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典故:言必信 行必果

茹之
font print 人氣: 90
【字號】    
   標籤: tags:

「言必信,行必果」出自《論語•子路》。

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路問孔子:「什麼是真正的『士』?」孔子說:能夠用羞恥之心來約束自己的行為,奉命出使到其他國家而不辜負君王的使命,這樣的人可以被稱作「士」。

子路又問:「那次一等的呢?」孔子答道:「宗族中的人稱讚他孝順父母,鄉里的人稱讚他尊敬長輩。這樣的人也可以算作『士』。」

子路再次問:「那再次一等的呢?」孔子答道:「言必信,行必果。但他們不分是非而只是堅決貫徹自己的言行,屬於小人。但也可以算次一等的『士』了。」

子路又問:「現在的執政者,你看怎麼樣?」孔子答道:「都是些器量狹小的卑賤小人,怎麼算得上『士』呢!」

從孔子的回答可知,孔子心目中的「士」分為三等,一等是能報效國家的「士」,二等是能齊家的「士」,三等是那些「言必信,行必果」的「士」。只是第三等的「士」因為有時不分是非,而過於堅持自己的言行,也遭到了孔子的批評。

「言必信,行必果」就是從這個故事而來,並流傳了千百年,意思是說出話來一定要算數,行動起來一定要果斷、堅決。

引申來說,一個政府如果無法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謊言遍地,其離覆亡的下場也就不遠了,譬如當今的中共政府。

--轉載自正見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人們都敢怒而不敢言,路上見面,只好以目示意。
  • 戰國時期,韓國有一個特別善於唱歌的人,叫韓娥。
  • 紂王聽說武王來攻打自己,也發兵七十萬來抵抗武王。
  • 《宋史》上說文天祥「體貌豐偉,美皙如玉,秀眉而長目,顧盼燁然」。
  • 晉元帝任用鄧攸為太子中庶子,後又任命他為吳郡太守。鄧攸自己帶著米糧前去就任,不肯接受俸祿,只飲用吳郡的水而已。當時吳郡正鬧饑荒,鄧攸上書請求朝廷賑濟,但沒有得到朝廷的回覆。為了不讓百姓餓死,鄧攸私自下令開倉放糧。這時朝廷派來賑濟災民的官員也到了,同時來了解鄧攸從政的好壞。有人彈劾鄧攸私自放糧之罪,但是朝廷很快赦免了他的罪過。
  • 我曾經探求過古代仁者的心情,他們或許有不同於上述兩種情況(極度傷感和無限喜悅)的心情。
  • 唐明皇時,長安人楊崇義的妻子劉氏與鄰人李弇私通,二人竟想害死楊崇義,做長久夫妻。
  • 子禽問子貢:「老師到了一個國家,一定參與該國的政事,這種待遇是老師主動求來的呢,還是國君主動給他的呢?」
  • 孔子的其他弟子向曾參請教修養德行的體會。
  • 很多人都知道荊軻刺秦王的故事,但大概沒有多少人知道向燕國太子丹推薦荊軻的人田光的故事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