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寶級工藝 戈布蘭掛毯及家具廠(上)

作者:周容
《1667年10月15日路易十四視察戈布蘭工藝廠》,1680(VISITE DE LOUIS XIV À LA MANUFACTURE DES GOBELINS, LE 15 OCTOBRE 1667.)(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874
【字號】    
   標籤: tags: , , , ,

 源頭

織毯工藝歷史悠久,自遠古人類通曉編織技術時就開始存在,只是隨地域和功能不同而各有面貌。有鋪在地面的,有掛在牆上的,有作為屏障或隔間的。開始多以羊毛、棉線等為材料,主要作為保暖、禦寒之用,後來又增加了裝飾的功能。例如古代歐洲石造建築內,地面、牆壁冰冷而堅硬,覆蓋上掛毯之後,既阻隔了寒冷又裝飾了單調的壁面,大大增添了生活空間的溫馨與舒適感。特別是掛毯,隨著時代發展與品質的追求,圖案愈見絢麗多彩,織工愈發繁複講究,材質上增加了絲綢甚至金線、銀線等,華麗精緻的掛毯終成為貴族富人享有的奢侈品。由於掛毯不是死板地固定在牆壁上,可以伴隨著主人遷移或旅行,屬於非常實用而體面的私人家產。

在宗教領域,掛毯也扮演重要角色。中世紀的教堂與修道院中,就經常以掛毯用於重要慶典的排場裝飾,有時作為唱詩班的襯托,有時也作為聖座的帷幕以凸顯其尊榮。除此之外,掛毯上以聖經故事或聖徒事蹟為題材的圖樣,對不識字的信眾還能起著教化作用。

掛毯的裝飾圖樣經常帶有故事性或宣傳性,因此圖案中除了敘事性的人物、作為裝飾背景的花草動物,也經常融入象徵意涵圖樣或君王貴族的紋章、家徽等標誌。掛毯圖案也與繪畫發展同時並進,因此在文藝復興時期,掛毯不僅繁複多彩且已成為逼近油畫寫實效果的高難度藝術。有不少藝術大師直接參與設計(註1),也有些掛毯以繪畫名作為範本進行複製,大大提升了掛毯的藝術價值和地位。掛毯不僅廣受豪門權貴青睞,也成為權勢及財富的表徵。

戈布蘭掛毯(註2)織造廠(Manufacture des Gobelins)

今日戈布蘭工藝廠已經擴增,在附近新建了大樓,在內設立的各個工作室繼續這些手工藝的承傳。圖為在原址設立的戈布蘭博物館。(攝影:子銳╱周容提供)

歐洲掛毯工藝(Tapiserie)始自寒冷的北方,首先在紡織業興盛的法蘭德斯一帶蓬勃發展,文藝復興時期已出現了不少令人驚豔的名作,如1525年於布魯塞爾製作的「大衛王與巴氏芭」系列。法國掛毯也有悠久的歷史,自中世紀以來也有安如公爵路易一世訂製的巨幅《啟示錄掛毯》系列、與作者不詳的《淑女與獨角獸》等出色的作品。亨利四世時期,對法蘭德斯藝術情有獨鍾的王后瑪麗.美第奇,特別請來法蘭德斯的掛毯織工,在戈布蘭染坊租用廠房 (註3),專為王室製作掛毯。到法王路易十四時期,在財政大臣柯爾貝的政策推展下擴大規模,最終成為享譽國際的法國國寶級工藝產品。

「大衛王與巴氏芭」(Tenture de David et Bethsabée)故事是1525年於布魯塞爾製作完成的一系列十幅華麗掛毯。目前收藏於法國伊匡城堡(château d’Écouen)的文藝復興國家博物館。( Musée national de la Renaissance)。(公有領域)

戈布蘭原為一位來自漢斯(Reims)的染布工匠(Jehan Gobelin),於1447年來到巴黎,落腳在聖馬賽區附近的塞納河的支流碧耶夫(la Bièvre)河畔成立染坊。當地集中了許多掛毯紡織、布商和漂白工坊等業者,共用著這條目前已經地下化的小溪流。戈布蘭染坊是以獨家秘方染出的鮮明紅色而知名。位於今日巴黎十三區的戈布蘭掛毯製織造廠,就是當年路易十四命財政大臣柯爾貝(Jean-Baptiste Colbert)將亨利四世時代租用的染坊原址買下,將掛毯織造與家具製作合併而成的室內裝飾工藝廠。國王指派兼具藝術才華與管理能力的首席畫家查理.勒布杭(Charles Le Brun)擔任總監,負責設計與監督製造。因此織造廠的庭院中還佇立著柯爾貝與勒布杭兩大功臣的雕像,而勒布杭當年居住的整棟樓房則讓位給今日的機構負責人了。

左圖:Gobelin 廠內中庭設有勒布杭紀念雕像。(周容提供)
右圖:勒布杭(Le Brun)故居的外牆上有展示掛毯的掛鉤。(周容提供)

在勒布杭故居的外牆屋簷下方,橫列著一排掛鉤。這是每當路易十四親自來到戈布蘭織造廠視察時,為國王展示新完成的壁毯所用。因此國王穿越中庭時,會看到掛在牆上的整排壯麗的壁毯;在國王離去之前,工作人員又要儘快換上另一批新掛毯。這樣,國王一來一回就會看到兩批不同的精美成品。

《1667年10月15日路易十四視察戈布蘭工藝廠》,1680(VISITE DE LOUIS XIV À LA MANUFACTURE DES GOBELINS, LE 15 OCTOBRE 1667.)(公有領域)
勒布杭設計的《1667年10月15日路易十四視察戈布蘭工藝廠》掛毯草稿。(公有領域)

一幅由勒布杭設計的《路易十四視察戈布蘭工藝廠》掛毯或許為我們提供了當時的忙碌而熱鬧的場面。畫面左邊,身著紅色禮服的路易十四由兩個隨從陪同,正聆聽著財政大臣柯爾貝為他介紹工藝廠情況;畫面中央,工人們忙著搬出最好的家具成品向國王展示:有鑲嵌彩色圖案的桌子,雕飾華麗的大理石腳座,花園用的大瓶飾……右方工作人員正拿出捲成軸的掛毯,後方工人們則忙著布置壁毯以展示他們努力工作的成績。

這幅掛毯附屬於《國王的故事》十四件大型掛毯的其中之一,目地在宣傳國王的軍事、民事和外交成就。而國王對戈布蘭廠的造訪凸顯了一個君王的眼界與時代觀,並善用藝術成為政治交流的利器。在君主集權的背景下,王家等同於國家,國王處中景一側卻主宰著整體;前景忙碌的景象,對應著實現中在路易十四統治下法國充沛的創造力與繁榮奢華。戈布蘭也因而成為歐洲人心目中法國掛毯的代名詞。

當時戈布蘭有將近250位工匠,包括織工、刺繡工、金匠、鑄造工,版畫工和染色工同時在廠內工作。而在國王買下了整個織造廠後的30年間,織造廠共生產出775件掛毯,其中包括有名的「亞歷山大的故事」。

《亞歷山大凱旋進入巴比倫》掛毯,原稿為勒布杭油畫作品。(公有領域)

由於路易十四興建凡爾賽宮的財務問題,戈布蘭廠於1694年一度關閉,但於1697年重新開放,產品主要仍提供給王室,而柯爾貝另在博偉(Beauvais)(註4) 設立掛毯廠,主要賣給私人,並大量外銷與法蘭德斯產品競爭。(未完,待續)

(註1):在梵蒂岡的拉斐爾就曾為教宗里奧十世繪製聖經故事作為掛毯的圖稿。
(註2):Tapiserie(英tapistry)又譯掛毯或掛氈。戈布蘭又譯哥布蘭、哥白林。
(註3):織造廠位於來自漢斯(Reims)的染布工匠戈布蘭(Jehan Gobelin)的染坊舊址,因此沿用了Gobelin的名字。戈布蘭染坊是以獨家祕方染出的鮮明紅色而知名。
(註4):博偉(Beauvais)工廠由柯爾貝(Jean-Baptiste Colbert)於1664年創建,目的是與法蘭德斯的掛毯工廠競爭,以滿足其重商主義政策的要求,並通過在水平織機上生產掛毯來減少進口。戈布蘭掛毯主要供應王家所用,而博偉廠的市場目標是提供給私人。@*

──轉載自Artium 藝談 #

(點閱【藝談】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王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由甘肅民間藝人歷時6年手工編織的真絲掛毯(清明上河圖)日前在蘭州亮相。
  • 有些人喜歡收集郵票、標籤或火柴盒、等小玩意兒,而法王路易十四喜歡收集的東西就有點沉重了。他喜歡收集「城市」!他不只是攻占它們,還想把它們永遠保存在眼前 。
  • 法國凡爾賽市政廳(Ville de Versailles)官方YouTube頻道近日發布了一段由無人機拍攝的5分鐘視頻,帶觀者從嶄新的角度領略凡爾賽宮與周邊花園的古典設計之美。
  • 文藝復興繪畫中出現的Cangiante(換色法)、Chiaroscuro(明暗對照法)、Sfumato(暈塗法)和Unione(統合法)這四種風格迥異的繪畫技法被後世廣為流傳,許多藝術巨匠都曾經出神入化地運用它們創造出輝煌而美麗的藝術珍品。
  • 羅東林管處與根源結合國產材及國際製琴名師的手工烏克麗麗&西班牙傳統手工吉他製作課程再次熱情推出。西班牙傳統手工吉他製作8月4日至12日(共9天)、傳統手工烏克麗麗製作7月27日至29日(共3天)。
  • 華貴典雅、盛行北歐的緙絲壁毯這種藝術形式塑造了文藝復興和歐洲的精神內涵。
  • 知名藝術史家、書畫鑑定家傅申教授於16日辭世,為緬懷他在學術上的成就,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將於4月26日至5月25日推出「傅申教授古書畫題跋紀念展」的繪畫篇,之後於5月31日至7月2日展出書法篇,歡迎民眾前往參觀。
  • 「尋找國寶新感動!」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推出「沉浸故宮數位展——捕捉靈光:尋找新感動」新媒體藝術展,結合投影、互動科技與沉浸式劇場等創新體驗,全新演繹故宮《谿山行旅圖》等經典文物。故宮歡迎民眾闔家蒞臨參觀,感受藝術的靈光。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表示,四月春暖花開,正是春遊好時節,故宮北部院區推出第二季「國寶聚焦」等珍品,邀請民眾品味書畫雅趣,共享春日美好時光。
  • 「情」字是描述心的距離,舉凡君臣、師生、親子、手足、夫妻、知己及陌路、神凡,都有情的展現空間。故宮南院「翰墨空間–故宮書畫賞析」12月30日起以「情為何物」為題展出26(組)件書畫,呈現人世間不同情感的面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