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

奧妙莫名中秋節神跡 搭起仙凡之橋

作者:容乃加
中秋節的一些神跡故事傳遞人間通仙界的啟示。 (pixabay)
font print 人氣: 2307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月到八月分外明亮,嫦娥在中秋分外牽情。

太空船登陸月球後,嫦娥奔月的古老傳說一夕破滅。然而,仙界時空的構成物質不同於凡界,又豈是凡眼隨意能得見的呢?凡人看不見並不代表仙界不存在。除了月宮和嫦娥,中秋節還有一些非凡的神跡,為中秋夜添加逸趣,為仙界與人間搭起了連通之道!

嫦娥奔月  凡界通神界

在上古的文獻紀錄中,像是夏代《連山》、商代《歸藏》都提到嫦娥奔月之事。嫦娥也叫恆娥,嫦娥的夫君是后羿(馮羿);嫦娥美貌溫柔又賢慧,母儀天下;后羿是夏朝時有窮氏的國王,神勇超人。

當時天上有十日,讓人間幾乎成為焦土,后羿神勇射下九日,為人民解決了困局。后羿曾往崑崙山請求西王母賜予不死之藥,西王母賜給他一份仙藥。這一份仙藥是凡界與仙界的連繫通道,不過只夠一人使用。後來,嫦娥服下仙藥而飄然飛升,成了月中仙。《歸藏》記載:「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藥服之,遂奔月為月精。」《連山》記載:「有馮羿者得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姮娥竊之以奔月。」歷史對姮娥「竊藥」,也有種種不同的解讀,或說嫦娥自己想要成仙,一人偷用了;或說嫦娥把藥分成兩份,但是后羿的卻打翻了,兩人悵悵然生別離;或說惡徒蓬矇混進宮要搶奪仙藥,嫦娥為了不讓惡徒得手,囫圇吞下了仙藥;還有說后羿射日之後,漸漸變得驕奢淫逸,嫦娥要阻止他無盡地殘害百姓,就把仙藥飲下了。

就這樣從夏朝以來,上下超越四千多年的歲月中,嫦娥奔月的故事給凡界打開了悲歡離合的情盒子,也穿越凡界和神界給凡人搭起一條「神往」的通道,留給人遐想,留給人悟道——為何古今之人一直追尋修仙得道、超脫凡塵之道?

追尋超脫凡塵是嫦娥奔月的一個啟示。(桃子/大紀元)

仙樂曉迷夢  天上紫雲曲

到了唐代,玄宗(民間戲曲稱唐明皇)上了廣寒宮的故事,讓後代對嫦娥奔月有了進一步的遐想。唐玄宗多次夢遊月中「廣寒清虛之府」——廣寒宮,看到了仙娥起舞,聽到了仙境悠揚樂曲,從而傳下了樂歌舞曲,後人在史冊上可以看到這些記載。例如,唐人柳宗元的《龍城錄》、唐代《開天傳信記》和晚明周楫《西湖二集》中都有類似的記載,後世也有戲曲代代搬演流傳。

唐玄宗鑄造的「千秋鏡」中就有「月宮鏡」,鏡的背面刻畫月宮的嫦娥、吳剛、桂樹和蟾蜍作裝飾。也是唐玄宗夢上月宮的一層展現。

柳宗元《龍城錄》記載,開元六年八月十五中秋月圓日,申天師在皇宮中施了道術,帶著唐玄宗和鴻都客騰雲上天,同遊月宮的「廣寒清虛之府」。在煙霧中,他們俯視廣寒宮有如巍峨王城,其間女仙們乘著白鸞,在廣陵大桂樹之下歡笑而舞,陣陣清麗的樂音一直傳送到他們耳際。次夜,唐玄宗想要再前往月宮仙府,但是無法如願,於是他回憶著仙宮素娥風中飛舞的模樣,還有當時聽到的音樂,編律成音,譜下一曲「霓裳羽衣舞曲」。曲樂清麗至極,古今無以復加,傳頌千古。

玄宗還曾經以擅長的玉笛吹奏《紫雲曲》,樂音清越優美,不同凡響,這也是玄宗另一次遊月宮後聽到的仙曲。晚明周楫《西湖二集》記載,八月中秋,月色皎潔,唐玄宗問身邊的修道高人葉法善:「可否到得天上賞月呢?」葉法善揮手從宮殿玉階前化出一條白玉橋,延伸到天際,對玄宗說「可去!」君臣二人同登上橋,很快就到了天上月宮。月宮裡高大的玉桂婆娑,充滿生意,那月宮的門楣寫著「廣寒清虛之府」六字金書。有數個仙蛾素衣吹奏《紫雲曲》、同舞《霓裳羽衣》之舞,美妙婀娜,風姿綽約!

玄宗聽到仙曲非常歡喜,他一向精通音律,一面聆聽一面速記下曲子的聲調節奏。到了半夜,葉法善說:「可以歸去了!」

當時月光溶溶景緻如晝,玄宗起了吹笛的雅興,然而他的玉笛留在長安寢殿中。葉法善向空長嘯一聲,玉笛隨即應聲到了手中。於是玄宗在白玉橋上吹了一首曲子,這時他俯視下界,看到的是潞州城。玄宗的手探入袖中,拿出了數文金錢隨手投向下界的城中,然後帶著一絲眷戀之情隨著葉法善緩步而歸。當他們回到皇宮後,那白玉橋也隱去了蹤影。

過了十天左右,潞州官府上奏,八月中秋有天樂臨城,同時降落金錢數文,一併上呈。玄宗一顧那數文金錢,果然是自己投下的。後代人一聽到玄宗流傳於世的仙界之樂《紫雲曲》和《霓裳羽衣舞》時,往往能遙想起廣寒宮的傳說,仙樂宛然是神界留給人間的半個開門的符契。

宋代趙伯駒 仙山樓閣(台北 故宮博物院提供)

夜空落桂子  中秋傳神跡

除了月宮仙曲,還有夜空落桂子,也是中秋節不同凡俗的奇蹟之一。在八月十五日這一晚,從皎潔的夜空中可能落下桂子來,杭州靈隱山就是其中的一個勝地。《杭州府志》記載著多起山寺僧人在中秋夜幸遇天降桂子的事蹟,那桂子來如落雨,大如豆、圓如珠,顏色白、黃、黑都有,帶有辛味。

除了僧人,品行高潔的人,也能幸會中秋桂子雨。晚明禮部尚書朱國禎的《湧幢小品》記載南宋紹定年間有「桂子落秋月」。那夜的中秋月色非常清亮皎潔,詩人舒岳祥(西元1256年中進士)在屋裡讀書,突然聽到屋瓦上傳來陣陣冰雹撒落的聲音。他的祖父開門察看,然後告訴他「此月中桂子」也。

朱國禎為人很有操守,和舒岳祥一樣坦率不阿,而他也有親遇桂子雨的經驗。有一年的中秋夜,他人在天台山,幸遇月中落下桂子來,他喚隨身童子撿桂子,得了二升之多。他說桂子大小如豫章子,無皮,顏色如白玉帶有雀卵紋,可咀嚼出芝麻氣味。他用拾得的桂子放枕頭裡,味道清芬襲人。中秋夜落下的桂子果然非凡種,一種即活,散落在磚縫間僅僅十日就能成樹,子葉柔長,到了冬天仍然長青不凋。

中秋夜落桂子可遇不可求。唐代詩人李白、白居易等都寫過中秋夜落桂子的詩,還有宋之問《靈隱寺》詩句「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為靈隱寺中秋夜月中落桂子留下註腳。宋代孔平仲也有詩記敘類似奇遇,詩序中說宋朝人張子明於中秋夜在廬山遇到桂子落於太平觀,鄉人都說這是豐年之兆。詩吟「誰撼月中丹桂枝,墮階圓實似珠璣。山中道士拾不盡,湖上仙人攜得歸。……」。

有詩人把偶然「桂子月中墮,當作瑤池靈藥」(清.金和《夢月夜遊筆架山歌》)。後代人也會在中秋夜遙想起「雲外天香,月中桂子,又做中秋。一曲霓裳,三聲玉笛,兩度嬉遊。」(明末淸初.陸求可《柳梢青(閏中秋)》),種種中秋節的神跡勝事,為何久遠以來能代代相傳呢?點點滴滴,莫不是教人勿忘了生命和仙界的連繫吧。

月中桂子落,乃可遇不可求的神奇事兒。(pixabay)

中秋觀潮  天語警示

還有一則中秋夜神奇事兒,和觀潮有關。漢代人就有中秋觀潮的雅興,漢代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加普盛行。「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其中杭州的錢塘潮為偉觀中的偉觀。

錢塘江潮在中秋月圓後三日內會達到高峰,洶湧澎湃的潮頭常達五米,回頭潮達到二十米也不算稀奇,「水爆轟震,聲如崩山」,直讓人驚心動魄!唐代錢塘(錢唐)郡守在中秋既望(八月十六日)迎潮設祭,宋代和明代風俗志中也都記述了錢塘江觀潮盛況。

勵宗萬,錢塘江,墨妙珠林
圖:清代勵宗萬《墨妙珠林》(寅)錢塘江。(台北 故宮博物院提供)

中秋節一到,南宋都城臨安(杭州)人大半都會去觀勝潮。據《西湖遊覽志餘》記載,南宋紹興八年的中秋觀潮曾經發生奇特的事。八月十八日前二天夜裡,錢塘江畔居民有人聽到空中傳來話聲,說今年當有數百人死於橋上,都是邪惡、淫亂、不孝之人。又說,在死亡名冊上的要叫他快來,不在冊上的,快快離去。隔天晚上,住在觀潮的浦橋兩畔的人夢見來人告戒:明天不要登橋,橋將會折斷。天亮後,橋畔相鄰數家人相見相問候,得知昨夜都做了相似的夢。

中秋節當天,橋上站滿了觀潮人。那些得夢指點的人都到橋邊上去想盡力救人一命。他們苦口婆心勸告親戚和熟識的人快下橋,但是那些人都不聽,甚至把善心的勸告當作無稽之談、妖言惑眾。起潮了,人們歡聲此起彼落,瞬間,裂岸驚潮雷霆激射般殺到跟前,震壞了觀潮橋。只見那觀潮橋快速坍塌陷入水中,橋上有數百人慘遭壓死、溺死。生命被驚潮帶走也就是轉瞬間的事。事後,人們發覺受災死亡的盡是平日凶淫、不孝的人。驚世教訓,帶給人們思考,神可能以人想不到的神蹟來救人,也可能以災異來懲罰惡人。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天理常在果報不虛,凡事的發生都不是偶然。

中秋月光靜,神方謎語多;竟夜何事最關念,明月樓上獨忘機

@*#

──點閱【中秋節】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明代萬曆年間的《增廣賢文》有句名言:「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古書《壽康寶鑑》中的「福善案」記載了很多守戒拒淫而在科考中速得福報的故事。讓人看到「拼功業」和「道德實踐」的密切關聯。古人講的「積德」、「積陰德」,其言不虛,有德的人生才有福,可不是空話啊。
  • 「為政以德」的內涵是很深、深廣的,包含了前一篇中孔子所講的「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本章,孔子沒有具體解說什麼是「為政以德」,而是打了一個比方:君王自己像北極星一般安居其所,別的星辰就都井然有序地環繞著它。
  • 紅樓夢這本書成書的緣起,是聖主康熙皇上賜的這一場富貴。紅樓夢這本未能完成結局的書,這本自傳性質的小說,對應的康熙雍正年間江寧織造府的興衰景況,都是有史料可查的。榮國府,寧國府最早的主人,榮國公和寧國公,從小說內容「焦大跟著太爺出兵」這一細節,結合歷史背景來看,應該是清兵入關時,隨著滿洲人一起入關的那批漢人,類似於大清的開國元勛范文程(范仲淹後人)這樣的漢人。
  • 明代《耳談》作者王同軌的街坊林廣兒的殺妻事件,鑽法律漏洞逃過刑罰,在當地引起不平的鳴冤聲震天價響,而最後的結局,更讓人心震動不已。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這體現了孔門教學的一個根本特點:「求諸己」, 即向內求,所謂「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在處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慍」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養,在寂寞中成就事業。
  • 在無神論者看來,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其實在傳統文化裡,披露了很多人死後的去向,有的人甚至還去了天堂擔任神職。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主角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間新城(現杭州市富陽區一帶)秀才姚中。
  • 明朝時期,浙江嘉興府李定在人們眼中是一個真正的正人君子,但他的科考之路卻不順利,十幾年屢考不中,就在他已經慢慢放下了對功名的執著時,人生路竟然起了大翻轉!他是怎麼積的陰德呢?
  • 孔子因材施教,引導子貢向前走——「貧而樂,富而好禮」。「貧而樂」,樂什麼?樂道。孔門弟子中有個典範——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既然顏回做到了,說明「貧而樂」的目標不是高不可攀、虛無縹緲的,這是勉勵子貢。
  • 震區有個小山村,愛好秦腔的村民每晚都聚集在一孔大崖窯內排戲,場面分外熱鬧,有個三四歲的小男孩,非纏著爺爺領他去看戲,爺爺背著孫子剛擠入窯內,還沒看清演的是啥戲,孫子卻又說害怕,鬧著要回家。爺爺拗不過孫子,帶著孫子轉身剛出了窯洞,地面就突然抖動,崖窯瞬間垮塌,演戲看戲的幾十人無一生還。
  • 怎麼才叫做「好學」呢?本章講了三條。 首先,「食無求飽,居無求安」。食求飽、居求安,人之本能。但是,很多情況下,食不飽、居不安,你將如何?對君子或立志做君子的人來說,因為一心追求自己的志向,就顧不得吃飽、顧不得安居了。如果一個人將吃飽、安居當作頭等大事,還能有鴻鵠之志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