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 大暑

【文史】大暑溽暑清補養生 大雨時行驚洪災

作者:容乃加

每年的7月22至24日之間 ,太陽達到黃經120度時,即為「大暑」節氣。臺灣名中醫師胡乃文表示,「大暑」節氣除了太陽光直晒的熱,還有隱伏在地裡面蒸出來的熱, 所以「大暑」節氣是一年當中最熱的時候。胡醫師還提出夏季習俗該注意的地方,提醒民眾要小心中暑,並分享寶貴的中醫養生之道。(Fotolia)

font print 人氣: 1215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中表現天候氣象的一個節氣,在「小暑」過後15天登場,一般在陽曆722日到24日間,當太陽運行到黃經120度時交節。小暑以後,有一天熱三分的說法,到了「大暑」,對中國大陸華中、華南一帶來說,也就是年中最熱的時節登場了。大暑也是夏季最後的一個節氣,大暑的物候現象將持續15天,大暑之後,就是立秋了。

大暑物候

「土潤溽暑」、「大雨時行」是大暑的物候表現,濕熱蒸郁,讓人汗流浹背、揮汗如雨。這樣暑熱郁郁的時日也是喜溫的農作物迅猛竄長的時節。俗諺云:「大暑熱不透,收成就不夠」,表示大暑該熱不熱是氣候不順的現象,該年的收成可能就不好。

大暑常伴著猛烈的雷陣雨,迅雷中不及掩雨,陣雨來得猛去得也快,霎時一場大雨後暑熱也稍稍消去幾分。台灣俗諺有一說:「大暑熱不透,大水風颱到」,意思是大暑時節不甚熱,其後恐將有颱風來襲,要慎防。

大暑節氣中的保健

大暑跳

大暑天熱,身體裡的陽熱之氣也最旺盛,在大暑這一天輕鬆地跳一跳,俗稱「大暑跳」,可以刺激腳底穴道,趕跑體內累積的寒氣,讓血液循環更好。作法就是赤腳彈跳,想像自己腳底下好像裝有一付彈簧,身體跳起來觸地後,就又彈起來,好像彈簧的彈跳一般。輕鬆跳一跳,避免過猶不及喔!

大暑養生排溼熱

大暑雖然天候溼熱難耐,然而這時也是清除體內溼熱、濁熱的好時節。清除溼熱不是來一杯冰品、冷飲消暑,實際上,冰品、冷飲對排除溼熱並不好,過量反而導致燥熱危害身體健康。大暑排溼熱的養生作法採「清補」,補充具有清熱、解毒、退火的食品,如夏季盛產的苦瓜、冬瓜、絲瓜、西瓜和綠豆等等,都是「清補」的好食材;另外紅豆、薏苡仁等則是排出體內溼熱的良品。中國的醫藥書中,如撰成於萬曆六年(1578年) 的本草綱目,匯集了明朝以前的藥學研究大成,對食療養生食材有豐富的研究記載。

冬病夏治 調理養生

中國的調病、養生文化中有「冬病夏治」的說法。身體虛弱患有冬季慢性病的人可以把握陽氣興旺的大暑節氣前後的「三伏天」調理身體、增強身體的陽氣,防治冬天的慢性病。今2016年的三伏天之期間共有40天,從717日「入伏」,到825日「出伏」。 大暑節氣落在入伏之後、727日的「中伏」之前。

大暑前後極端天候的警訊

大暑是一年中氣候最熱的時節,也是雷陣雨的形成最迅猛的時節,天氣的異常變化在此節氣前後也表現得極為明顯。

世界氣象組織(WMO)在今(2016)年721日表示,陸地和海洋6月溫度創下連續14個月新高,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也創新高,使全球暖化問題進一步加劇,今年夏天特別熱,地球將迎向史上最熱的一年, 同時,會伴有極端的降雨現象。

從真實發生的情況看到,720日,中國北京遭遇極端暴雨,平均積水1.5米 ,房山北窖更達3.9米,北京到處「看海」。在此之前,河北省 18座水庫提閘泄洪 ,有些地區的雨量達「百年一遇」超水準。

719日,山西省全省119個縣市中已有109個縣市出現降雨,其中34個縣市出現暴雨。山西省太原水患嚴重,積水達到齊腰深度。在7月初長江、漢江江水暴漲,在兩江交彙的龍王廟險段,江水已經漲上觀景台,武漢三鎮受到洪水之困。

天候的極端化、大暑節氣前後極端降雨的現象,是伴隨著高度工業發展、人口與城市密集發展中,人類不能不重視、不能不嚴肅面對的攸關生死的氣候變遷課題。年中逢大暑這節氣,提醒人類環保意識、實踐環保生活,成了應時應景的當務之急,因為人類取用環境所造成的一切改變或破壞,在人與外物間形成了環環相扣的因果循環,都會還回到人類的身上。@*

責任編輯:方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其氣候特徵是:“鬥指丙為大暑,斯時天氣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正值中伏前後,在我國很多地區,經常會出現攝氏40度的高溫天氣,在這酷熱難耐的季節,防暑降溫工作不容忽視。
  • 【大紀元7月2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趙曉慧台北25日電)季節進入一年之中最熱的節氣「大暑」,專家建議調養精神、保持心平氣和,飲食清淡多樣,健脾養胃,體質寒涼者應戒除冰冷飲食。
  • 每年的7月23日或24日,太陽達到黃經120度時,即為「大暑」節氣,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名中醫師胡乃文接受記者採訪表示,「大暑」節氣除了太陽光曬的熱,還有地裡頭蒸出來的熱,所以「大暑」節氣是一年當中最熱的時候,他提供夏季習俗該注意的地方,提醒民眾要小心中暑,並分享寶貴的中醫養生之道。
  •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它是按照中國古代的「干支紀日法」確定的,每年夏至以後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合起來稱為三伏。「三伏天」雖然悶熱潮濕,容易引發各種夏季流行病,但同時也是進補養生的好時節。
  • 7、8月份進入三伏天以來,高溫強勁持續,一不小心就可能中暑。紐約市衛生局日前發布避暑細則,提醒民眾應避免曝曬於高溫之下,謹守「保持涼爽、補充水分、提高警覺」等三大預防中暑要訣。紐約探訪護士華埠退休居民社區服務27日也在中華公所辦講座,介紹防暑降溫三秘訣。
  • 在秋冬季常見的鼻子過敏、呼吸道疾病,如何根除或減緩?一種傳統的中醫,療法──「三伏貼」,運用夏季陽氣最旺的「三伏天」為人體進行調養,提升免疫力,就能遠離秋冬的不適。
  • 7月6日至8日,節氣進入小暑,小暑過,一日熱三分,是說小暑後天氣一天比一天熱。除了熱,此時期的雨量也很充沛,農作物已進入成長的黃金期,但人的食慾隨著氣溫的升高開始減退,因此飲食上建議以清熱消暑、清淡芳香來刺激食慾、幫助消化。
  • 近期,武漢一度幾乎全城被水浸,一夜間成為澤國。武漢連年內澇及水災未見改善,終於引爆當地民眾怒火,直指武漢已「全城告急」,要求官員出面承擔責任。在民眾與媒體深挖後,大陸城市唯GDP發展政策被發現是禍首,而這是江澤民掌權後的遺禍。
  • 每年一到三伏天季節,許多人「苦夏」,食慾不佳,精神不振。建議可以嚐試以下的方法,幫您愉快地渡過盛夏季節。2016年的三伏天總共有40天,其中7月17日「入伏」,7月27日「中伏」,8月16日「末伏」,8月25日「出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