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做人――一个大学生的心路(一)

行者
【字号】    
   标签: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4月12日讯】每个人都是一个不断展开的主题,直到你生命的尽头。大学四年当然是这一主题中极为重要的一段,那么当这一段即将成为记忆与历史的时候,无论如何是应该给自己作个结的。

“你说上大学,我们来干什么哟?!”现在重又如此地自问,倒是似乎得出点道道来了。我想自己一定是到大学来找答案的,而这个问题就是“我!?”有时候,我觉得世界上最难的事也许就是认识自己吧!关于“自我”,话题太多了,但有两个经过这四年,我必须能作出回答:一是你是怎样的人?你想做怎样的人?一是你的理想与你的现实的契合点在哪里?这问题决不是拍拍脑袋就能作答的,寻求解答的过程也就是人格锻造的过程吧!这篇东西我想就着重写写我感触最深的第一个问题。当然这两个问题之间实际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叙述之中是定会涉及后者的,但那不是我的重点。

“我又重做了一次人”――从中学到大学

大二的时候,看到一位毕业生的这样一段话:“四年,眼瞧着就走了,回首往事,实在是没有什么辉煌之处,实在是拿不出什么可以让家乡父老感到荣耀的。但有一点却是最应该,也最值得向我自己夸耀的,我,一个农村的土娃子,四年啊,我又做了一次人!又真真正正、脱胎换骨地做了一次人啊!……”当时的我深深地为之打动。我很喜欢“炼狱”这个词,他十分简捷、形象地涵盖了那么一种经过痛苦的磨炼而实现新质再生的过程。而我的“炼狱”应该说是从中学到考入大学的这一段吧。

中学的六年对我来说是决定性的,我生命、生活的底色几乎都是在这六年中形成的。这六年里,我真的累极了!在社会的激变中,我学会了思考;在丰富多彩的学习中,我领略了科学的魅力并决定为之倾注一生;在家庭的悲欢中,我获得了坚强和独立。这幸福与痛苦的反差如此之大,他在我的心灵深处留下了难以愈合的创痛。我发过誓,母亲留给我的,用她的生命留给我的一切,我决不能丢掉;她爱我、期望我的一切,我都要用生命去获得!在与同龄人的交往中,我体会过真正友谊的可贵,也体会过人生聚散的伤感;在生活的奋争中,我不知有过多少喜悦,有过多少反省、认识自己的痛苦和盲然。我苦苦寻找做人的真谛,我在我的理想与我的现实的差距中苦苦地挣扎!我不知如何描述这种成熟过程中自我蜕变的劳累,那是一种虚伪,一种名利之心,一种瞻前顾后、违心而从的反复无常,一种期望过高、乞求恩赐的无助,一种失落了真善的苦楚……。这一切因为我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人,而是一个太过敏感,太过多层多面的人。由于不能始终如一地保持自我,为生活中的事无巨细所困扰而不能超脱,封闭的内心每天疲于防御、应付,而心灵深处又为此痛苦不堪,所以很长一段时间,我处于患得患失的无自我状态。高二时,我接触到了一个朋友,他为人、处世都有一种统一的超然、潇洒的风格,随意而不失追求,快乐而不失深含的感情,放荡不靳而又不失责任,是一种自然自在。这对于正苦于无力解脱自己的我来说实在是一种新鲜而强烈的诱惑。那时我以为这就是一种适合我的做人的真正境界!但可惜没过多久就进入了高三,这一年是无暇旁顾的。报考外地的大学,由于没有人知道我的过去,这对于希望全然抛弃过去的框框和状态,开辟崭新的天地,成为一个崭新之人的我无疑提供了机会,这也是我报考外地院校的原因之一。

大学四年不是一个短时间,我一方面希望重新塑造自我,而另一方面,又发誓要把自己的许多品质留住!这源于那时我对大学生的种种印象。在思想上,他们读了许多书,思考了许多问题,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却没有真正得到理性的支持,更谈不上持有真理,反倒是理想和信仰的失落;在为人的态度上,他们那种骛狂而懈怠,表华而内虚,玩世亦愚己,张扬而不扎实,奢享而不朴,随欲而无度,虚伪而不真诚,阴谋而不信善,学而不求,青而不春,生气荡然的风气也让我痛恨和鄙夷。我觉得大学生没什么“天之骄子”可言,倒是应比别人更晓做人的本分――朴实而勤勉,诚信而求真!这就是我发誓要留住的,并且经过大学更加使之发扬光大。但我个人可以以这誓言千遍、万遍地告诫自己,而如果环境背我心意,我又怎能保证自己不被它消平了热情而随波逐流呢?在我到达我的学校之前,我是怎样恐惧地乞求:请不要把这种可怕的环境强加给我吧!因为人一旦如此,我的誓言将注定被吞没,无论我如何挣扎也将注定被消磨!而倘若消磨到人已糊涂、麻木那也可苟且偷生,但如果我还清醒,眼睁睁看着自己视为我生命之本的那些优良的品质被魔鬼一点点地吞噬,我挣挣不脱,逃逃不掉,纵用尽全力大声疾呼也无力乾坤的话,这种心灵深处的痛苦、灵魂的毁灭,对我又有什么可选择的呢?正是如此,我乞求这悲剧不要降临到我的头上!

之所以极言其恶,是因为没有人能知道我现在生活的有多好!我非但没有被消磨,反倒一天天地充实壮大;我非但无需呼天唤地地挣扎,反倒从没有如此堂皇,如此清醒地做过自己的主人!我非但没有丝毫的痛苦与空虚,反倒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青春洋溢,都更加执着地向前!在我的中学同学中,没有谁能如我一样,把对大学的热情一直保持到今天;也没有谁能如我一样始终如此地振奋如此地高昂;也没有谁能如我一样如此淋漓尽致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与热情;也没有谁能如我一样在自己所追求的各个领域中都获得扎实而长足的进步,而且年年有收获,年年有提高!在大学的这四年,几乎所有有益于我发展的事情,只要我想到了就可以办到。多元的机会,广阔的舞台,朝气蓬勃的进取精神,这就是我的大学给予她的学生的自由的天空!这也是她给予我的最大的恩惠!这里尤其要感谢两年基础教育部的生活,在她的怀抱中我奠定了这四年的主旋律,并且正如我所期望的那样――重做了一个新人!(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
    

  • 美国移民局新举措:改非移民身份 30天内决定 (3/28/2002)    
  • 大陆高等教育奇观:假文凭凭借高科技VS网上查询系统 (1/3/2002)    
  • 【纪元特稿】做人难,做迎合江核心蒙骗百姓的人更难 (1/2/2002)
  •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家父生于地富反坏右之一的地主家庭。解放前曾就读于乡间私孰,后成为村里第一个大学生。反右、整风、文革时期为冷眼旁观的逍遥派,专注钻研科研。80年代初起多项科研产品获国家、地方专利;被评为高级工程师并任华西某大学客座教授;90年代起承包某科学研究院属下公司任总经理,其间在公司党委书记鼓动下加入中国共产党,至今仍引以自嘲。声明非法轮功弟子,亦非民运人士。
    • 中国大学生网于12月19日开通网上查询全国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系统,全国普通高校、成人高校、网上大学等各类学历证书以及地方委托军校培养的学生和来华留学生的学历证书均可上网查询,然而,由于该查询系统存在漏洞,一些不法分子凭借高科技又出新招,制售的假冒文凭连查询系统都难辨真伪。

    • 据世界日报3月27日报道,在连番出错饱受国会抨击及司法部长指责后,美国移民局已采取改革措施。移民局宣布,加州处理中心即日起实施新规定,凡改变非移民身份或申请延期停留,移民局会在 30 天内决定;在批准改为学生身份后,移民局会在5 天之内通知外籍人士入学的学校。
    • 《Summer Snow》与《我想念我妈妈》,很难相信这两者是同一部影片的名字。英译中,一个字都没对应上,也是让人服气。“我想念我妈妈”,直白,挖地三尺的接地气,这类电影我大概率不看;“Summer Snow”,夏日之雪,如此的文艺脱俗,更不是我的菜。然而,完全不搭的两者摆在一起,再加上鲜绿背景上鹅黄衣衫的小姑娘阳光灿烂的笑容,莫名其妙地,鼠标就点了上去。
    • 能够听到叶落,那或许整个驿站没有多少客人吧,甚至是只有自己。夜半时接待人员应该也歇息了吧。 整个诗篇,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孤独、失落。
    • 清明之际,舍妹夫妇远携父母灵骨而归葬于故乡,余在海外,阻于国难不能奔赴,乃吊之以文,曰: 呜呼!先父仙逝,十三春秋;先母驾鹤,亦近三月。忆思双亲,善良一生。育我兄妹,兼济亲族。力有大小,唯尽本分。载入家谱,亦有光矣。
    • 神韵交响乐团演出的西方交响乐曲,经常有有十分贴心的安排,乐曲的选奏也极富巧思,不论观众是否熟悉西方古典交响乐,在精彩的乐音引领下,总会体验到层层的惊喜与无尽的感动。
    • 只记得那个衣衫褴褛的长头发的女人,拖着一跛一跛的腿,挨个翻着垃圾桶找吃的,他一边找一边咧着嘴笑。那女人就是我要说的,我们村老人给我讲过的苦命女人。其实提起来,乡下的人,哪个不觉得自己命苦:干不完的活,操不完的心,担不完的惊,受不完的怕。
    • 《奥本海默》这部电影也缔造了一项影史上最吊诡的纪录,那就是:“每一个人都看得津津有味,但是每一个人看到的内容深度其实大不相同。”电影散场后,尾随一群观众默默离开戏院,我其实很想拦住他们、大声告诉他们我看到的电影内容,包括那些电影中已经说出来的,还有那些没有、或没时间说出来的故事。
    • 《奥本海默》这部电影还缔造了一项影史上最吊诡的纪录,那就是:“每一个人都看得津津有味,但是每一个人看到的内容深度其实大不相同。”电影散场后,尾随一群观众默默离开戏院,我其实很想拦住他们、大声告诉他们我看到的电影内容,包括那些电影中已经说出来的,还有那些没有、或没时间说出来的故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