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与艺术家眼中冬天的色彩
冬天多少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沉闷些,有些人觉得天空乌云密布缺少阳光令人提不起劲来。但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算在最昏暗的日子里也有色彩。最近我坐在一家咖啡馆里望向天空,当天刮风下雨天色昏暗,天空不再出现彩虹,反倒像是大理石般带点细微的灰色、蓝色甚至紫色。
美术长廊
乔托画作《七美德七恶习》帮助心灵成长

意大利伟大的艺术宝藏之一是位于帕多瓦(Padua)的斯克罗维尼小礼拜堂(Scrovegni Chapel)。是什么让小小的斯克罗维尼神妙不凡,且意义重大?

空无世界并发生机:丁托列托的《创造动物》

丁托列托在自己画室的墙壁上写有这样的座右铭,作为灵感之源的提醒:“米开朗基罗的造型与提香的色彩”(Il disegno di Michelangelo ed il colorito di Tiziano)。《创造动物》这幅画是向两位大师致敬之作:丁托列托动态地描绘了神体,并满怀愉悦地赞美自然界。此画如今收藏在威尼斯学院美术馆(Gallerie dell'Accademia)。

秋天:灵感泉源的季节

美国作家史丹利‧霍洛维茨(Stanley Horowitz)写道:“冬天就像蚀刻版画,春天是水彩画,夏天像油画,而秋天是综合四季的马赛克(镶嵌画)。”几世纪以来,诗人与作家用笔歌颂四季,而画家用色彩使之流传千古。

威尼斯画派大师笔下的宴饮与宗教节日

聚会宴饮的传统,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早期。在古希腊,有一种称为“会饮”(symposium)的特殊宴会,是当时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随后,宴饮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十分盛行,并以不同的形式传承至今。

《神曲》插画,舍我其谁

早在1855年,也就是多雷(Gustave Doré)二十三岁时就计划为但丁《神曲》着手绘制插图。他的艺术才能大多体现在为文学作品创作插图上。除了神曲之外,他还为其它文学名著制作精美的插图,如《圣经》、《失乐园》、《唐吉柯德》等等,而神曲插图的面世,即被大众认为文学结合视觉艺术的一大杰作。

路易-利奥波德‧布瓦伊笔下的巴黎人面面观

法国艺术家路易-利奥波德‧布瓦伊(Louis-Léopold Boilly)擅长画肖像,他画了大约5,000幅小幅肖像画,有专家认为这样的数量算少。布瓦伊绘画技巧精湛,加上他的聪明睿智,创作令人赏心悦目的错视画(trompe l’oeil,欺瞒眼睛,译注:一种逼真到能骗过人眼的作画技巧);有时也创作挖苦人的讽刺画(scathing caricatures),当中有许多是自画像。

很久很久以前:维多利亚时代的仙子画

仙子仙女和他们丰富的传说故事,久远以来就让世人着迷,对英国人来说尤其如此。在维多利亚时代(1830至1900年代),仙子画(fairy picture或fairy painting,又称童话画/精灵画)成为独特的艺术流派。这种对童话的迷恋始于19世纪中叶,很大程度上是受社会变革所推动的。面对科学进步和工业化发展,人们在自然世界之外,对于灵性世界的兴趣也与日俱增。

圭多‧雷尼描绘的圣母:忠于西方艺术传统

17世纪意大利画家圭多‧雷尼(Guido Reni)的作品《圣母无染原罪》(Immaculate Conception,又称圣母无原罪始胎、圣母始胎无染原罪)散发着神圣美丽、纯洁和光芒,圣母的一颦一笑都透露出她最虔诚的心。她微微仰头,虔诚地凝视着上帝,双手轻轻合十,做出祈祷的姿态。看着画作,你仿佛可以听见天使吟唱的赞美乐音,飘扬于云层之间。

绘画中的莎士比亚戏剧

“莎士比亚戏剧最棒的一点是,没有人能告诉你它们应该是什么样子。剧本中的舞台说明和场景布置是出了名的简短;几乎 没有任何关于服装或外观的规定。”画家们正是利用这一特点创作出波澜壮阔的画作,将莎翁戏剧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仍然发出自己的声音、反映出独特的风格。

看达‧芬奇《抱银貂的女子》细节中别有洞天

达‧芬奇为加勒拉尼所绘的这幅《抱银貂的女子》,其含意不言自明。达‧芬奇等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没有使用语法,而是仔细地藉由一系列的象征图示(motifs)来呈现画作主角的地位、个性和美德。文艺复兴时期的观画者,无论他们说哪种语言,都能看懂这种艺术上的视觉语言。

轶闻趣事反映虞世南楷书《孔子庙堂碑》的珍奇

从传世千百年的趣闻和源起历史中,让我们来认识“楷法极则”《孔子庙堂碑》的珍奇与虞世南的书法功夫。

扬‧希克斯肖像画:希克斯收藏馆珍藏伦勃朗画作

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伦勃朗‧凡‧莱恩(Rembrandt van Rijn,1606─1669年)至今仍是这座城市的“艺术君主”。他的许多经典画作都收藏在荷兰国立博物馆(Rijksmuseum),该馆拥有的伦勃朗画作是世界上最多的,为人们展现了独具特色且面貌多样的伦勃朗作品全貌。

迈向文艺复兴盛期的绘画先驱:乔瓦尼‧贝利尼

贝利尼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是因为他是历史上具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艺术家之一。文艺复兴刚刚开始时,他就开始了他的艺术生涯。他的早期作品与马萨乔奠定文艺复兴最初基础的作品具有同样的原始感。在接下来的十年里,他凭借着和拉斐尔媲美的优秀作品,将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推向了几乎最高的成就水平。

桑德罗‧波提切利:美与德之缩影

波提切利作为早期文艺复兴巨匠而声名鹊起,其实不过才一百年,他的作品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意大利社会中希腊罗马文化与基督教文化之间的错综关系。

花卉之拉斐尔:完善植物版画的先驱雷杜德

拉斐尔的艺术无需多言,雷杜德的创作却值得书写。他为蔷薇和各种各样的植物绘制素描和水彩、镌刻铜版,并印制版画——既为了科学的目的,也为了它们的美。

媲美米开朗基罗《大卫》:巴洛克艺术家吉安‧贝尼尼

尽管贝尼尼在绘画上承袭卡拉瓦乔的风格,但大家总是拿他与米开朗基罗相比。 米开朗基罗和贝尼尼都是历史上最伟大的雕塑家,也是唯一在建筑、绘画、雕塑这三个艺术领域都获得至高成就的知名艺术家。综观艺术的高度、成就的广度与才华而言,贝尼尼可说是米开朗基罗唯一的继任者。

文艺复兴大师阿隆索‧贝鲁格特的崛起之路

1508年,米开朗基罗准许贝鲁格特研究《卡西纳之战》(Battle of Cascina)的素描草图──这幅壁画从未完成。鲜少有人获得这样的殊荣,这无疑表明,米开朗基罗将贝鲁格特当作艺术家来尊重,也当作朋友信任他。

林布兰的作品《花神》流露爱妻之情

林布兰(Rembrandt van Rijn)在婚姻生活中为他深爱的妻子萨斯姬亚(Saskia),不论她健康或生病,绘制各式肖象作品;举凡素描、写生、油彩等直到她离世。林布兰以各种不同的角色描绘妻子;在他的作品中,我们看到萨斯姬亚以女人、妻...

一位天使和两幅《最后的晚餐》

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艺术爱好者涌向意大利米兰的恩宠圣母修道院(Santa Maria delle Grazie),观赏达‧芬奇的画作《最后的晚餐》(The Last Supper)。

美第奇家族的艺术传人 法国王后玛丽‧德‧美第奇

法国罗浮宫的众多名画珍品中,没有一幅比这24幅为荣耀法国王后玛丽‧德‧美第奇生平的系列画更适合收藏在这里了。

荷兰首位海景画家:亨德里克‧科内利斯‧维姆

维姆是首位专精海景画的荷兰画家,他描绘船只和史诗般海战场景的技艺精湛,临场感十足。确实,海景画也因他而开始流行起来。根据国家艺廊出版刊物描述,“维姆是17世纪后期海景画的先驱”。

最昂贵中国画 元代大家画葛洪移居桃源

在中国画领域,王蒙和齐白石的作品缔造了现代史上最昂贵画作的拍卖纪录。画家王蒙是元代四大家之一,其画作创作于十四世纪,他的名作《葛稚川移居图》以葛洪为主角,表现了什么内涵与精神境界呢?

描绘过去:荷兰艺术家重现古罗马

身处维多利亚时代,许多人渴望回归简单的生活方式。1870年前后,一位荷兰画家来到英国,他想像中的古代文化正是这样:劳伦斯‧阿尔玛-塔德玛(Lawrence Alma-Tadema,1836—1912)精心研究千年前生活的细节和场景,娴熟地展现了罗马帝国时期的日常生活,让维多利亚时代英国人可以感同身受。

组图:用独特烙画工艺创作的超逼真肖像画

尼日利亚一位自学成才的艺术家热衷于表现他们本国独特的文化,并找到了一种奇特的作画方式,即以火和刀片为工具,在木板上勾画烘烫出一幅幅精美的超逼真肖像作品,令人啧啧称奇。

组图:德州牛仔艺术家用油画展现西部风光

拥有48年绘画经验的索伦森用油画融合了旧西部和新西部。他从美国一些最有才华的西部画家那里吸收了艺术精华。

奥地利画家华德米勒:点亮希望与喜悦

奥地利画家费迪南‧乔治‧华德米勒(Ferdinand Georg Waldmüller)非常推崇大自然。他在1846年写道:“大自然一定是人类研习的唯一来源和答案;只有在那里才能找到永恒的真理与美。艺术家不论在哪个造型艺术( plastic arts)领域,最终的目标一定是表现大自然。”

卡拉瓦乔与扫罗的皈依

卡拉瓦乔将扫罗描绘成犯过许多大错的年轻人,然而正如画中的他伸出双臂拥抱新的使命,在他前方还有多年的传教生涯。卡拉瓦乔没有选择像其他艺术家那样让扫罗的脸隐而不见;而是让扫罗在观众眼前变成了保罗。

乔托的《圣方济》:预示数百年后的科学发现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喜欢描绘精神信仰人物,而且将人物摆放在人间自然环境的场景之中。乔托‧迪‧邦多内(Giotto di Bondone,1267–1337年)是引领这项潮流的艺术家。他的创作能引起一般人的共鸣,鼓励大家相信神与尊重自然,就如同高速公路上的路标,引领着你前方的道路。他擅长描绘神迹场景,展示信仰的力量,以及经由“相信”而实现看似不可能的事。

肖像画大师:安东尼‧范戴克

对喜爱艺术和历史的人来说,安东尼‧范戴克(Anthony van Dyck)的名字与英格兰国王查理一世(King Charles I)的宫廷可说是分不开的。历史上也很少有像范戴克这样的艺术家,具备影响某一时期“流行形象”的能力。尽管范戴克与国王的关系,理当只是艺术家生涯故事的一小部分,但他多样的职业生涯和博大深远的艺术造诣却经常遭到忽略。

共有约 2895 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