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人损寿

作者:云浩
font print 人气: 397
【字号】    
   标签: tags:

昔有合州的都吏孙亮,一天看见阴间的使者前来追捕他,孙亮说:“看相的人说我寿命是七十三岁,现在我才六十二岁,你是不是追错了呢?”

使者说:“你做了三件不为人知应受天谴的事,所以才削去你十一年的寿命。你同郡的人马清,因婚姻的事打官司,本来理由很正当,你却故意使他受冤屈,不秉公办事,所以减少寿命三年;公差孙侑本来没有过错,你为了讨好太守,编造坏话使他遭到鞭打,又减少你三年寿命;你的姨母骂你,你推她使她摔倒在地,又减了你五年寿命,所以你的寿命到现在已经尽了。”

孙亮听了,知道使者所说皆属实,自己找不出话对答,于是就死了。

古语云:“人在做,天在看。”无论人怎么自欺、欺人、害人,到最后必将自食苦果,因此说害人实是害己,寿夭随时。所谓“算尽则死”,作恶之人被神明减除寿算,直至其寿算被减除尽了,也就是死期到了,而且是死有余辜,还得随着生前所造恶业而受苦报。

有人干起坏事来毫无顾忌,须知“举头三尺有神明”,故大小之过无时可逃鉴察。行善延年,遭恶减寿,目的是教人要慎独,知道有所警惕,勇于改过行善。

——转载自明慧网

责任编辑:吴雨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国人的处事哲学是五千年来积累的智慧结晶,也是儒家理念的传承与发展。然而,在儒家还没有被人们所普遍认识的中国上古时期,古人的心中就已经有了他们秉承着的原则与操守,他们把其称之为“道”。
  • 《易经》一卦曰“谦”,凡是骄傲自满的,就要使他亏损;而谦虚的就让他得到益处......
  • 们常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体现在文字上都是有着很深刻的内涵。现在谈两个成语“闻过则喜”和“文过饰非”。前一个“闻”是听闻的闻,后一个“文”则是文章的文。这两个词所表达的是面对自身错误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 颜回十三岁即拜孔子为师,学习、修身十分用功,二十九岁就头发全都白了。孔子曾称赞颜回“不迁怒,不贰过”、“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不幸短命死矣”。 他去世的时候,孔子痛呼“天丧予,天丧予”。
  • 陈宣帝陈顼像,出自唐阎立本《历代帝王图》。(公有领域)
    《历代名画记》是唐代张彦远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为后世研究中国美术史和传统文化留下了宝贵的史料。
  • 冥冥中有定数!唐代书生灵魂离体入了冥府,预知三年前程,还阳后果然灵验!书生灵魂离体所见,只预见他此生未来生命之果而未得其因;触发我们深入追索:命运安排的根据为何呢?那么命运不好的,又怎样能改命呢?
  • 有意思的是,子游问孝,孔子强调孝以恭敬为本(孝在于内心的敬爱);子夏问孝,孔子强调的则是外形(容色)的和悦。孔子的这些说法,不是相互矛盾,而是侧重点不同,相互补充的,要贯通理解。
  • “我以前,捉鲍鱼在全个村子是第一名,如果跟塔门老一辈的人说起我的名字都认识,就是最会捉鲍鱼那个!”年届七旬的塔门原居民黎雄(雄哥)回忆童年时光,语气顿时兴奋了起来,“我们没有东西吃,我就下海找吃的,捉鱼、虾啊、蟹啊那些⋯⋯”1950、60年代的塔门岛,千帆竞发,渔获满满,“我们吃不起面包的,是吃鲍鱼、吃海胆长大!”原来那时候的塔门,面包比鲍鱼还矜贵,真是让笔者大开眼界。
  • 孔子为学日深。相传孔子与南宫敬叔至周问礼于老聃,问乐于苌弘。孔子在齐闻《韶》乐,如醉如痴,三月不知肉味。孔子学《易》,穷理尽性,知天命之终始。这个时期,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逃往齐国,孔子也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但齐景公不能用孔子,齐国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逃回鲁国。经过这些磨练,孔子对人生、时世都看得清楚了,所以说“四十不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