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紀行(一)玫瑰聖母堂.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內惟埤文化園區.義大遊樂世界

Tony 撰文、圖、攝影
font print 人氣: 24
【字號】    
   標籤: tags:

(~續上篇)
這次來南部旅行,借住三姊夫在高雄的房子,房子位於五福三路國軍英雄館附近,距離高雄愛河不遠。抵達高雄時已夜晚八、九點,累了一天,我早早就寢。

第二天清晨,大家還在睡夢中,我把握時間,早起去逛愛河,順訪附近的古蹟。步出大廈,走到戶外,才發現雨勢不小。來到高雄,還沒見識到南國的艷陽,卻又遇上台北的雨。

經過國軍英雄館,隨即來到了玫瑰聖母堂,這是高雄市有名的歷史建築。昨晚我在附近路邊找車位,不期而遇,因此特別感到驚喜。

民國九十年(2001)文建會曾舉辦台灣百大歷史建築網路投票活動,當時獲得票選第一名的歷史建築,就是高雄的玫瑰聖母堂。

玫瑰聖母堂,全名為「玫瑰聖母聖殿主教座堂」,也稱「前金天主堂」、「玫瑰堂」,創立於清朝咸豐九年(1859年),是天主教在台灣建立的第一座教堂。最初僅是茅草搭建的臨時傳教所,隔年改建為土塊磚。同治元年(1862),再改建為聖堂,次年落成時,自西班牙迎奉聖母像,並更名為「玫瑰聖母堂」。現在的建築外貌則是日治時期改建的。

哥德式高聳的尖塔,兩側的扶壁柱及玫瑰窗,是玫瑰聖母堂的建築特色,而最特別的是正門上懸有一塊「奉旨」石碑。同治十三年(1874),欽差大臣沈葆禎來台處理牡丹社事件時,受當時天主堂神父的請託,向清廷請奏准予傳教自由。沈葆楨上奏之後,皇帝頒賜「奉旨」和「天主堂」兩塊聖石給予玫瑰聖母堂。

咸豐八年(1858),清廷分別與英、法、美、俄各國簽定《天津條約》,就已准許外國傳教士進入中國傳教,次年天主教即來到台灣的打狗港(高雄)開始傳教。十幾年之後,天主堂神父仍需請沈葆楨幫忙,可見傳教之初,蓽路藍縷,遭到不少阻力。教堂正門懸掛「奉旨」,用意在告訴社會大眾,天主教來到台灣傳教是得到皇帝許可的,別再有不理性的仇外行為及滋生事端。


玫瑰天主當正門的古石碑「奉旨」。

高雄愛河。


高雄愛河

離開玫瑰聖母堂,沒走多遠,就來到高雄橋。橋下的河川,就是愛河了。步上高雄橋,想拍照愛河,橋上是風口,瞬時風雨相挾而來,雨傘差點開花,急忙撤退。

於是沿著河東路的愛河河岸步道散步,往北走,預計走至中正橋,然後過橋,再走對岸的愛河河岸步道返回高雄橋。沿途風雨時大時小。

走在河東路的愛河畔,引起我注意的建築物是高雄地方法院。這裡是日治時代高雄州廳的原址。高雄州廳,是台灣五大州廳之一,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遭盟軍轟炸而受損,戰後修復之後,做為高雄地方法院。

民國76年(1987),高雄地方法院以建築老舊,空間不敷使用,將原州廳舊建築拆除,改建成現今的面貌。二十幾年後,看到現在的建築,會不會悔不當初呢?日治時期的五大州廳,台北、新竹、 台中、台南州廳的舊建築至今仍在,都已是國家歷史國蹟,唯獨高雄州廳已經完全消失。


高雄地方法院(高雄州廳舊址)。

高雄州廳(圖左為今日的中正橋)。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市定古蹟)

抵達中正橋,過橋之後右側的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是昔日的高雄市役所(市政府),現已被登錄為市定古蹟。

中正橋,日治時代稱為「大橋」,是當時橫跨愛河最大的一座橋樑,就位於高雄州廳旁,所以又被稱為「州廳橋」。

高雄市役所建造完工於昭和十四年(1939),「興亞帝冠式」為主要的建築特色,採中央主塔搭配兩側對稱副塔的塔樓式造型。由於建造當時,已是中日戰爭期間,建築外觀以淺綠的國防色系為基調,以防空襲。

所謂「興亞帝冠式建築」,是1940年代前後,受日本軍國主義影響,而特別強調東方風味。因此以西洋的折衷建築樣式為基礎,再加上東方式的瓦頂。遠遠望去,建築物像戴了一頂帝冠,因此而得名。這樣的建築物,充滿了濃厚的權威感,當時主要流行於公共建築。高雄火車站與高雄市役所是台灣現存興亞帝冠式的代表性建築。

這棟建築物從日治時期直到二次戰後,前後超過半個世紀,都做為高雄市政府的辦公應,直到民國八十一(1992)市府另遷它地,舊建築才規劃為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高雄市政府,亦曾是民國三十六年(1947)二二八事件的歷史現場,市政府對面設有二二八和平公園,大理石的紀念碑刻載當年受難者的姓名。過馬路,走進公園,雨中閱覽碑文及名單,然後穿出公園,沿著愛河走返高雄橋。


中正橋,舊稱「大橋」,俗稱「州廳橋」。

高雄市二二八和平公園紀念碑。


內惟埤文化園區


繞一圈愛河回來,大人小孩們都已起床,正在吃早餐。天氣不好,今天的行程受到影響。討論之後,於是決定第一站先到高雄市立美術館所在的內惟埤文化園區。

抵達美術館路,卻大雨如傾盆,於是先不下車,三姊領路開著車,繞行內惟埤文化園區外圍道路一周,笑說是來參觀高雄的豪宅區。

三姊說,從前內惟埤溼地這一帶很荒涼,高雄當地人很少會想來這裡遊玩。後來整治為內惟埤文化園區,蓋了美術館,整體環境變得渙然一新,美術館周遭現在成了高雄新的豪宅區。尤其是面對市立美術館及公園景觀的道路第一排建築,更為搶手,可說是豪宅中的豪宅。

內惟埤文化園區佔地超過三十公頃,內惟埤曾是高雄市面積最大的埤塘濕地,目前溼地僅存三公頃而已。內惟埤闢建於清朝康熙時代,做為灌溉埤塘。內惟,舊名「內圍」,據說清代此地設有鎮兵,以土石或竹籬圍成牆垣,以保護聚落,因此稱為「內圍」。1904年日本人繪製的《臺灣堡圖》,此地設「內帷庄」,後來將「內帷」改為「內惟」。

繞了一圈,然後停車,先進美術館大廳躲雨。老天爺很賞臉,不久就歇手讓雨轉停。於是大家決定走內惟埤湖岸步道。撐著傘,雨中散步,有濕意,也有利益;內惟埤步道地處空曠,沒有遮蔭,雨天走來反而舒適,若是遇到艷陽天,說不定反而會惹得老少怨嘆。

走至半途,遇一群鴨鵝在湖濱休憩,小朋友開心的與鴨鵝逗玩,都覺得在這裡看鴨鵝比昨天看古蹟還好玩。


義大遊樂世界

繞埤塘一圈,約半個小時。我提議順道走訪附近的鳳山舊城。高雄唯一的國家一級古蹟鳳山舊城,就在左營區,離內惟埤不遠。

開車來到左營大路,終於看到鳳山舊城的南門,而這時雨勢卻又變大。鳳山舊城不只南門而已,還有東門、北門,分散在不同位置,雨勢不小,只好決定放棄。

下一站就直接前往高雄義大遊樂世界了。車內孩子們聞言,歡聲四起。

從左營高鐵站附近上國道十號(高雄支線),下仁武交流道,循著指標,來到了位於大樹區的義大遊樂世界。義大世界就位於義守大學旁,原本只是寧靜的山區,如今蓋了兩家五星級大飯店、三個購物中心及大型的遊樂園,連成一氣,規模宏大,是大手筆的投資。

昨晚高雄山區豪雨,發生土石流災情,受新聞報導的影響,加上今天雨勢不停,所以今天入園遊客明顯減少,園內有點冷清。用完餐,就地解散,各自玩樂。由於遊客少,幾乎不須排隊即可大玩遊樂設施。幼童玩的兒童設施在特洛伊城堡室內,不受天雨影響,小朋友玩得大呼過癮。後來雨停,天氣轉陰,戶外大型遊樂設施陸續開放,敢冒險的青少年及有膽量的大人,也都玩得很盡興。

晚上集合用餐,年輕人已玩得不見蹤影。用完餐,接著看夜間花燈遊行及煙火秀,九點過後,才離開義大世界。用晚餐時,我家小東對我說:「昨天看古蹟好無聊,今天義大好好玩。」我笑著回答:「昨天看古蹟好好玩,今天義大好無聊。」

其實陪著孩子遊義大,我也很高興。孩子玩得快樂,我則是以孩子的快樂為樂。
(~待續)

旅遊日期:2011.07.20


旅行地圖


——本文轉載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http://www.tonyhuang.idv.tw/@


義大遊樂世界。


義大遊樂世界。


特洛伊城(兒童遊樂區)。


旋轉咖啡杯。


迷你小藍波


旋風小飛俠。


海狗歷險記。


勇敢小水手。


特洛伊城的夜空。


義大遊樂世界大合照。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紅毛港位於新竹新豐鄉新豐溪的出海口。紅毛港,是古老的地名,而新豐的地名反而歷史短淺。日治時期,此地曾設紅毛港庄;光復後,改設紅毛鄉。民國45年(1956),政府以紅毛地名不雅,才改名為「新豐鄉」。
  • 在眾姊妹們的號召下,七月十九至二十二日,我們舉辦了三天兩夜的家庭旅行,走訪南台灣。全團老、中、青、幼,跨越四代,總計十七人。
  • 在陳家蚵捲用餐完畢後,我們正式展開安平的旅遊行程,主要的目的地當然就是安平古堡了。
  • 離開安平古堡,沿著古堡街往北走,下一站前往三級古蹟德記洋行。抵達安北路口,過馬路後,對面就西門國小的操場了。昔日安平五大洋行(英商怡記、和記、德記、德商東興、美商唻記)就集中於西門國小附近。
  • (續上篇) 人生五十歲,才第一次來到安平的億載金城,是不是來得有點晚?我終於來到這嚮往已久的地方。
  • 「我以前,捉鮑魚在全個村子是第一名,如果跟塔門老一輩的人說起我的名字都認識,就是最會捉鮑魚那個!」年屆七旬的塔門原居民黎雄(雄哥)回憶童年時光,語氣頓時興奮了起來,「我們沒有東西吃,我就下海找吃的,捉魚、蝦啊、蟹啊那些⋯⋯」1950、60年代的塔門島,千帆競發,漁獲滿滿,「我們吃不起麵包的,是吃鮑魚、吃海膽長大!」原來那時候的塔門,麵包比鮑魚還矜貴,真是讓筆者大開眼界。
  • 黃曆元月十五夜稱「元宵」是從什麼朝代開始的呢?中原大陸幅員廣,南北兩地的風俗也常有差異,以「元宵」稱圓子(湯圓)是起於何時呢?元宵吃圓子從何時成為流行的食尚呢?有些人說圓子在北方叫「元宵」,南方叫「湯圓」;還有人說有餡的圓子稱「元宵」,無餡的圓子稱「湯圓」,真是如此嗎?
  • 黃曆新年伊始,萬象更新。今年是龍年,歲次甲辰,在今年出生的都是龍子、龍女,生肖屬龍。然而,黃曆新年和十二生肖並非華人專屬,不同國家對於生肖的解讀也不盡相同。在中亞國家哈薩克,今年的生肖是蝸牛而不是龍,屬龍的人到這個國家就變成屬蝸牛了。
  • 秋風起兮,七夕節又將來到。牛郎(牽牛)、織女與中華兒女相伴幾千年,有情有義的婚姻,相許相牽的愛情,千百年來代代相傳。七夕的一年一會,讓人感嘆之外,也讓我們反思什麼嗎?
  • 黃曆的五月五日端午節,又叫端五、重五、重午、端陽。「端午」處於純陽之端。民間有俗諺「吃了端午粽,再把寒衣送」,古人也把端午作為夏令時節防瘟辟毒的啟動日。端午節的節俗很多,來源久遠,背後蘊藏豐富的文化典故。一起來文化尋根:回顧端午節的九大節俗與故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