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一拳論武術

史鑒
font print 人氣: 14
【字號】    
   標籤: tags: ,

曹一拳是清代武術家,福建人,字「竹齋」,其名已不可考。

曹一拳練武卻不賣藝,幾乎一生默默無聞,到老年窮困潦倒,在揚州街頭靠算卦謀生。孰知人不可貌相,地痞無賴橫行霸道無人敢惹,卻被他一拳一個打倒,人們才知道曹老頭子武術了得。江淮一帶自恃孔武有力的練武人慕名找他比武,都禁不住他一拳,從此「曹一拳」的聲名就傳開了。

曹一拳出名後,許多好武少年帶著重金找上門來,希望能拜師,學到他一拳制敵的絕技,曹一拳卻一個也不教。許多人覺得很奇怪:曹一拳身懷絕技,卻放著名利雙收的好買賣不做,非要在街上擺個連棺材本都掙不夠的小地攤?於是有人就去找曹一拳問他原因。

曹一拳說出了其中道理:「這些人都是恃強凌弱、不務正業的無賴,難道我要教他們武術來助紂為虐嗎?武術使拳弄棒的藝術,是古代先人舞蹈藝術的遺存。道德高尚的君子學習了,可以調理血脈、保養壽命,它的皮毛才是抵禦別人欺負的技術。

武術禦敵威力驚人,練武人使用武術,一定要在別人欺負自己而自己不得已抵禦的時候才能戰無不勝;如果練武人光想著用武術來欺負別人,別人反而正好用武術來抵禦你,這是自取失敗的做法。無賴之徒在殺氣騰騰,衝上來盛氣凌人的時候,他的氣都浮在上面,立腳都是虛的,我因勢利導稍稍出手,他自己就被自己的衝力帶倒了。

人一身只有兩個拳頭,拳頭大小只有幾寸,怎麼能衛護的到五尺之軀、抵擋的到四面之敵呢?我只管練武術氣功,養我的正氣,使自己能夠運氣圍繞週身。當敵人的手足靠近我身體的時候,我的拳自動就擋在他所靠近的地方。欺負我的無賴,他的氣勢洶洶卻虛浮無根,而我用武術防禦,我的氣安靜內斂卻充實穩固,兩者一相接,自然倒下的不是我而是他。

所以精通武術氣功的人有兩個特徵:一個是精神貫注,表現為腹背又乾又滑如同堅韌的臘肉;一個是氣體健舉,表現為前額臉面飽滿光澤,如同粉雕玉琢。這種人周天血脈流行,凡事順其自然,內在充實,外表和平,別人冒犯他也不予計較。」

嘉慶末年,曹一拳在揚州逝世,享壽八十餘歲。

--轉載自正見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武有止戈之意,眾人皆知,但通常所說止戈,卻是以武止武,在我看來,並非武之本意。中國武術也好,哪門藝術也好,千百年來都有一說法就是最高境界叫「天人合一」。這也算是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一個核心吧!可這「天人合一」到底是什麼樣,各行各業中各有說法。但在本人對中國古文化的理解和民間百姓的認識來看,天,在一般的範疇裡是指最大、最高的,可以理解為一切的主宰吧!那「天人合一」是否可以理解為與一切的主宰保持一致呢?
  • 武術,是一種需要身體各部肌肉,各個關節以及內臟器官都要參加活動的運動。膝關節、髖關節和肩關節的靈活性以及腰部的柔韌性、上下肢的力量和氣息的調動,在武術運動中動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武術家們常說:「打拳不溜腿,到老冒失鬼;練拳不活腰,終究藝不高。」
  • 武術在套路運動方面,分徒手和器械兩種,包含著輕快飄逸的,雄偉渾厚的、趺撲翻滾的,舒展勁拔的,短小緊削的,柔的、剛的、慢的,快的等等不同的內容與形式..............
  • 彈腿預備要領是當左手做動作時,眼睛注視左手;當右手做動作時,眼睛注視右手。
  • 第五路 架打:(1)馬步衝拳(2)弓步架打(3)挽臂撩掌(4)寸腿彈踢(5)馬步衝拳...立定收勢;第六路 雙展:(1)弓步沖掌(2)僕步屈肘(3)雙環拳(4)寸腿彈踢...立定收勢..
  • 功力拳要領是兩拳拳心朝上,兩肩向外展。兩肘向後攏,挺胸收腹,下巴內收,目視前方。不能因挺腳收腹而使呼吸停在胸間,應以正常的規律進行呼吸。
  • 三環套月要領是三環套月是兩臂迴環動作,它分二部進行。第一部即口令三的鉤手並步,鉤手和抄手並步,要先鉤手然後再抄手並步,不能一起做。
  • 大醫學家往往也是大武術家,醫武兼修之人,最早可上溯到東漢名醫華佗。眾所周知,華佗發明了中華武術的鼻祖「五禽戲」。唐代孫思邈,民間盛傳其亦精通武術,曾運功以一指點穴法治癒大將尉遲敬德的肩痺風。
  • (shown)打到好處,尼姑就急止住了,李超問她原因,尼姑只是笑不回答......................
  • 中華傳統武術其實是神傳文化的一種,有很深的內涵。注重習練者的心性修為,也就是武德的培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