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莫要為物役

作者 : 無思
font print 人氣: 116
【字號】    
   標籤: tags:

新年前幾天,家人購置年貨,我力說過年不妨稍寬餘點,但大體夠用就行,不要買的太多。家人說,大過年的,東西只能多不能少,家家如此。勸說無果,年貨自然就買的多了。

東西多了,尤其是吃的東西多,這麻煩跟著就來了。大年初三,就開始計劃消費(吃),今天解決啥,明天解決啥,總之,不能長期存放的東西,一定要在有味(壞)之前解決掉。

偏偏新年期間食物豐富了,胃口反倒不佳,面對那些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東西,也只好「努力加餐飯了」。那些食物們,不言不動間支配了我們的食譜,影響了我們的情緒。忽然就想起一個古詞來:心為物役。這幾天的生活經歷,就是一份現實的體驗。

記的有這麼一個故事:在海邊漁村有倆個漁夫,一個勤勞精明,一個懶惰散淡。勤勞的漁夫早出晚歸,終年不願休息;而懶散的漁夫每天出海打點魚就回來,把魚賣掉後,躺在柔軟的沙灘上舒舒服服曬太陽。

有一天,懶散的漁夫問勤奮的漁夫說:「你天天這麼忙碌為啥呢?」答道:「掙錢買船。」「買船以後呢?」「買大船。」「有大船以後呢?」「買更多的大船。」「再以後呢?」「我就退休不幹了,天天躺在沙灘上曬太陽。」「你看,我現在不就天天曬太陽嗎?」 勤勞的漁夫無語。

故事聽起來好像有點消極,但其中包含的道理卻值得所有人深思。人生的目的是甚麼?人到底需要甚麼樣的生活?勤勞的漁夫忙碌一輩子轉了一大圈,只為了享受陽光和沙灘,而懶散的漁夫在日常生活中就已經擁有了,那勤勞漁夫忙碌的一生是不是有點盲目?是不是有點可悲?

很多很多時候啊,我們真的是在盲目的生活,為了名聲,為了利益,為了情慾,為了物質上的占有,甚至是為了一口氣,而從來沒有認真考慮過,這些東西到底對於自己的身心有何益處。

現在的物質生活算是相當豐富了,燈紅酒綠紙醉金迷,可是,人們在這豐富的物質享受之中,卻不知不覺淪為物質的奴隸。車奴、房奴、色奴、欲奴、錢奴、權奴……,看大街上熙來攘往的人群,有多少不是物質的奴隸?有多少還能夠留存一份理性的自覺?

道家講究返本歸真,認為返本歸真才是生命的最終目的,才是生命的最終歸宿。請問,你可曾思考過本、真的意義?可曾想過如何才能返本歸真?

不為物累,不為形役,身在紅塵中,心卻安詳淡然無掛無礙逍遙自在,這樣的生活,你想過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蘇軾學識淵博,熟諳儒家、佛家經典,其詩、詞、散文、書法、繪畫等藝術獨樹一幟,自成流派,皆具有極深的造詣,後人稱其「詩、書、畫」三絕。他強調為文需「明道」、「致用」 、「有補於世」,並說「吾所為文必與道俱」。蘇詞風格多樣,拓展了詞境,創立了豪放恢宏的詞風。
  • 陸遊是南宋時傑出的詩人、詞人,他自幼學習儒、道經書,後來又研習佛典,在他的一生和他九千多首詩詞中,始終貫穿著憂國憂民和「氣吞殘虜」的精神,從而形成了他詩歌創作的顯著特色。
  • 漢代的上黨人鮑宣,字子都,在年輕時,擔任過上計掾的官職。有一次,他在路上,遇見一個書生,獨個兒趕路。他見到鮑子都以後,就和鮑子都結伴同行。在路上,書生突然得了心痛病,子都下車為他按摩,但他還是很快就死去了。
  • 人類文明之發展,縱向而成人類歷史,橫向演出文明眾部。蓋如上章所述,人類歷史始於神跡,發展運化皆由天意。而此一章則是對人類文明做一橫向之論述,所謂文明眾部者,諸如文學、哲學、科學、藝術、雜技、百工等,雖汗漫無邊,看似互不關涉,實則有一主脈可尋,或曰人類文明既為神傳文明,則不唯文明縱向之歷史出於神傳,而文明橫向之眾部也必然在諸天之下有以神會而彼此相通。
  • 伊尹擅長用草藥為人治病,藥到病除,人稱活神仙。
  • 先聖有云: 「巧言令色,鮮矣仁!」《詩.小雅.巧言》:「蛇蛇碩言,出自口矣;巧言如簧,顏之厚矣。」晉人郭璞說:「佞人似智,巧言如簧。」《顏氏家訓.名實》中講:「誠於此者形於彼,人之虛實真偽,在乎心而不在乎跡,但察之未熟耳。一為察之所見,巧偽不如誠拙,承之以羞,大矣。」
  • 仰觀茫茫宇宙,諸天文明流布人間,興衰起滅有如昨夜之星辰,有如今日之中天,惟有華夏文明,上可述及宇宙洪荒之世,下可緣跡百年咫尺之間,五千年延綿不絕。此文明托根中土,號為中華,四夷以其為中原,海外稱之為中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