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故:諱莫如深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font print 人氣: 49
【字號】    
   標籤: tags:

春秋時代,魯莊公有三個弟弟,分別是慶父、叔牙、季友。莊公娶齊女哀姜為夫人,哀姜無子,哀姜之妹名叔姜,生子名開。莊公有一寵妾孟任,莊公想立孟任的兒子子般為太子。

後來莊公生重病,向三弟叔牙詢問立誰為國君,叔牙主張立二哥慶父。莊公厭惡叔牙想立慶父,無人時又與四弟季友商量,季友極力主張立孟任的兒子子般。於是,季友就以莊公名義強逼叔牙飲毒酒而亡。

魯莊公死後,季友就立子般為君。慶父與哀姜密謀,派人將正服喪尚未繼位的子般殺死,季友逃到陳國。慶父立哀姜妹之子開為國君,就是閔公。閔公二年,慶父又派人殺死閔公,想自立為王。此時,季友趁亂帶著閔公弟申逃到邾國,併發文告聲討慶父。魯人想殺慶父,慶父害怕逃到齊地莒國,哀姜逃到邾國。於是,季友擁戴申立為國君,就是魯僖公。後來,莒國把慶父送回魯國,慶父求赦不成後自殺身亡。齊桓公知道哀姜與慶父勾結危害魯國,就將哀姜召回處死。

由於慶父為篡位而連弒兩君,導致魯國動盪不安,因此齊國大夫仲孫湫乃有「不去慶父,魯難未已」之語。意思是說,慶父殺害國君,製造魯國內亂,如果不除掉他,魯國災難就不會停止。後用來比喻罪魁禍首不除,禍亂就不能停息。

這段歷史孔子記入《春秋》中,可是對慶父的出逃,卻只寫了「公子慶父如齊」一句話。孔子只說慶父是到莒國,但實際卻是慶父逃往莒國。「如」字是到、往之意,「奔」字是逃的意思,為甚麼孔子用「如」字而不用「奔」字呢?

據《穀梁傳》對這段歷史的記載,認為孔子用沉痛的心情看待魯國這段歷史悲劇,並視為重大的醜聞,是必須要避諱的事情。後來,「諱莫如深」就被引申為成語,比喻事情重大,提起來令人痛心,故嚴密隱瞞而不為外人所知。

--摘編自正見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