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塞尊崇第一關--雁門關

單若水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41
【字號】    
   標籤: tags:

雁門關,又名雁門塞、西隆關。相傳每年春來,南雁北飛,口銜蘆葉,飛到雁門盤旋半晌,直到葉落方可過關。故有「雁門山者,雁飛出其間」的說法。雄關依山傍險,高踞勾注山上。東西兩翼,山巒起伏。

依山傍險 形勢雄固

雁門關關城踞於雁門山雁門之口,距山西代縣西北20公里。雁門關由關城、甕城和圍城三部分組成。關城城牆高10米,周長約1公里。牆體以石座為底,內填夯土,外包磚身,形勢雄固,牆垣上築有垛口。有關門三座,即東門、西門和西門外的一座南北向小北門。門洞用磚石疊砌,青石板鋪路,門額位置上均鑲嵌了石匾。

東門門匾鐫刻著「天險」二字,門上建「雁門樓」,為重簷歇山頂建築,面闊五間,進深四間,四周設回廊。西門門匾上刻「地利」二字,其門樓為楊六郎祠,為紀念北宋名將楊六郎(即楊延昭)。北門其實是甕城的城門,門額書刻「雁門關」三字,兩側鑲嵌對聯「三邊衝要無雙地,九塞尊崇第一關」。

雁門關附近峰巒疊嶂,峭壑陰森,怪石淩空,山中有路,盤旋幽曲,穿關城而過,異常險要。雁門關的圍城隨山勢而建,周長5公里多。城牆的南端分別與關城的東西兩翼相連,向北則沿著山脊延伸到谷底合圍,合圍處建有城門。圍城以外還築有三道大石牆和二十五道小石牆,起到屏障的作用。明代內長城橫於關北,彼此鉤連,形成嚴固的防禦體系。

兵家必爭之地

雁門關古時是塞外北方民族入侵中原的管道,所以,從戰國時期的趙武靈王起,中國歷朝歷代都把雁門關看作戰略要地。從趙武靈王置雁門郡起,此後多以雁門為郡、道、縣建制戍守。當時,趙國大將李牧曾多年駐守雁門,以防匈奴。

匈奴單于曾率十萬餘騎攻打雁門。李牧利用有利地形與匈奴決戰,結果大敗匈奴。西漢前期,匈奴屢屢來犯,漢武帝曾先後(前129~前119)派李廣、衛育、霍去病率騎兵一萬至數萬出雁門關,北擊匈奴。西晉末年,中原板蕩,北方的鮮卑族拓跋氏乘機率部南徙,到達雁門,雁門山成為拓跋魏與西晉的邊界,雙方屢次發生衝突。

隋代,北方的突厥漸見強大。大業十一年(西元615),隋煬帝巡視北塞,到了雁門,被數十萬突厥兵包圍,突厥兵急攻雁門關。後賴吏部尚書樊子蓋設計送出詔書,募兵來救,始得脫險。

雁門關之稱,始自唐初。因北方突厥崛起,屢有內犯,唐駐軍於雁門山,於制高點鐵裹門設關城,戍卒防守。當時,年事已高的薛仁貴為代州都督,鎮守雁門。據說,突厥進犯雲州時,薛仁貴曾率兵出擊。陣前,突厥人喝問:「唐將是誰?」唐兵答曰:「薛仁貴。」突厥人以為薛仁貴早死而不信。仁貴脫盔示面,突厥驚視失色,引兵而還。

到了北宋,雁門關的戰事更為頻繁。北宋初期,雁門關一帶是宋遼(契丹人)激烈爭奪的戰場。著名愛國將領楊業(又稱楊繼業)及其他楊家將士都曾在這裏大顯身手,為國立功。在宋太平興國四年(西元979),楊業任代州刺史兼三交駐泊兵馬都部署以後,曾多次以少勝多,大敗遼兵,當時人們譽楊業為「楊無敵」。

雍熙三年(西元986),在雁門附近的戰鬥中,楊業陷入重困,最後士卒全部覆沒,在山西朔州的陳家谷他因寡不敵眾,身負重傷,墜馬被俘,最後不屈絕食而死。後人為紀念他的戰功和忠貞精神,在雁門關北口立了「楊將軍祠」。楊令公和佘太君的彩塑至今還凜然地靜坐在雁門附近的楊家祠內。

縱覽雁門關的歷史,自西元前四世紀以來,雁門關經歷了無數大小戰事。發生在這裏的戰事,據不完全的統計就有140多次,可見它確實是兵家必爭之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青藏高原上的古城拉薩擁有蔚藍的天空和清冽的河水,海拔約3500多米,空氣清新。拉薩位於雅魯藏布江支流,拉薩河中游北岸,具有優美的自然風光以及絢麗的歷史文化和風俗民情,是一座歷史悠久且富有魅力的古城。
  • 洛陽城擁有大量的都城遺址、寺廟、石窟、墓葬碑碣等歷史古蹟,其中沿洛河排列的夏、商、周、漢魏、隋唐五大都城遺址舉世罕見,被譽為「五都薈洛」;龍門石窟是歷史上三大石刻藝術之一;白馬寺是佛教傳人中國後官方興建的第一座寺院。
  • (shown)山海關是古代軍事要塞,素有「兩京鎖鑰無雙地,萬里長城第一關」之稱,是燕京(北京)、盛京(瀋陽)之間的「鎖鑰」。從早期古渝關到後來的山海關,這裡曾成為數此戰場,是兵家必爭之地。
  • (shown)西安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時間最長的城市,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自西周(公元前1134年)起至秦漢,直到唐代,先後共有13個王朝在此建都。
  • (shown)古時平遙是帝堯的封地,古城建於西周宣王時期,現存的磚石城牆是明洪武三年,因軍事防禦的需要而擴建的。
  • (shown)咸陽風景秀麗,四季分明,物產豐富,人傑地靈,是周、秦、漢、隋、唐等11個朝代的都城和京畿重地。自古就有「咸陽宮闕郁嵯峨,六國樓台豔綺羅」的繁榮景觀。
  • 因為其歷史悠久,吳越古塔、明清園林等,可說杭州是自然山水和人文建築交織在一起,歷代詩人吟詠不絕。
  • (shown)蘇州城至今仍坐落在當時的原址上,依然保持著「水陸並行、河街相鄰」的雙棋盤格局以及「小橋、流水、人家」的古雅風貌,城中眾多的歷史古蹟和文化遺蹟向世人展示古城蘇州沉澱了二千五百餘年的吳文化。
  • 大理一年四季風景如畫,是白族的主要聚居地,保存著古樸而濃郁的白族風情。
  • 四姑娘山素有「東方的阿爾卑斯山」之美稱,四座山峰從北到南一字排開,連綿不斷,山體雄峻挺拔,常年冰雪覆蓋,銀光照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