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世古鉴】

“牛先知”怎样在紧急关头报恩救恩人?

作者:怀忍忍
一头非常有灵性的牛、有先知能力的牛,全心全力演绎了“义牛”的生命。 (Pixabay)
font print 人气: 1829
【字号】    
   标签: tags: , , , ,

牛这种大动物很有灵性,牛在临死前,泪如雨下的并不少见,而本文这头牛更是表现出比人高明的先知能力,而且不管生前还是死后,都竭尽所能,回报了有恩于它的人。

明朝。一个端午节,书生朱恺从邻村带着束脩八金返家。突然劈哩啪啦下起阵雨来,他看到路旁有一座古庙,就走到庙中避雨。庙里并无旁人,他看到壁上贴着两张纸,一张写着“杀牛果报”,另一张是“食牛果报”。朱恺读着读着,感到文章题旨恳切打动心房,不觉羞愧得汗水沾湿了衣襟。

他想着自己家有三世戒吃牛犬了,但是自己从小失去父亲,身体羸弱又常常生病,就喝牛汤来补充营养,一喝就痊愈。“自己都二十九岁了,却连个州县考试都还没通过,连个生员都未沾上边,可能就是食牛的缘故。”想想自己不从祖训为不孝、食有功之兽为不仁、放纵口腹之欲为不义、看到果报的教化却不能戒,是为不智,我犯了四重罪呀,祸可能就要上身,怎能奢望功名福泽呢?

想到此,朱恺随即在神明前祷告,发誓从此不食牛。这时雨也停了,他正要上路,看到有个人踏入庙中,原来是村中屠夫尤光宇。

问起来此的原因,尤告诉他最近买了一头瘦牛,担心可能亏本了,特地来求签。

那牛在庙外,朱恺到外面一看,牛正双膝跪地,泪下如雨。他恻隐之心油然而生,问了牛值多少钱?尤说七金。他如数给了七金,尤嫌少,又索了三钱,他满足了对方的要求,这一来自己怀中的束脩剩不到一金。交易既成,朱恺在板上写了“神明放生”,悬在牛脖子上,然后把牛的鼻绳解开,把牛放生了。

那一年,朱恺考上了生员,并入赘于乡中望族王贤家。一日,朱恺陪岳父饮酒间,聊起放生牛的事。这时门房来报:“门外有头牛,脖子上悬着一板,赶也赶不走。”朱恺出到门外一看,认出是自己所放生的牛,就让人牵引到后园圃的空房。

“牛先知”回来了。 (Pixabay)

这一晚,家中来了乡中惯贼,浑号“人猕猴”的。这惯贼因看上王女的嫁妆很丰渥,夜里就潜入牛住的空房,穿墙打洞,闯入朱的房间,囊卷衣饰细软,正要偷走之际,那头牛突然闯入,撞倒嫁妆桌案,引起很大的声响。朱被惊醒,大呼有贼,室中人也跟着惊呼。贼害怕,从牛腹下要逃走,牛一怒,举蹄绊住他要偷走的大布袋,呼声又急又响,贼被吓得丢下布袋,遁逃而去。

岳父检视家中物品都没有损失,对这头牛很感激。岳父依然让牛穿着鼻绳住在那间空房,发誓从此永不食牛。

岂知在一个雨夜,那贼再度光顾。贼破了后园圃的门扉,一破门就见到牛发怒的模样,想起前次被牛所败,因而不敢入门。贼把牛随手牵出,丢掉牛脖子上的悬板,把牛卖给屠夫,得了四金。

刚巧朱恺代岳父收债,经过屠门,瞥见自己所放生的那头牛,就问了牛为何在这儿?屠夫据实相告。朱恺看到牛双膝跪地,像上回一样向朱跪泣。朱就又把牛买下,另外写了一块“雷电放生”的板子给挂上,然后解了牛鼻绳,让牛自由离去。

他二度把牛放生了。 (Pixabay)

时光荏苒,数年后在馆古田钟家村传出盗贼纠众抢劫,富家钟宽感到很恐惧。朱恺代钟家人画策,准备把围墙筑高。这时,家僮来报说:“不知从哪来的一头牛,脖子挂着一块板子,久立在馆外。”朱恺惊喜地说道:“是我放生的牛呀,这牛素来很有灵性,它一来,盗贼也将要到了。”

于是朱恺对钟宽详细说明岳家御贼的事,敦促钟家人严防盗贼。待到第三日的二更天,盗贼果然来到,持刀放火抢劫。钟宽在火光中目睹一牛,怒吼冲击,四蹄如飞,所向无敌。等到钟家人聚拢过来时,群盗也被牛吓得逃窜无踪。可怜,牛在奋勇冲锋后也气竭而死。牛旁横着二具尸体,一是屠夫尤光宇,一是盗贼头头“人猕猴”。钟家人缚尸送县衙,县衙缉捕其余党,终于平定了盗贼。

钟宽感恩这头义牛,把它埋葬了,给牛立了一石碑,写着“义牛墓”三大字。此后钟家人发愿永不食牛。

秋收时节 (Pixabay)

不久,就是举行乡试的日期,朱恺参加了秋试。房姓考官,审阅了他的考卷并不满意,把卷子搁置一边。在梦中他见到一头牛跪地求情,满脸涕泪纵横。房考官醒来后又重审了卷子,还是觉得文章不佳,心想:“这卷子的主人必有阴德。”就勉强推荐了,竟然真让他中了举人。

放榜后,考生来拜谒考官先生。先生就问朱恺:“君积了什么阴德吗?”

朱恺开始没想到什么,答说没有。岂知先生又深入细问,他才说起了近年放生牛的事。先生听了之后,心叹奇异,就把自己梦见牛来求情的事告诉他。次年朱恺联捷进士,被选为商邱令,在地方缔造好政绩,声名显扬。他严禁屠牛,人民也因他讲述的“义牛”故事受到感化。后来他受提拔得到更高的官位,不过他已经无心于官场,转而向朝廷乞归奉养老母。朱恺母亲享年九十一,朱恺本人享年九十六,两个儿子都当了官,后代兴旺。@*#

资料来源:徐谦《物犹如此》

─点阅【救世古鉴】系列─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前面两章,孔子分别讲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和“君子不器”。君子为什么能“温故而知新”和“不器”呢?是因为君子“志于道”。请注意,本篇是讲“为政”的,君子“温故而知新”和“不器”是重要的但还不够,所以本章强调了第三点——“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这样为政更能令人信服、政令畅通。
  • 夏至是节气的重要标志,对我们的生活具有重要意含:夏至是一年节气的中点(从冬至算起),夏天的中点,也是盛暑之至,阳气之极。还有“古人不贺夏至”,这是为什么呢?展现什么中华文化哲学,给我们的当下生活什么启示呢?
  • “器”字大抵是指器量、器具、才德。孔子赞美子贡为“瑚琏之器”,以宗庙里用来盛黍稷的贵重礼器为喻,称许其堪为大用之才。那么“君子不器”又是何等高远境界?
  • 话说,曹寅履职的南京,那是十三朝古都,汇聚天下人文精华的故地金陵,更是前朝大明的留都,是前朝风流客、东林党人的云集之地。而读书人读圣贤书,所持有的固执观念,自然是汉人天下,汉家血脉主宰神州。
  • 天下之义理无穷,而人之闻见有限。若专靠记问,则胸中所得,能有几何?若能于旧日所闻的时时温习,如读过的《诗》《书》,听过的讲论,都要反复玩味,而不使遗忘,又能触类旁通,每有新得,就是未曾知道的,也都渐渐理会过来。将见义理日益贯通,学问日益充足。
  • 古中国有个敬老孝亲的传统习俗,就是子女给年迈的父母做寿。即使平民百姓也会吃长寿面、蒸寿桃(面点),贴个窗花什么的。富贵人家就讲究了,《红楼梦》里贾母的80岁大寿,张灯结彩,大摆酒席,还有戏班子唱戏呢!
  • 分析这个人做这个事情的方法和过程、心理和动机。即使为恶的人,也要看他是迫于无奈还是心存恶念,抑或好心干了坏事?至于行善的人,也要看他是真心为善还是沽名钓誉。
  • 颜回十三岁即拜孔子为师,学习、修身十分用功,二十九岁就头发全都白了。孔子曾称赞颜回“不迁怒,不贰过”、“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不幸短命死矣”。 他去世的时候,孔子痛呼“天丧予,天丧予”。
  • 陈宣帝陈顼像,出自唐阎立本《历代帝王图》。(公有领域)
    《历代名画记》是唐代张彦远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为后世研究中国美术史和传统文化留下了宝贵的史料。
  • 康熙第三次下江南南巡时,经过南京,下榻在曹寅的江宁织造府。曹寅的嫡母孙氏,当年小玄烨的奶娘,出来给康熙磕头。康熙当时拉着她的手,对周围的臣工感慨道:此乃吾家老人也!当时正是春天,厅堂前有萱草盛开,康熙手书“萱瑞堂”,赐给他的孙氏奶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