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纪行(一)玫瑰圣母堂.高雄市立历史博物馆.内惟埤文化园区.义大游乐世界

Tony 撰文、图、摄影
font print 人气: 24
【字号】    
   标签: tags:

(~续上篇)
这次来南部旅行,借住三姊夫在高雄的房子,房子位于五福三路国军英雄馆附近,距离高雄爱河不远。抵达高雄时已夜晚八、九点,累了一天,我早早就寝。

第二天清晨,大家还在睡梦中,我把握时间,早起去逛爱河,顺访附近的古迹。步出大厦,走到户外,才发现雨势不小。来到高雄,还没见识到南国的艳阳,却又遇上台北的雨。

经过国军英雄馆,随即来到了玫瑰圣母堂,这是高雄市有名的历史建筑。昨晚我在附近路边找车位,不期而遇,因此特别感到惊喜。

民国九十年(2001)文建会曾举办台湾百大历史建筑网路投票活动,当时获得票选第一名的历史建筑,就是高雄的玫瑰圣母堂。

玫瑰圣母堂,全名为“玫瑰圣母圣殿主教座堂”,也称“前金天主堂”、“玫瑰堂”,创立于清朝咸丰九年(1859年),是天主教在台湾建立的第一座教堂。最初仅是茅草搭建的临时传教所,隔年改建为土块砖。同治元年(1862),再改建为圣堂,次年落成时,自西班牙迎奉圣母像,并更名为“玫瑰圣母堂”。现在的建筑外貌则是日治时期改建的。

哥德式高耸的尖塔,两侧的扶壁柱及玫瑰窗,是玫瑰圣母堂的建筑特色,而最特别的是正门上悬有一块“奉旨”石碑。同治十三年(1874),钦差大臣沈葆祯来台处理牡丹社事件时,受当时天主堂神父的请托,向清廷请奏准予传教自由。沈葆桢上奏之后,皇帝颁赐“奉旨”和“天主堂”两块圣石给予玫瑰圣母堂。

咸丰八年(1858),清廷分别与英、法、美、俄各国签定《天津条约》,就已准许外国传教士进入中国传教,次年天主教即来到台湾的打狗港(高雄)开始传教。十几年之后,天主堂神父仍需请沈葆桢帮忙,可见传教之初,荜路蓝缕,遭到不少阻力。教堂正门悬挂“奉旨”,用意在告诉社会大众,天主教来到台湾传教是得到皇帝许可的,别再有不理性的仇外行为及滋生事端。


玫瑰天主当正门的古石碑“奉旨”。

高雄爱河。


高雄爱河

离开玫瑰圣母堂,没走多远,就来到高雄桥。桥下的河川,就是爱河了。步上高雄桥,想拍照爱河,桥上是风口,瞬时风雨相挟而来,雨伞差点开花,急忙撤退。

于是沿着河东路的爱河河岸步道散步,往北走,预计走至中正桥,然后过桥,再走对岸的爱河河岸步道返回高雄桥。沿途风雨时大时小。

走在河东路的爱河畔,引起我注意的建筑物是高雄地方法院。这里是日治时代高雄州厅的原址。高雄州厅,是台湾五大州厅之一,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遭盟军轰炸而受损,战后修复之后,做为高雄地方法院。

民国76年(1987),高雄地方法院以建筑老旧,空间不敷使用,将原州厅旧建筑拆除,改建成现今的面貌。二十几年后,看到现在的建筑,会不会悔不当初呢?日治时期的五大州厅,台北、新竹、 台中、台南州厅的旧建筑至今仍在,都已是国家历史国迹,唯独高雄州厅已经完全消失。


高雄地方法院(高雄州厅旧址)。

高雄州厅(图左为今日的中正桥)。


高雄市立历史博物馆(市定古迹)

抵达中正桥,过桥之后右侧的高雄市立历史博物馆,是昔日的高雄市役所(市政府),现已被登录为市定古迹。

中正桥,日治时代称为“大桥”,是当时横跨爱河最大的一座桥梁,就位于高雄州厅旁,所以又被称为“州厅桥”。

高雄市役所建造完工于昭和十四年(1939),“兴亚帝冠式”为主要的建筑特色,采中央主塔搭配两侧对称副塔的塔楼式造型。由于建造当时,已是中日战争期间,建筑外观以浅绿的国防色系为基调,以防空袭。

所谓“兴亚帝冠式建筑”,是1940年代前后,受日本军国主义影响,而特别强调东方风味。因此以西洋的折衷建筑样式为基础,再加上东方式的瓦顶。远远望去,建筑物像戴了一顶帝冠,因此而得名。这样的建筑物,充满了浓厚的权威感,当时主要流行于公共建筑。高雄火车站与高雄市役所是台湾现存兴亚帝冠式的代表性建筑。

这栋建筑物从日治时期直到二次战后,前后超过半个世纪,都做为高雄市政府的办公应,直到民国八十一(1992)市府另迁它地,旧建筑才规划为高雄市立历史博物馆。

高雄市政府,亦曾是民国三十六年(1947)二二八事件的历史现场,市政府对面设有二二八和平公园,大理石的纪念碑刻载当年受难者的姓名。过马路,走进公园,雨中阅览碑文及名单,然后穿出公园,沿着爱河走返高雄桥。


中正桥,旧称“大桥”,俗称“州厅桥”。

高雄市二二八和平公园纪念碑。


内惟埤文化园区


绕一圈爱河回来,大人小孩们都已起床,正在吃早餐。天气不好,今天的行程受到影响。讨论之后,于是决定第一站先到高雄市立美术馆所在的内惟埤文化园区。

抵达美术馆路,却大雨如倾盆,于是先不下车,三姊领路开着车,绕行内惟埤文化园区外围道路一周,笑说是来参观高雄的豪宅区。

三姊说,从前内惟埤湿地这一带很荒凉,高雄当地人很少会想来这里游玩。后来整治为内惟埤文化园区,盖了美术馆,整体环境变得涣然一新,美术馆周遭现在成了高雄新的豪宅区。尤其是面对市立美术馆及公园景观的道路第一排建筑,更为抢手,可说是豪宅中的豪宅。

内惟埤文化园区占地超过三十公顷,内惟埤曾是高雄市面积最大的埤塘湿地,目前湿地仅存三公顷而已。内惟埤辟建于清朝康熙时代,做为灌溉埤塘。内惟,旧名“内围”,据说清代此地设有镇兵,以土石或竹篱围成墙垣,以保护聚落,因此称为“内围”。1904年日本人绘制的《台湾堡图》,此地设“内帷庄”,后来将“内帷”改为“内惟”。

绕了一圈,然后停车,先进美术馆大厅躲雨。老天爷很赏脸,不久就歇手让雨转停。于是大家决定走内惟埤湖岸步道。撑着伞,雨中散步,有湿意,也有利益;内惟埤步道地处空旷,没有遮荫,雨天走来反而舒适,若是遇到艳阳天,说不定反而会惹得老少怨叹。

走至半途,遇一群鸭鹅在湖滨休憩,小朋友开心的与鸭鹅逗玩,都觉得在这里看鸭鹅比昨天看古迹还好玩。


义大游乐世界

绕埤塘一圈,约半个小时。我提议顺道走访附近的凤山旧城。高雄唯一的国家一级古迹凤山旧城,就在左营区,离内惟埤不远。

开车来到左营大路,终于看到凤山旧城的南门,而这时雨势却又变大。凤山旧城不只南门而已,还有东门、北门,分散在不同位置,雨势不小,只好决定放弃。

下一站就直接前往高雄义大游乐世界了。车内孩子们闻言,欢声四起。

从左营高铁站附近上国道十号(高雄支线),下仁武交流道,循着指标,来到了位于大树区的义大游乐世界。义大世界就位于义守大学旁,原本只是宁静的山区,如今盖了两家五星级大饭店、三个购物中心及大型的游乐园,连成一气,规模宏大,是大手笔的投资。

昨晚高雄山区豪雨,发生土石流灾情,受新闻报导的影响,加上今天雨势不停,所以今天入园游客明显减少,园内有点冷清。用完餐,就地解散,各自玩乐。由于游客少,几乎不须排队即可大玩游乐设施。幼童玩的儿童设施在特洛伊城堡室内,不受天雨影响,小朋友玩得大呼过瘾。后来雨停,天气转阴,户外大型游乐设施陆续开放,敢冒险的青少年及有胆量的大人,也都玩得很尽兴。

晚上集合用餐,年轻人已玩得不见踪影。用完餐,接着看夜间花灯游行及烟火秀,九点过后,才离开义大世界。用晚餐时,我家小东对我说:“昨天看古迹好无聊,今天义大好好玩。”我笑着回答:“昨天看古迹好好玩,今天义大好无聊。”

其实陪着孩子游义大,我也很高兴。孩子玩得快乐,我则是以孩子的快乐为乐。
(~待续)

旅游日期:2011.07.20


旅行地图


——本文转载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http://www.tonyhuang.idv.tw/@


义大游乐世界。


义大游乐世界。


特洛伊城(儿童游乐区)。


旋转咖啡杯。


迷你小蓝波


旋风小飞侠。


海狗历险记。


勇敢小水手。


特洛伊城的夜空。


义大游乐世界大合照。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红毛港位于新竹新丰乡新丰溪的出海口。红毛港,是古老的地名,而新丰的地名反而历史短浅。日治时期,此地曾设红毛港庄;光复后,改设红毛乡。民国45年(1956),政府以红毛地名不雅,才改名为“新丰乡”。
  • 在众姊妹们的号召下,七月十九至二十二日,我们举办了三天两夜的家庭旅行,走访南台湾。全团老、中、青、幼,跨越四代,总计十七人。
  • 在陈家蚵卷用餐完毕后,我们正式展开安平的旅游行程,主要的目的地当然就是安平古堡了。
  • 离开安平古堡,沿着古堡街往北走,下一站前往三级古迹德记洋行。抵达安北路口,过马路后,对面就西门国小的操场了。昔日安平五大洋行(英商怡记、和记、德记、德商东兴、美商唻记)就集中于西门国小附近。
  • (续上篇) 人生五十岁,才第一次来到安平的亿载金城,是不是来得有点晚?我终于来到这向往已久的地方。
  • “我以前,捉鲍鱼在全个村子是第一名,如果跟塔门老一辈的人说起我的名字都认识,就是最会捉鲍鱼那个!”年届七旬的塔门原居民黎雄(雄哥)回忆童年时光,语气顿时兴奋了起来,“我们没有东西吃,我就下海找吃的,捉鱼、虾啊、蟹啊那些⋯⋯”1950、60年代的塔门岛,千帆竞发,渔获满满,“我们吃不起面包的,是吃鲍鱼、吃海胆长大!”原来那时候的塔门,面包比鲍鱼还矜贵,真是让笔者大开眼界。
  • 黄历元月十五夜称“元宵”是从什么朝代开始的呢?中原大陆幅员广,南北两地的风俗也常有差异,以“元宵”称圆子(汤圆)是起于何时呢?元宵吃圆子从何时成为流行的食尚呢?有些人说圆子在北方叫“元宵”,南方叫“汤圆”;还有人说有馅的圆子称“元宵”,无馅的圆子称“汤圆”,真是如此吗?
  • 黄历新年伊始,万象更新。今年是龙年,岁次甲辰,在今年出生的都是龙子、龙女,生肖属龙。然而,黄历新年和十二生肖并非华人专属,不同国家对于生肖的解读也不尽相同。在中亚国家哈萨克,今年的生肖是蜗牛而不是龙,属龙的人到这个国家就变成属蜗牛了。
  • 秋风起兮,七夕节又将来到。牛郎(牵牛)、织女与中华儿女相伴几千年,有情有义的婚姻,相许相牵的爱情,千百年来代代相传。七夕的一年一会,让人感叹之外,也让我们反思什么吗?
  • 黄历的五月五日端午节,又叫端五、重五、重午、端阳。“端午”处于纯阳之端。民间有俗谚“吃了端午粽,再把寒衣送”,古人也把端午作为夏令时节防瘟辟毒的启动日。端午节的节俗很多,来源久远,背后蕴藏丰富的文化典故。一起来文化寻根:回顾端午节的九大节俗与故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