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孝親者得神明護佑 逢凶化吉遇難呈祥

文/劉曉
宋高宗書馬和之繪圖《孝經‧庶人章》。(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815
【字號】    
   標籤: tags: , ,

先賢孔子曾言:「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意思是說,孝是德行的根本,一切教化都由此而生。古人重孝,言「百善孝為先」。孝順之人,也為上天看重,得神明守護。除了廣為流傳的「二十四孝」外,中國其它典籍中也記述了不少關於孝道的故事。

大火不燒寡婦家

乾隆庚子年(公元1780年),北京城前門外的楊梅竹斜街著了一場大火,火勢很大,燒毀了一百多間民房。然而,令人驚奇的是,大火過後,在瓦礫間卻有一間破房子巋然獨存,與周圍的殘垣斷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原來,這間破房子裡住著一位寡婦,她守護在生病的婆婆床前,即便在著火時,也沒有跑出去。這大概就是古人所說的「孝悌之至,通於神明」。

示意圖。圖為宋高宗書女孝經馬和之補圖上卷局部。(公有領域)

盲者墜井獲救 只因惦念老母

離清代大學士紀曉嵐家十多里的地方,有個姓衛的盲人。乾隆戊午年除夕前,他走家串戶彈唱辭舊迎新的歌,作為回報,每家都送了些食物給他。忙碌了一天後,他拿著這些食物往家趕。

沒料到,半路上一不留神,他掉入了一口枯井中。可憐的他,身處荒山曠野,加上除夕將至,家家守歲,路上基本看不見行人,再怎麼呼救,甚至嗓子也喊啞了,也無人聽見。好在井底氣溫高,又有隨身的食物可以吃,渴了可以吃點水果,就這樣存活了好幾天。

一天,一個叫王以勝的屠夫趕著一口豬回家,離枯井大概半里路時,忽然牽豬的繩子斷了,失去了束縛的豬遂撒歡在田野中狂奔,結果也失足掉進了井中。

等王以勝用撓鉤把豬鉤上來後,發現了氣息尚存的盲人,於是也將其救了上來。照理說,枯井並不是王以勝的必經之路,而他被引到這裡來,一定是上天驅使的吧。

示意圖。圖為明仇英畫二十四孝《朱壽昌棄官尋母》局部。(公有領域)

紀曉嵐故去的哥哥晴湖曾向衛姓盲者詢問過井中的情況。盲者說,當時自己萬念皆空、心如死灰,只是惦記著家中臥病在床的老母親,還等著兒子回來奉養自己呢。如今,她恐怕等不到兒子了,或許也已經被餓死了。想到這裡,突然覺得肝膽欲裂、痛不欲生。

晴湖認為,正是這一念,王以勝拴豬的繩子才會突然斷裂,盲人才會得救啊。

媳婦捨身救婆婆 死後成仙

清朝乾隆年間,在一個叫褚寺村的地方發生了這樣一件事:一位農婦與婆婆住在一起,一天夜裡,突然下起大雨來,牆上的泥土撲簌簌落下。農婦聽到聲響,趕忙起來,用自己的脊背頂住就要倒塌的牆,同時高聲呼喚婆婆起來。婆婆醒來後,急忙往前爬,竟然掉到了炕下。這時候,土牆猝然倒下,農婦被壓在下邊,她的屍體正好倒在婆婆剛才睡覺的地方。

這是一位真正的孝婦。因為她出身卑賤,所以沒有人把她的事蹟報告給官府,她的名字也就沒有留下來。

示意圖。圖為元《四孝圖》局部,講述王武子之妻割股作羹湯,治癒婆婆的寒疾。(公有領域)

相傳農婦死後,她的婆婆痛哭不止。一天,鄰居告訴她的婆婆:「昨夜夢見你的媳婦,鳳冠霞帔,她讓我給你捎個話:『請婆婆不要再整天哭泣了,因為我代婆婆死,我已經做了神仙。』」後來又有幾位鄉人也告訴婆婆,他們也做了同樣的夢。

有人說,如果農婦果然成仙,為何不託夢給自己的婆婆,而是通過鄰里之口減緩婆婆的哀痛?難道是他們串通一氣來安慰婆婆?紀曉嵐則認為,凡是忠孝節義之人,故去後都會成神的。天道昭昭,許多事情的結局都已加以印證,鄉鄰做了同樣的夢,是可以相信的。「人心以為神,天亦必以為神矣。」@*#

參考資料:《閱微草堂筆記》

責任編輯:李婧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茂陵劉郎秋風客,夜聞馬嘶曉無跡。畫欄桂樹懸秋香,三十六宮土花碧。魏官牽車指千里,東關酸風射眸子。空將漢月出宮門,憶君清淚如鉛水。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波聲小。」雖然很多人對這首《金銅仙人辭漢歌》未必熟悉,但對「天若有情天亦老」這千古名句一定耳熟能詳,而這首詩的作者正是唐代天才詩人李賀,他為後世留下的名句還有「黑雲壓城城欲摧」、「雄雞一唱天下白」等。
  • 唐朝中葉,都城長安西市中有一位名叫宋清的藥商,名聞長安城,當時長安坊間有這樣一句話:「人有義聲,賣藥宋清。」身為一名普通的藥商,他緣何能獲得如此高的評價?
  • 唐朝中葉,貝州清陽(今河北清河)有一宋氏人家,世代書香門第,到了宋庭芬時,更是滿腹經綸,頗有辭藻。宋庭芬生了五個女兒,個個聰慧機靈,名字依次為若莘、若昭、若倫、若憲、若荀。
  • 有一天,一位面貌清瘦、兩鬢鬍鬚皆白的道士喬君,找到契虛並對他說:「你的骨相與眾不同,頗有仙家之氣,以後可以邀遊仙都。」契虛謙虛的說:「我本塵俗之人,怎麼可以去仙都呢?」
  • 古今中外的很多大瘟疫所造成的慘烈後果,讓人不寒而慄。然而,在這些大瘟疫中,仍有一些「幸運兒」平安走過。
  • 古往今來流傳著不少有緣之人遇仙的故事。唐朝玄宗開元年間,一個叫韋弇的讀書人,就有這不凡的經歷。
  • 有一種植物從中國的《詩經》產生的年代以來,就和一家的主婦發生了關聯,從而衍生出一些代稱母親的名詞。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名詞也是代指母親的,是什麼呢?
  • 在中國古代,「畫麟閣」或「入麟閣」代表著作為臣子的卓著功勳或最高榮耀。李白詩云「功成畫麟閣」,杜甫抒懷「志在麒麟閣」。這一典故因何而來?這要從漢宣帝甘露三年說起。那年,漢宣帝因匈奴歸降,回憶起輔佐有功之臣,於是命人在未央宮麒麟閣繪製了十一名功臣的圖像。
  • 本世紀罕見日食,世界唯一的全日食記者對日食如此反應?科學研究表明,觀看日食可以強烈影響人的心理,使人敬畏,激發原始的歸屬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