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祈禳 妖木为移

作者︰佚名
font print 人气: 453
【字号】    
   标签: tags:

三国时,吴国有个人名叫葛祚,担任衡阳太守。他在任期间,德高望重,百姓平安。但是,在他将要调走时忽然听说,最近郡内有一段又粗又长的大木头横在江上。不仅妨碍船只的航行,而且它还兴妖作怪,横生灾祸。

老百姓从江里行船经过时,得事先对它祭拜,它就沉入江底,让船只渡过;如不事先祭拜,它就浮在水面,即使绕弯回避,它也会来撞翻船只。

葛祚得知此事来到江边向天祈祷说:“我为官清正,一心为民,不允妖木危害百姓。我还没走妖木就来了,虽然我明天就要调离衡阳,但在任一日,也必须除去百姓疾苦。明天我先率工匠、带斧锯,斩锯妖木,然后才能安心离去。敬请神明,保佑我顺利灭妖!”

就在当天夜里,江边的老百姓听到江中有喧哗热闹的声音。

第二天早上,葛祚带着工匠们来江边时,附近的百姓高兴的说:“那段妖木,昨天夜里已经被神仙锯断成若干截漂流走了!”

从此以后,在这段江中行船便畅行无阻,没有倾覆之患。

衡阳的百姓为感念葛祚的官德,立碑写道“正德祈禳,妖木为移”。

源自《搜神记》 #

——转载自正见网

责任编辑:王书琳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钮婆婆有个孙子叫万儿,才五、六岁就跟着祖母一起到了关家。关家也有个男孩子,名字叫封六,年纪和万儿差不多....
  • 阮孝绪从小很孝顺,个性沉静。十五岁时,父亲曾勉励他用功读书,但他却说:“我希望....
  • 清代,山东福山县人安某,确有速行奇技,他一天可走五百余里,人们称他为“安飞星”。他也沾沾自喜傲视于人,甚至还常常仗技欺人....
  • 这正应验了老百姓常说的话:是你的东西丢不了,不是你的别争,争也争不来。老天有眼.....
  • 前面两章,孔子分别讲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和“君子不器”。君子为什么能“温故而知新”和“不器”呢?是因为君子“志于道”。请注意,本篇是讲“为政”的,君子“温故而知新”和“不器”是重要的但还不够,所以本章强调了第三点——“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这样为政更能令人信服、政令畅通。
  • 夏至是节气的重要标志,对我们的生活具有重要意含:夏至是一年节气的中点(从冬至算起),夏天的中点,也是盛暑之至,阳气之极。还有“古人不贺夏至”,这是为什么呢?展现什么中华文化哲学,给我们的当下生活什么启示呢?
  • “器”字大抵是指器量、器具、才德。孔子赞美子贡为“瑚琏之器”,以宗庙里用来盛黍稷的贵重礼器为喻,称许其堪为大用之才。那么“君子不器”又是何等高远境界?
  • 话说,曹寅履职的南京,那是十三朝古都,汇聚天下人文精华的故地金陵,更是前朝大明的留都,是前朝风流客、东林党人的云集之地。而读书人读圣贤书,所持有的固执观念,自然是汉人天下,汉家血脉主宰神州。
  • 天下之义理无穷,而人之闻见有限。若专靠记问,则胸中所得,能有几何?若能于旧日所闻的时时温习,如读过的《诗》《书》,听过的讲论,都要反复玩味,而不使遗忘,又能触类旁通,每有新得,就是未曾知道的,也都渐渐理会过来。将见义理日益贯通,学问日益充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