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善無求 濟人自濟

出凡
font print 人氣: 46
【字號】    
   標籤: tags:

清朝時,江寧府(現在的南京)長江以北有一個姓張的經紀人,過江前往江寧收債。到年關將近,某一天的黎明,他肩扛自己的行李準備出城回家過年。由於起身太早,到達城門時城門尚未開啟,只能在市場的屋簷下等待。

一會兒張某感到身體困頓難支,便把裝金銀的布褡褳(長形布袋)放下,自己身坐其上閉目休息。到了城門開啟的時候,他起身肩扛行李急急出城,早已忘了自己身下裝有金銀的褡褳。出城一里多遠,張某才發現自己所帶金銀全部丟失,急忙返回原處尋找。但是此時已經是市集開張、左吆右喝,人如雲集、比肩繼踵,自己的布褡褳早已不知去向。

見此情景,張某愁眉緊蹙,徘徊觀望。此時,有一個老者走來詢問其情,張某就把自己的情況如實告訴了老人。於是,老人就把張某邀入自己的家中說:「我今天早上開門,撿到了一份別人丟失的物件,不知道與你丟失的物件是否相符合。」張某說:「我丟失的東西共有兩封。大的是東家的,小的是自己的。其中每封分別為銀錠若干。」老人打開原物驗檢,與張某所說相同,就原物奉還。

張某感動而泣,對老人說,自己願意把自己的那份銀錠拿出來相謝。老人笑著說:「我如果愛財,剛才不會與你言語此事,你難道還不能理解我的心嗎?」張某便與老人各道姓名而別。

到了江邊,張某等待渡江。突然江風大起,江中渡舟幾多傾覆,溺水者無算。張某站在岸邊目睹此情此景,惻隱之心油然而生:「我今天攜帶的金銀失而復得,我的命也可謂是死而復生了。」於是拿出自己的那一份銀錠為報酬,讓江邊的救生者操舟前往江中救人,有數十人因此獲救。

獲救者都來感謝張某的救命之恩,並互通姓名而別。被救的人中有一個江寧府的少年,正是還給張某銀錠的老人的兒子,在江北做生意,回家途中遭遇船傾身溺之災。吃驚之間,張某把此奇遇告知了現場的人,聽到的人都歎事出奇巧,感天理昭彰。後來兩家彼此感恩,結為姻親。

在這個真實的故事裏,當初拾到錢財的江寧老人,見財不昧、行善無求,既解了張某的困頓、救人於危難,又在張某的心中種下了行善濟人的種子,也奠定了後來兒子得救的機緣。

如果當初張姓的經紀人丟失錢財後,拾到錢財的老人見財昧心,張姓也可能因丟失巨財而死,自然也談不上後來的江邊救人,老人溺水的兒子也會因無人相救而死;縱使張某不會因失財而死,在江邊見溺者無數心生惻隱,也無錢為酬救助他人,抑或因自己的遭遇不能生出惻隱之心,豈不悲哉!正是:

行善無求,啟他人善心,解自己苦厄;
濟人困頓,積他人善資,得他人濟渡。

感世風日下,不如行善於微行,種福田於未來;嘆人心不古,不如濟人於平日,植解自我困頓之機緣。

文據(清)《熙朝新語》

--摘編自明慧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shown)此事,也是點化包拯,看問題不能只看表面......
  • 這隻狗的表情也太…淡定了吧
  • (shown)一晚我似睡非睡間,眼看一個人把大門推開就進來了,我一看是......
  • 國王對她說:「今天就要試試,看看到底是妳的業力小,還是我的力量大!」
  • 許叔微,字知可,是昆陵人,曾受鄉里推薦,參加春季的科舉考試,沒有考中。他在歸家的途中,船經過吳江平望地方時,晚上夢見一位白衣人說:「你沒有積下陰德,所以考不上。」許叔微就說:「我家境貧寒,沒有錢財可以施與別人。我該如何是好?」白衣人說:「為什麼不學醫呢?我可以幫你精通醫術。」
  • 清朝時有個村民在一年的冬天到鄰鎮探望親友,在路上他經歷了一段「特殊遭遇」。而他經歷的夢境竟然對應上了現實中的實況,真令人驚震!
  • 岸上有一棟高樓,半夜裡,突然失火,大火熊熊燃燒,樓中人張惶呼叫,亂成一片。林孝廉忽見一個少婦,只穿內衣短褲,從樓上墜入船中。林孝廉見少婦衣不蔽體,急忙把自己的狐皮長袍拿過去,給她蓋在身上。又叫人把她扶進船艙休息。自己則挑燈站在船艙外面,守護著她。
  • 雷州半島南渡河畔小鎮窯家墟的各色小人物,在國家各項運動對個人命運深刻影響下,展現堅強生存的意志。(fotolia)
    徐生原可考上狀元第一名,但因他背女子過河時吟誦的詩句,流露出不正的想法,他中第一名狀元的資格便被褫奪了……
  • 上天慈悲祐護眾生!歷史上留下的行善避疫的實例,留下的如劉伯溫《救劫碑文》的大預言,都是在人間最大劫難的當下,神給人的慈悲指引!
  • 宋朝文學家洪邁有一巨著《夷堅志》,寫作了四十年(1162年—1202年,始刊於紹興末年,停筆於嘉泰二年壬戊),記述了宋代城市生活、人文掌故、奇聞趣事等等。他的朋友余文特曾經告訴他一件四歲兒知曉自己輪迴轉生的奇事,他也記載在此書中,彰顯輪迴果報的存在,給世人指引善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