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當代畫家

謝宏達的《靜‧水‧禪‧心》(五)

從西洋寫實主義到金瓜寮溪的創作
謝宏達
font print 人氣: 60
【字號】    
   標籤: tags: , , ,

一、 探進寫實的內裡

寫實主義(Realism)也可稱為 「現實主義」,大約盛行於1840至1870~80年間。它啟源於法國,中心也在法國,而後影響了歐美各國。寫實主義最重要的信條是「在藝術中求真」。1970年時Linda Nochlin曾為它下了一個定義:「它的目標是要在當代生活嚴密觀察的基礎上,給予現實世界以一真實、客觀且公允不偏的再現。」

至於將「寫實主義」此一名稱社會化,畫家庫爾貝(Gustave Courbet)扮演了推手的角色,他於一八四九年發表〈奧南的餐後〉,一八五一年出品〈打石工人〉,描寫的都是一般平民百姓,勞動階層的日常生活。在當時社會原本瀰漫著一股浪漫主義的思潮下,畫作卻以描寫貧困階層、凡夫俗子的日常卑微、現實生活為主題,深具革命性的意義。

庫爾貝-打石工人
庫爾貝-奧南的餐後

繼之以一八五六年批評家路易‧埃德蒙‧迪朗蒂(Louis Edmond Duranty,1838-80)創刊了「寫實主義」雜誌,這時寫實主義才被正式命名。由於寫實主義畫家開始關懷一般百姓的生活,對於現下的一切事物皆抱持細膩的關愛之心,也因此擴大了繪畫及寫作的題材。因此一八六八年左拉於沙龍展的評論裡稱年輕的莫內、巴吉爾、及雷諾瓦為實在論者,並宣稱:「這些人是打心底熱愛當前時代的畫家…….他們是以熱烈感應時代的人的身分,以關注時代且樂意關注時代的人的身分,來詮釋他們所在的時代……他們的作品是活生生的,因為他們是自生活取材,且因為他們是以對現代題材的熱愛來畫這些畫。」

米勒-牧羊女與羊群

因此我們可以說寫實主義是具有「時代性」的。猶如米勒的農民畫,就深切表現出他對於勞動百姓的認同與肯定,悲天憫人的胸懷使得他的畫特別感動人心。

總的來說,寫實主義可以歸類為兩個重要的概念:(1)注重當下-寫實主義認為,藝術必須誠實地描述現實世界,只關心當代人的生活、行為,而藝術的表現手法亦須像科學家般客觀。而寫實主義也著重當代生活的細節,避免涉及歷史性題材,以及經過理想化的動機和行為。(2)自然忠實 反對虛構-工業革命之後,機械取代了人力,在社會上處處可見的是資本家剝削工人、冷酷的廠房、機械與污染、混濁充斥於生活中。這片灰暗景象與浪漫主義的主觀印象是非常不協調的對稱,因此寫實主義由浪漫熱情回歸到冷靜理智,以客觀、平實的態度,自然、忠實的描繪生活週遭事物,面對藝術的理念以「為生活而藝術」取代了「為藝術而藝術」,崇尚畫家要忠實的描繪日常生活的真實情形,反對模擬象徵的幻想與虛構。

至於風景畫方面的寫實主義,則以巴比松的畫家們為代表,他們不以古典主義的理想風景畫為滿足,經由敏銳的自然觀察,完全忠實於眼前的自然為信條,並深切仰慕十七世紀荷蘭畫派、佛朗德畫派,同時也影響了後來的印象畫派。

隨著時代的變遷,寫實主義的發展也逐漸開枝散葉,各種新興的觀念代之而起,其中最為世人所注意的就是「超寫實主義」(pure realism)也可稱之為「照相寫實主義」。

「寓情於景」、「借物言志」,常常是寫實創作者在繪畫過程中無法脫離的信念,所以在照相寫實出現之前,繪畫的重心仍然是人與物的關係,但當20世紀70年代起照相寫實逐漸興起,一股對於古典寫實主義的反思隨之而起,在當時許多的畫家認為,傳統的寫實主義帶有太多作者本身的主觀情緒,是一種主觀的寫實或人文的現實,很難讓觀眾了解。而超寫實主義則將人的意圖讓位給物,忠實的記錄物體的物理事實,沒有任何批判或個人主觀的表示。因此,超寫實主義的作品,經常使人感到嚴峻、冷漠,有自然主義的味道。他們常將繪畫的對象放大到5~10倍,誇張其形體,造成一種異乎尋常的美學與心理效果,希望藉此傳達出當代西方社會人與人之間疏遠、冷漠和沒有人情味的現實。

雖然照相寫實的畫家們利用照相的方法,盡可能真實的描繪出物體的每一個細節,但在這過程中也顯現出畫家們對於傳統價值維護的意願,讓人們了解藝術除了是生活之外,它也有著慢慢磨練的精湛的思想和技藝。他們不僅認真的畫著肖像、風景和靜物,也在取材上比過去更寬廣了些,不論是一輛摩托車、一扇門、一處牆角、一塊老舊的招牌,都是描繪的對象,並且屏除了對傳統的重複,加上了現代的品味。

代表畫家 :

普爾斯坦 (Philip Pearlstein, 1924~ ),美國畫家,人物處理得有點像靜物,呈現的表情常是中性的、靜止的。

克羅斯 (Chuck Close, 1940~ ),美國畫家,將人頭照片投射到畫格子的畫布上,用噴槍筆逐格作畫。

弗洛伊德 (Lucien Freud,1922~ ),德國出生的英國畫家,潛意識心理學大師弗洛伊德之孫,其畫如實地展露裸體模特兒的細節。

二、 走出寫實的新意

回溯寫實繪畫的歷史與轉折,每一次的轉變都有著對過去的反思與現存社會的條件限制。無論是描寫鄉土的懷鄉寫實,或是外光派的朦朧印象,還是照相寫實的逼近於真,每一幅畫作都不免蘊含了創作者內心抽象的思維,自我主體的認識、理解與創造。縱然運用像照相機來攫取瞬間的美感,攝影者自身主觀的選擇、曝光時間的長短、光圈的大小、色溫的判定等等都無法完全反映物象的實體,而繪畫更是如此,除了受到顏料、亞麻籽油等物理性質的制約,畫家個人對於顏色深濃輕淺的選擇,對物件的不同感受體會,以及個人的知識及技法等,都可能影響物象呈現的面貌。

謝宏達2009年作品。(作者提供)

當我創作《靜‧水‧禪‧心》~金瓜寮溪水文之美時,我也有著自己想要表達的意念,有時看似平靜的畫面,卻被一角的波紋打破,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會使人不由想到,也許此時岸邊微風徐徐,也許有孩童在岸邊玩耍,畫面瞬間帶來的衝擊力和想像力有時往往大於恢宏的場面,令人產生連篇浮想,內心產生無限的悸動。

謝宏達2010年作品。(作者提供)

繪畫創作應以思想為根據,著重意境的表現,它之所以超越照片,除了作者本身的情境意識及審美能力,在創作的過程中與物件的情感交流也是照片所無法取代的。每當我在作畫時,內心時常的感受到一種超凡脫俗的寧靜,這種非比尋常的寧靜,似有一股東方的神秘『禪』的氣氛油然而生。有時它又像陽春三月輕快的腳步,伴隨著泠泠的水聲,涓涓春水漲滿了一片低地,映照著春天湛藍的蒼穹,整個畫面詩意盎然,猶如一首抒情曲迴盪在耳際。

藝術大師羅丹曾說:「……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別人見過東西,在別人司空見慣的東西上發現美來。」對於溪水,我認為無論全景抑或細微末節都有它獨特的魅力,我不僅如常人一般關心水面、岸邊,清晰可見的景物,更著力於對水底風景的細緻描寫。水底下一顆顆小小的鵝卵石、年久的青苔、隱約出現的水草等,乍看時,不覺有任何特殊之處,但若靜下心來細細審度,就會讓人感覺水底就像一個千變萬化的大千世界,處處透露著生機,仿如佛家所言:「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若能參透,一花一草便是整個世界。」這其中,用心體會,禪意無限。另外我也嘗試運用不同的綠色來表現水的流動以及水裡的層次感,並以抽象構圖的概念,少有地平線,不製造太多的空間感,是我刻意製造出的趣味。在吸取前人的經驗,研究不同世代畫家所關注的層面與畫作的精神內涵及技法之後,我試圖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端午連續假日,踏青何處去?想了幾個景點,但考慮天氣飆高溫,最後決定去坪林金瓜寮溪避暑,單純的溪邊乘涼或戲水,看魚悠遊,家人聊天。
  • 《靜‧水‧禪‧心》~金瓜寮溪水文之美,是謝宏達在經過了國內外求學歷程的淬煉、雲遊四方的感悟、人生情感的起伏、靜思反觀的體察、以及豐沛的創作欲望的驅使,所畫出臺北縣鄉野的山澗野溪的感受,其中有畫家對人生的哲思、對鄉土濃郁的情懷,也有他對人與自然關係的體認,更有他對藝術恆久不墜的追尋。
  • 對謝宏達而言,繪畫是人生、思想、心靈的寫照,二者相輔相成。藉繪畫可表達豐沛的情感、創作的慾望、對人文的關懷、對故土的摯愛、對人生的品味吟詠、對宇宙的發現與感受以及對藝術鍥而不捨的追尋,留下生命中的雪泥鴻爪。
  • 畫由心生,猶如字如其人,一個畫家的作品若排除其他藝術以外的因素干擾,將會是較為個人特質、性格的體現。《靜‧水‧禪‧心》~金瓜寮溪水文之美是自然再現的寫實風格,然而觀者若仔細觀察,在這些畫面上,再現的已遠遠不是客體的本身或是對客體的「感官」回應;而是一個畫家通過不停的描繪、塗抹,不斷思索的過程。畫家將自然之景賦予特定的情緒,並經由創作者的詮釋,引導觀看者的觀感。謝宏達認為,繪畫應是以思想為根據,重意境的表現,畫家筆下真正要表達的是抽象的思維,並對現實生活中的美做詮釋,是一種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的創造。
  • 在西洋的藝術史上以風景畫作為獨立的繪畫題材時間並不很早。但早在古埃及、古希臘和古羅馬時期遺留下來的藝術作品和建築的古蹟,都出現過以風景作為人物活動背景的圖畫,可見人類在很早的時候就注意到與自然之間的關係,並將之記錄下來。
  • 一生嗜茶,精於茶道的陸羽,被譽為茶聖,奉為茶仙,親自踏訪考察各地茶鄉,從種茶、制茶、焙茶、飲茶、品茶,不只深究水質、土壤、氣候等環境因素,如何影響茶葉的生長和氣味,更講求煮茶技藝、飲茶的配置與器皿,因而寫就世界首部茶學專著――《茶經》。
  • 美國風景畫家阿爾伯特‧比爾施塔特(Albert Bierstadt,1830—1902年)成了溝通東西兩岸的一座橋梁。他憑藉對這片土地的原始之美、希望與力量的深刻感知,捕捉到了美國西部的精神,為那些永遠不會親自冒險西行的觀眾開啟了一扇窗,讓他們得以一窺落基山脈的雄偉壯麗。
  • 1990年林布蘭的作品《加利利海上的風暴》在伊莎貝拉嘉納藝術博物館(the Isabella Stewart Gardner Museum )遭竊,還有其它兩幅至今仍下落不明。
  • 春天蒞臨紐約!摩根圖書館和博物館(The Morgan Library & Museum)推出波特小姐的精彩特展:「碧雅翠絲‧波特:擁抱大自」(Beatrix Potter: Drawn to Nature)。波特小姐是廣受大眾喜愛的《彼得兔的故事》(The Tale of Peter Rabbit)還有其它兒童讀物的作家和插畫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