘家种有一株紫木樨,花叶繁茂,煞是喜人。及至盛夏,正是天下一片葱郁之时,这株紫木樨却日见槁枯。潘景硅见花叶凋零,心中为之不悦,又恐是什么不祥之兆,竟终日围着这株紫木樨叹息起来。
  • 宰相宋璟的孙子宋沇对音律学很有造诣,唐德宗贞元年间,宋沇进献乐书二卷,唐德宗读后十分赞赏,又得知宋沇即是宋璟的孙子,于是诏见宋沇进宫。德宗与宋沇两人对面而坐,谈论音律谈得非常高兴。
  • 几头馿被圈养在围栏里,怎么也出不来。可是有一头馿竟然用嘴将栏杆搬开,很从容地出来了。
  • 古人都很重视誓言,所以丈夫听接生婆发了这样的毒誓,就不再怀疑她了,反而怀疑.....
  • 古人遵守诺言,言行一致,对于一句交托的话,能做到终身不忘,而真正成为良知、正义、感恩的人。践约守信是诚实做人的核心,是为人处世道德标准的要求,是对自己良心的忠诚和对他人的负责。
  • 前面两章,孔子分别讲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和“君子不器”。君子为什么能“温故而知新”和“不器”呢?是因为君子“志于道”。请注意,本篇是讲“为政”的,君子“温故而知新”和“不器”是重要的但还不够,所以本章强调了第三点——“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这样为政更能令人信服、政令畅通。
  • 夏至是节气的重要标志,对我们的生活具有重要意含:夏至是一年节气的中点(从冬至算起),夏天的中点,也是盛暑之至,阳气之极。还有“古人不贺夏至”,这是为什么呢?展现什么中华文化哲学,给我们的当下生活什么启示呢?
  • “器”字大抵是指器量、器具、才德。孔子赞美子贡为“瑚琏之器”,以宗庙里用来盛黍稷的贵重礼器为喻,称许其堪为大用之才。那么“君子不器”又是何等高远境界?
  • 话说,曹寅履职的南京,那是十三朝古都,汇聚天下人文精华的故地金陵,更是前朝大明的留都,是前朝风流客、东林党人的云集之地。而读书人读圣贤书,所持有的固执观念,自然是汉人天下,汉家血脉主宰神州。
  • 天下之义理无穷,而人之闻见有限。若专靠记问,则胸中所得,能有几何?若能于旧日所闻的时时温习,如读过的《诗》《书》,听过的讲论,都要反复玩味,而不使遗忘,又能触类旁通,每有新得,就是未曾知道的,也都渐渐理会过来。将见义理日益贯通,学问日益充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