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欣賞】

【京劇欣賞】天官賜福

功深德浩的善人得到眾神的祝福
袁榮易
font print 人氣: 134
【字號】    
   標籤: tags:

易經的「觀」卦說到:「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神道兩字改成白話文就是「有神論」,聖人以「有神論」來設教,天下的人無不服從。如此一來,「神道設教」的意義其實非常容易理解。比人崇高的神,必然具有更高的道德與能力,一個善於觀察的人,如果能學習神而提昇自己的道德與能力,那真是有助於天下太平,處處都可見到風調雨順、人壽年豐。


2. 牛郎(中,王佩宣飾演)主管農業之神。戴藍鴨尾巾、穿藍褶子、繫縧子,手持笛子

京劇《天官賜福》天官上場唸定場詩:「瑞靄祥光紫霧騰,人間福主慶長生。欣看四海升平日,共沐恩波享太平」。福主(積了大德的善人)與四海升平關係緊密,唯有個人以及環境都在「大善」的氣息之中,才能形成太平的世界。如果缺了「福主」這個因素的付出,那談不上甚麼太平不太平了。


3. 織女(吳佳芸飾演)絲帛之神。手持天絲文錦一匹。

「神道設教」的原則,在我國人的心靈中構築出「希聖希賢」的心理狀態,例如讀書人要求自己「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絶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是如神一般的抱負,可是每個讀書人都認為自己能做到。再如史記記載商代宰相比干,他連續三天進諫紂王,煩躁的紂王說你憑甚麼跟我講這些?比干回答:「修善行仁,為道而不惜獻身」。已遭惡魔附體的紂王大怒,挖出比干的心將比干處死。比干認為修善行仁是天經地義的,毫不在乎生死,這已達到神明一般的境界。在《天官賜福》裏的福主,也類乎此,他對天、地、人,都無怨無悔的付出善良的心。


4. 南極老人(臧其亮飾演)主管人壽之神。戴帝皇巾,手持雲帚與龍頭拐,龍頭拐上掛百壽圖。

「與人為善」幾乎是提昇人類境界的一條正路。戲曲中許多像《天官賜福》的祈福戲(也稱吉祥戲),都在不斷傳送這樣的信息--善良的人會有很大的福報。既然如此,那麼為甚麼社會上很多人捨福報不要,而要去做失德的事?明白現實的孔子,一語道破人心的脆弱點。他說:「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大家都知道修德可以讓人身心安寧;而追求美色,相反的,徒使人心神不寧。但人總是要去做心神不寧的事,所以人能行善積德並非如人想的那麼簡單。


5. 張仙(謝復青飾演)子嗣之神。戴武生巾,背弓,手持雲帚與喜神。


如何堅持有一顆善良的心?戲曲藝術有它一套辦法:用優美動聽的曲調(如《天官賜福》裏有【醉花蔭】、【喜遷鶯】、【刮地風】、【水仙子】、【煞尾】午五個曲牌),借「神仙」之口行教化之實;宣湮導鬱、調燥劑慕,像中醫治病,疏通負面情緒造成的混亂與干擾,回到理智與健康。畢竟善境要靠眾人維持,人人都心善行善,自然能優遊的活在太平歲月裏。


6. 財神(林邑勳飾演)財富之神。勾金臉,戴二郎義子(附綵球),綠蟒,縧子,手捧金元寶

不同於西方文藝傾向暴露黑暗,東方比較不直接抵觸(暴露)人心「脆弱」的那一部份。《天官賜福》之類的祈福戲採取比較隱藏的方式,重點擺在提供神賜福的原因,使人心嚮往,欣然的去行善積德。神明給你各式各樣的福報,內外都有神光照應。
天官說明自己的任務:「吾奉玉帝敕旨,因下界福主,陰功浩大,樂善好施,積德累功;特命吾統領諸位福神,前往善門,頒賜福禄,以彰積德之報」。此時同台的眾神(包括雲童)齊唱「喜遷鶯」曲牌:


7. 五子登科,前排有五位小朋友(魏伯丞等飾演)演出。


「則羡他功深德浩,則羡他功深德浩,因此上賜福天曹逍也麼遙。一門賢孝,則看那福自天來;將官品超,爭如為善好。這的是福祿自造,恁看那壽算彌高,恁看那壽算得在彌高。」


8. 魁星(黃俊傑飾演)戴臉子、紅蓬頭,手持筆與斗。


戲中清楚交待:福主需要積德累功、功深德浩才會得到神的賜福。比如說,一門賢孝自能招福;又如說,想升官不用去爭,多行善反而容易達成。所有的福祿壽都是「自造」而得--因自己行善而得來。


9. 魁星右腳後踢,做點元奪魁的動作。


接下來,天官率領眾神來到福主所在的福地賜福,這些神包括:進爵的天官、添壽的南極老人、五穀牛郎、天孫織女、送子張仙、增福財神等。另外還有竇燕山五子登科、魁星點元奪魁的穿插表演,各式各樣的祝福,給人豐富的滿足。天官唱曲牌「刮地風」介紹諸神所贈送的不同福祉,接著眾神又齊唱「水仙子」曲牌,具體歌頌具有福祉的善人的榮耀。最後到了「煞尾」曲牌,更不忘提醒:「只願普天下,積德的享福祿直到老」。勉人積德的事要持續做下去。

《天官賜福》正面強調為善得福報。以前每個戲班都準備有多齣祈福戲,《天官賜福》是代表性的一齣。戲班各自有其特長劇目,有的文戲多、有的武戲多、有的老生戲多、有的旦角戲多;然而必不可或缺的是都有《天官賜福》這類的祈福戲。戲班不管在城市的劇場或在鄉下酬神、甚至在私人宅第的堂會演出,開台那齣戲都得要是祈福戲,這已成了固定的模式,久而久之,觀眾也將祈福戲中「為善得福報」的信念記的牢不可破,內化在心裏,自然一片善心祥和。這形成我國善良的社會基礎之一,典型的神傳給人的「半神文化」。


10. 戲最後,財神從金元寶中拿出糖,投擲給觀眾。


但是共產黨一建政,立即搞「禁戲」,粗暴的使用迷信這頂帽子,取消全部祈福戲。此外有神鬼出現的京劇也無法倖免,縱使少數沒禁,也亂加刪改。破壞神道設教的半神文化,眾神被掃地出門,「有神論」強制被改成「無神論」,京劇可説首當其衝。此後,新編戲只能在低下的現實裏取材,盡是些你騙我、我騙你,在污穢混濁、俗不可耐的情節中打轉。扭曲的文藝政策,把人心陷入強調負面的仇恨中,人人言行如強盜、禽獸,窘迫的生存在所謂「達爾文」的競爭世界或馬列主義殘酷掠奪的黑暗中。
中共這六十年,社會上的善消逝無存;如魔鬼的「惡」,醜化了人心、醜化了世界,文化表現更是醜不堪言。這裏充滿貪婪、暴力、自私的人,事實如此,也不用多想,誰都會知道它的報應將會是甚麼。福神遠離,死神降臨!(觀卦綜為臨卦)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1966年,一群「破四舊」的紅衛兵來到法門寺,先是搗毀了佛殿內的銅像,又試圖挖開真身寶塔。住持良卿法師上前喝阻,被打得頭破血流。法師隨後披全身澆滿煤油,在寶塔前自焚。
  • 《可愛的牧羊女》展現了莫扎特在音樂創作各方面嶄露頭角的才華。這位年少的作曲家模仿法國、意大利和德國的歌劇樣式,加入通俗的曲調,同時表現出對音樂風格及其語言的自信。他在巴洛克風格和古典風格的交匯點上譜寫了一部作品,開創了一種新類型歌劇──後來成為18世紀古典主義風格,為他後來的音樂創作奠定了基礎。
  • 就像學習西方經典一樣,東方的傳統戲曲也值得我們認識。「你會唱一段崑曲,你就懂得欣賞《游園驚夢》,你會唱一段《蘇三起解》你就會愛上《四郎探母》。」陳金次說:「我們從小不讓小朋友喝茶,他長大後怎知品茶呢?土壤的流失,是傳統文化式微的主因。」
  • 留學法國的簡秀珍體悟到,法國的藝術當然很棒,大家隨口就可以說出莫內、梵谷……這些藝術大師,然而,這些所謂的「大師」能夠廣為人知,是因為有非常多人在幫他們寫詮釋、寫介紹,人們才知道怎麼去欣賞,知道他們好在哪裡。
  • 陳冠霖給自己的「終極目標」是「把李天祿演過的戲演過一遍」。這個目標並不意味著把前輩演師留下的劇本原封不動的重現。「基本上要抓住觀眾,劇情、音樂、口白都非常重要,要注意的應該就是要讓觀眾看得懂,覺得音樂好聽,劇情合理精彩。」陳冠霖說。
  • 加官進祿、長命百歲、金榜題名、家庭團圓,都是人們對幸福的想望,但看了戲就能得到嗎?非也。天官出場時的定場詩講得清楚:「瑞靄祥光紫霧騰,人間福主慶長生。欣看四海升平日,共沐恩波享太平。」
  • 七年出國三十多次,足跡幾乎踏遍全球之後,陳錫煌不免感慨,懂得文化的外國人,願意千里迢迢來看戲,但傳統戲劇在台灣卻非常弱勢。憑著一股「藝術的東西不能給外國人看不起」的志氣,2009年,陳錫煌以自己的名字成立「陳錫煌傳統掌中劇團」。
  • 大幕拉開,雄渾的圓號響起,氣氛凝重。只見江水滔滔,霧氣瀰漫,一艘艘戰船正在行進。諸葛亮一襲白衣,羽扇輕搖。面對沉沉夜色,他胸有成竹。兵士們奮力搖槳,向曹營進發。接近對方水寨時,諸葛亮命士兵擂鼓吶喊,鼓聲引來曹軍箭如飛蝗,射中船上綁紮的草人。很快,孔明收箭十萬餘支,滿載而歸。
  • 皚皚白雪,連綿青山,芳草萋萋,悠揚的笛聲緩緩而出。隨之,樂曲節奏轉而明快昂揚,一群藏族少年們躍然而至。他們揮舞著的雪白長袖飄曳在雪域高原的藍天白雲下,純潔無瑕。這是神韻作品的早期節目《為神歡歌》的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