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人物:戰地記者柯文殉職

font print 人氣: 69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23日報導】(中央社倫敦22日法新電)今天在敘利亞遇害的柯文(Marie Colvin),是英國「星期泰晤士報」(Sunday Times)知名的戰地記者。

柯文出生在美國,但已定居英國多年。她在30年記者生涯中,曾報導世界上某些最血腥的衝突,最近則自突尼西亞、埃及和利比亞發出有關阿拉伯之春的報導。

她在敘利亞荷姆斯市(Homs)作出的此生最後1則令人震撼報導中,描述了1名2歲男童死於彈片炸傷。

柯文在荷姆斯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電話訪問時說:「我今天目睹1個小男孩死亡,絕對恐怖。他的小肚皮不斷起伏,直到斷氣為止。」

現年50多歲的柯文昨天也接受了英國獨立電視新聞台(ITV News)、第四頻道(Channel 4)以及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訪問,以描述荷姆斯的恐怖景象。當地遭到敘利亞總統巴夏爾.阿塞德手下軍隊轟擊。

柯文因決心為陷入衝突的人民代言,而早已深陷危險之中。她戴著眼罩,因為她2001年在斯里蘭卡報導內戰時,遭彈片炸傷,使她單眼喪失視力。

她在擔任合眾國際社巴黎分社主任2年後,1986年轉任星期泰晤士報的中東特派員。

她的同仁今天紛紛表示推崇,讚譽她的勇氣,並稱她發揮了鼓舞作用。

在倫敦艦隊街稱為「記者教堂」的聖布萊德教堂(St.Bride’s Church)內,柯文的照片和簡短生平記述已添加到殉職記者的「聖壇」上。

泰晤士報今天引述她2010年11月在聖布萊德教堂發表的演說,顯示她十分了解自己的職業風險。

她當時說:「我們的任務是要精確而毫無偏見地報導這些戰爭的恐怖,我們永遠必須自問,危險的程度是否值得報導;以及何謂勇氣,何謂逞強。」

「擔任戰地記者再危險不過,因為身在戰地的記者已成為主要攻擊目標。」(譯者:中央社張佑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八、九十年代,曾經是香港電影的黃金時期,很多片商開戲,製片人忙得不亦樂乎。那時也湧現出無數的大牌明星,塑造了香港電影的獨特風格和味道。但如今香港電影面對大陸市場的挑戰,在夾縫中生存,前景充滿曲折。陳自強分享他對於香港電影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看法。
  • (shown)出道兩年,10歲的陳彬睿寫了50多篇影評,得到「最年輕的影評家」稱號。應邀參加好萊塢動畫片《馴龍高手》新片宴會,陳彬睿在群星燦爛的宴會上游刃有餘,在眾星矚目中採訪了動畫片的導演和主要演員,最開心的是進門時得到兩個玩具,出來後還有玩具!
  • 翻山越嶺,陡峭的山坡,碎石不停落下;荒草蔓長已分不清方向;經受大自然洗禮及歲月刻痕,回家的路已中斷、消失。跟隨老流興部落的泰雅族人找路尋根,促成陳潔瑤開拍《不一樣的月光》,透過電影,看到原住民對待土地的溫柔深情。
  • (shown)張俊傑說,繪畫不是技術而是心術,做一個善良、正直、率真的人是繪畫的基礎,藝術的境界走到高處,表達的是對自然與萬物的愛。提升自己的心靈,與自然結合,不斷提高層次,是沒有止境的。
  • 黃家豪是一位懷抱服務熱忱與夢想的機車店老闆。他喜愛無拘無束的生活並將興趣與工作結合,憑著一股意志力,打造出屬於自己的機車王國。
  • 攀越聲樂巔峰喜踏神韻之路--訪藏族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圓曲(1):藏族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圓曲艱難曲折歌唱之路。一首氣勢恢宏的歌,深沉高昂卻飄然出世的感覺,彷彿一切塵囂都已遠去,只有這天籟之音。圓曲的聲音世上罕見,像是來自天上,使人身心震撼,進劇院的時候人們帶著沉重的負擔,走出劇場的時候,使人通體舒暢,背後像是長了翅膀。
  • (shown)(續)攀越聲樂巔峰喜踏神韻之路(下):榮獲第三屆全球華人聲樂大賽金獎。圓曲憑藉天賦、刻苦和追求,從偏遠的西藏山區到國內聲樂的最高學府中國音樂學院歌劇系,從大陸的中央民族歌舞團到海外的西班牙,又到世界頂級的意大利聲樂大師班成了著名聲樂教育家卡洛.貝爾卡基的得意門生,後來他在意大利成為優秀的歌劇演員和男高音歌唱家,可以說是登上了聲樂的巔峰。2009年圓曲參加第三屆全球華人聲樂大賽,他一舉拿下金獎。圓曲把他的歌唱的生涯和他的人生經歷娓娓道來,回顧往事無限感慨。他感到藝術水平的提高,更來源於精神境界的昇華,無求而自得。
  • 英國倫敦眾多的中餐館裡,有一家很特別的湖南餐館,它沒有菜單,價格相對很貴,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當今,餐館卻是常年客滿,需要預訂才能就餐。它所謂的菜單上寫著「交給我們吧」(「leave-it-to-us menu」)…湖南餐館的老闆彭永雙從事餐飲業已經40多年,也是在英華人非常成功的例子。「我們餐館在這邊已經30年,70年我從台灣來到英國,80年來這邊開了這個餐館。…」
  • (shown)來自台灣的湖南餐館老闆彭永雙怎樣挑戰高品味的倫敦客、世界名流,成功經營中國菜餐館的故事。英國的美食評論家,倫敦《泰晤士報》的專欄作家吉爾.可恩( Giles Coren ) 評論說:「很久以來我就一直認為,這家也許是世界上最好的中餐館。」彭永雙的心願,是要為中國菜、為華人的餐館爭光。他的餐館吸引了很多社會名流前來,包括英國王室的人員和電影明星。彭永雙這樣看待餐館的成功:「這不是說成功不成功,第一個,你一定要堅守你自己的本分,你的崗位,我一定就是這樣,我始終一定要把菜式擺在第一位,把客人擺在第一位。」
  • 對於人民和社會,民生主義比共產主義好,中華民國比共產黨中國好,中華民國是中國大陸民主化的希望。這是我20年前生起的希望。20多年過去,在對民國逐漸有了更多的瞭解之後,我更加堅信,大陸民主化繞不過中華民國——它的憲法、它的施政,它百年以來的社會政治實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