诽谤佛法 枉为人师

font print 人气: 712
【字号】    
   标签: tags: , ,

清代著名学者纪晓岚的叔父纪婺庵,亲自遇到一件事,他对纪晓岚叙述道:有一个私塾教师,平日满口仁义道德,行为却十分鄙俗。他经常诽谤佛法,在道路中见到僧人也会出言不逊。

这天,有一位僧人来到学堂的附近,敲着木鱼向周围的居民化缘。那个教师从学堂出来对僧人训斥说:“像你们这种人,平日尽讲些歪理邪说欺骗百姓,我早就讨厌极了。我们乃圣贤之徒,这里是宣讲仁义之地,你竟跑到这里来要饭,休想!”

僧人说:“先生何苦如此相逼?”他仍然不走。

那个教师转身从学堂里拿出他平时体罚学生用的教鞭,朝着僧人狠狠的抽打。僧人从地上站起来,拍拍衣服就走,边走边说:“你这人太恶了!”僧人放在地上的一个大布袋子,还丢在那里没有带走呢!

私塾的学生们见到僧人丢下的大布袋子很好奇,用手一摸,里面装的好像是银钱之类的东西。

学生们就想打开布袋去拿,有人说:“这些钱我们要平分!”那个教师说:“先不要动,再等一会儿。那个僧人如果还不来,我们就打开先数清里面一共有多少钱,再决定怎么分,要听我的话不许争!”

于是,师生一边望着大布袋一边等待着。等了一会儿,教师说:“等到现在那僧人还不来,我们就打开布袋数钱吧!”刚刚把布袋打开,却不料“嗡”的一声,飞出许多大马蜂,朝着那些积极要分钱的学生,特别是那个教师的脸上飞去。一时间,群蜂飞刺,众人乱嚎!

很快,师生们面目皆非,肿得不像人样了。这时周围的居民闻声赶来,惊问所以然之故。这时,那位僧人进到学堂问说:“你这个满口仁义道德、竟敢诽谤佛法的教师,怎能带着学生私分我的钱财呢?”说着提起他的大布袋子,就往外走。

僧人刚走出学堂门口,又转回身来双手合掌,对那个教师说:“冒犯您这位圣贤了,请原谅!”前来观看的那许多居民,都咯咯地笑出声来了。#

(以上译述,事据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卷二》)

——转载自正见网

责任编辑:王书琳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钮婆婆有个孙子叫万儿,才五、六岁就跟着祖母一起到了关家。关家也有个男孩子,名字叫封六,年纪和万儿差不多....
  • 朝时,张允济在武阳县做县令。当时,武阳旁边的元城县有个人,把一头母牛托给丈母娘家喂养,自己到外地打短工去了。几年以后,那人从外地回来,到丈母娘家去讨牛。只见当年的母牛已经生下了好几头小牛,大牛、小牛都养得肥圆滚壮,煞是可爱。
  • 思兢生在武则天当政时期,为人聪明精细,有勇有谋。有一年,一个仇家控告崔思兢的堂兄崔宣谋反,这个罪名可不轻,一经查实就会满门抄斩。朝廷收到控告状后,委派御史张行岌主持审理这件案子。张行岌接手后,先派人把崔宣看押起来,准备着手进行调查。
  • 前面两章,孔子分别讲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和“君子不器”。君子为什么能“温故而知新”和“不器”呢?是因为君子“志于道”。请注意,本篇是讲“为政”的,君子“温故而知新”和“不器”是重要的但还不够,所以本章强调了第三点——“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这样为政更能令人信服、政令畅通。
  • 夏至是节气的重要标志,对我们的生活具有重要意含:夏至是一年节气的中点(从冬至算起),夏天的中点,也是盛暑之至,阳气之极。还有“古人不贺夏至”,这是为什么呢?展现什么中华文化哲学,给我们的当下生活什么启示呢?
  • “器”字大抵是指器量、器具、才德。孔子赞美子贡为“瑚琏之器”,以宗庙里用来盛黍稷的贵重礼器为喻,称许其堪为大用之才。那么“君子不器”又是何等高远境界?
  • 话说,曹寅履职的南京,那是十三朝古都,汇聚天下人文精华的故地金陵,更是前朝大明的留都,是前朝风流客、东林党人的云集之地。而读书人读圣贤书,所持有的固执观念,自然是汉人天下,汉家血脉主宰神州。
  • 天下之义理无穷,而人之闻见有限。若专靠记问,则胸中所得,能有几何?若能于旧日所闻的时时温习,如读过的《诗》《书》,听过的讲论,都要反复玩味,而不使遗忘,又能触类旁通,每有新得,就是未曾知道的,也都渐渐理会过来。将见义理日益贯通,学问日益充足。
  • 古中国有个敬老孝亲的传统习俗,就是子女给年迈的父母做寿。即使平民百姓也会吃长寿面、蒸寿桃(面点),贴个窗花什么的。富贵人家就讲究了,《红楼梦》里贾母的80岁大寿,张灯结彩,大摆酒席,还有戏班子唱戏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