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生輝 千古美談──「一字師」典故

道井然 整理
在中國文學史上,文人作文賦詩,在詞語上千錘百煉,畫龍點睛,一字生輝的故事層出不窮,千古流傳成為美談。(Fotolia)
font print 人氣: 899
【字號】    
   標籤: tags: ,

「一字師」之所以可貴,是因為一字之易使詩文集才思、意義、詩韻、境界為一體,將佳作提升為精品。劉勰在《文心雕龍‧煉字》中說:「故善為文者,富於萬篇,貧於一字。」袁枚在《隨園詩話》中說:「詩改一字,界別人天,非個中人不解。」

在中國文學史上,文人作文賦詩,在詞語上千錘百煉,畫龍點睛,一字生輝的故事層出不窮,千古流傳成為美談。

前村月落半江水

高適,字達夫,德州蓨(今河北景縣)人,他是唐代的傑出詩人。早年久留邊疆,熟悉軍事生活,所作多邊塞詩。其詩大多意境雄渾,情調蒼涼,間有清麗俊秀的詠景佳作。

一天,高適赴外地視察,路經杭州清風嶺,觀月賞景,詩興大發,就在僧房裡寫了一首詩:「絕嶺秋風已自涼,鶴翻松露濕衣裳;前村月落一江水,僧在翠微角竹房。」寫完他就繼續趕路。途經錢塘江時正值月落,高適細看江潮,發現月落時,江潮隨風而退,只有半江之水。他想到自己用「一江」之水來描寫月夜之時的江潮,顯然不符合實際情況,便在視察歸來時,專門去僧房改詩。

可是,一踏進房門,便看見這句詩已被人改過來了。高適感到很納悶,忙問是誰改的。僧人告訴他,在他去後不久,有一官員從此路過,偶然看見了這首詩,連聲讚歎,但惋惜詩中的「一」字用得不如「半」字準確,便不待作者回來相榷,逕自給它改了。

高適暗暗稱奇,心想:「這人真是我的一字之師!」(《堅瓠集》)

僧敲月下門

唐代詩人賈島有一首題名「題李凝幽居 」的五律詩:「閒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一天,賈島在京城長安走訪友人李凝未遇,騎著毛驢在街上行走,隨口吟成這首詩,其中兩句是:「鳥宿池中樹,僧推月下門。」賈島覺得詩中的「推」字,用得不夠恰當,想把「推」字改為「敲」字,但一時不知哪個字好。

於是,一面思考,一面用手反覆做著推門和敲門兩種動作。街上行人看到賈島這種神情,感到十分驚訝。詩人賈島也因注意力過於集中,衝撞了京兆尹、著名散文家、詩人韓愈的轎子,隨即被人押至韓愈面前。 賈島慌忙向韓愈賠禮,並將自己剛才在驢上所得詩句,因斟酌「推、敲」二字,專心思考,不及迴避的情形講了一遍。

韓愈聽後,深思片刻後便說:「敲」字好!在萬物入睡,沉靜得沒有一點聲息的時候,敲門聲更是突顯夜深人靜。」賈島連連拜謝,把詩句定為「僧敲月下門」了。(《苕溪漁隱叢話前集》)

文學上常用的「推敲」一詞,就是根據唐朝詩人賈島錘煉詩句的故事引申出來的,並一直沿用至今。

春風又綠江南岸

宋代詩人王荊公的「春風又綠江南岸」句原為「春風又到江南岸。」後經他人提示改「到」為「綠」,增色不少。(《容齋續筆》)

范仲淹的「一字師」

宋朝文學家范仲淹,非常敬仰東漢名士嚴子陵,於是寫了一篇《嚴先生祠堂記》,原文中有這樣幾句:「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長。」

一天,范仲淹把此文給朋友李泰伯看。李泰伯讀後,覺得「先生之德」的「德」略嫌直白淺狹,把「先生之德」改為「先生之風」更好。從意義而言,「德」義狹窄,「風」義廣泛;從音韻而言,「德」 字短促低沉,「風」字遠達響亮。

范仲淹反覆對比吟誦,果然味道大不相同,不住點頭,幾乎就要下拜李泰伯。(《容齋五筆》)

「風」不但有「風傳千里」、「風流千古」的意味,而且條理自然,韻律和諧。相比之下,「先生之風」意味更為深遠,更能表達出對嚴子陵高山仰止的崇敬之情。

地濕厭看天竺雨

古代詩人不僅用字嚴謹,互相切磋。而且也善於觀察生活,向民間學習。元代蒙古族詩人薩都剌,字天錫,號直齋,雁門(今山西代縣)人,詩作風格清婉,多寫自然景物,間或寫民間疾苦,著有《雁門集》。他曾寫過兩句詩:「地濕厭聞天竺雨,月明來聽景陽鐘。」自以為是得意之作,但一位鄉村老叟讀後不以為然。

薩都剌聽說後,專程上門請教。老叟直言道:「詩中前句用『聞』,後句用『聽』,字雖有異,卻皆隱『耳』意,犯了作詩的大忌。唐朝詩人有『林下老僧來看雨』之句,不妨將『看』字借來一用。」薩都剌把「聞」雨改為「看」雨後吟誦玩味,覺得摹景狀物更具聲色,大為歎服,急忙施禮道謝,拜老叟為 「一字師」。(《元詩紀事卷十五》)

前村深雪裡 昨夜一枝開

唐朝和尚齊己喜歡作詩,寫了首題為「早梅」的詩,其中兩句是:「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一天,他遇到當時很有名氣的詩人鄭谷,就取出這首詩來請教,鄭谷看罷建議將詩中「數枝」改為「一枝」。

改後的「一枝」成為全詩的點睛之筆:梅花開於百花之前,是謂「早」;「一枝」又先於眾梅悄然獨放,刻畫出早梅傲雪吐豔、凌寒飄香的品性,更顯此梅的非同尋常。齊己豁然開朗,對鄭谷非常欽佩,尊鄭谷為自己的「一字師」。(《唐才子傳》)@#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明代萬曆年間的《增廣賢文》有句名言:「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古書《壽康寶鑑》中的「福善案」記載了很多守戒拒淫而在科考中速得福報的故事。讓人看到「拼功業」和「道德實踐」的密切關聯。古人講的「積德」、「積陰德」,其言不虛,有德的人生才有福,可不是空話啊。
  • 「為政以德」的內涵是很深、深廣的,包含了前一篇中孔子所講的「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本章,孔子沒有具體解說什麼是「為政以德」,而是打了一個比方:君王自己像北極星一般安居其所,別的星辰就都井然有序地環繞著它。
  • 紅樓夢這本書成書的緣起,是聖主康熙皇上賜的這一場富貴。紅樓夢這本未能完成結局的書,這本自傳性質的小說,對應的康熙雍正年間江寧織造府的興衰景況,都是有史料可查的。榮國府,寧國府最早的主人,榮國公和寧國公,從小說內容「焦大跟著太爺出兵」這一細節,結合歷史背景來看,應該是清兵入關時,隨著滿洲人一起入關的那批漢人,類似於大清的開國元勛范文程(范仲淹後人)這樣的漢人。
  • 明代《耳談》作者王同軌的街坊林廣兒的殺妻事件,鑽法律漏洞逃過刑罰,在當地引起不平的鳴冤聲震天價響,而最後的結局,更讓人心震動不已。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這體現了孔門教學的一個根本特點:「求諸己」, 即向內求,所謂「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在處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慍」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養,在寂寞中成就事業。
  • 在無神論者看來,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其實在傳統文化裡,披露了很多人死後的去向,有的人甚至還去了天堂擔任神職。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主角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間新城(現杭州市富陽區一帶)秀才姚中。
  • 明朝時期,浙江嘉興府李定在人們眼中是一個真正的正人君子,但他的科考之路卻不順利,十幾年屢考不中,就在他已經慢慢放下了對功名的執著時,人生路竟然起了大翻轉!他是怎麼積的陰德呢?
  • 孔子因材施教,引導子貢向前走——「貧而樂,富而好禮」。「貧而樂」,樂什麼?樂道。孔門弟子中有個典範——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既然顏回做到了,說明「貧而樂」的目標不是高不可攀、虛無縹緲的,這是勉勵子貢。
  • 震區有個小山村,愛好秦腔的村民每晚都聚集在一孔大崖窯內排戲,場面分外熱鬧,有個三四歲的小男孩,非纏著爺爺領他去看戲,爺爺背著孫子剛擠入窯內,還沒看清演的是啥戲,孫子卻又說害怕,鬧著要回家。爺爺拗不過孫子,帶著孫子轉身剛出了窯洞,地面就突然抖動,崖窯瞬間垮塌,演戲看戲的幾十人無一生還。
  • 怎麼才叫做「好學」呢?本章講了三條。 首先,「食無求飽,居無求安」。食求飽、居求安,人之本能。但是,很多情況下,食不飽、居不安,你將如何?對君子或立志做君子的人來說,因為一心追求自己的志向,就顧不得吃飽、顧不得安居了。如果一個人將吃飽、安居當作頭等大事,還能有鴻鵠之志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