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希望孩子接受什麼樣的價值觀?

不再焦慮的深層教養:你希望孩子接受的價值觀?
作者:雪莉‧喬漢 譯者: 謝明珊
(圖/大樹林出版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237
【字號】    
   標籤: tags: , , ,

價值觀是每個人隱藏的信仰和理想,這會驅動和引導我們的行為,「在檯面下」影響你所在意的言行。每個人都有獨特的價值標準,可能來自你自己、家庭或文化。花時間思考一下,你想在孩子身上培養什麼價值呢?下面有一些例子:

 真實、誠實、公平和正義

 為自己負責、主動性

 努力、忍受痛苦、耐力和紀律

 正直

 善良、大方

 包容、同情別人、利他、寬容

 成就

 權力、地位

 掌控、個人報復、自我利益

 謙遜

 真摯、真實、透明

 從眾、自我約束、虛心

 尊重傳統、文化和宗教

 有關懷心和愛心

你覺得哪些價值最重要呢?子女會從你每天的言行潛移默化,也會去觀察你在強調和褒揚什麼行為,觀察你怎麼解釋你期待的行為和規矩。現在回頭想一想,你平常怎麼跟孩子展現這些價值呢?這些價值如何引導你的決策呢?你真的有做到你期待的價值嗎?比方,你希望孩子說好話,卻老是對另一半厲聲斥責,孩子都會看在眼裡,搞不好會開始藐視你強調的價值。

同樣地,你的決策也會潛移默化孩子內化的價值標準。 假設孩子抱怨放學還要做家事,如果你為了安撫他,就直接幫他做完,他可能不懂得尊重無私、努力和忍受痛苦等價值,但如果你在他疲累的時候,絲毫沒有同理心,堅決要他做家事,他也學不會善良、同情和包容等價值。因此,唯有你展現同理心,看見他的疲憊,坐下來關懷他,傾聽他抱怨,並且用溫柔的語氣,要求他至少完成部分家事,他就會知道什麼是善良、忍受痛苦和利他。

如果希望孩子內化某些價值,與其批評他們沒做到,還不如強調他們或別人有做到的時候。回頭想一想,你會跟小朋友提起身邊的人或名人的好榜樣嗎? 舉例來說,如果你在乎善良的價值,你會不會公開談論別人做善事呢?無論是我們說的話,或是我們不說的話,都會影響孩子的世界觀,包括他們習以為常、欣賞、崇拜和珍惜的事物。

─ ─摘自:《不再焦慮的深層教養:教養從心連心開始…》大樹林出版社提供@

視訊提供: 大樹林出版社

責任編輯:黎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教養子女可說是天下父母一件最艱難也最有意義的工作。身為父母應如何陪伴和引導孩子走一條快樂、健康與充實的成長道路?本文摘錄Lifehack網站10則專家給父母的建議及常見教養誤區:1. 傾聽。2. 讓孩子看見你犯錯。3. 容許孩子闖禍和犯錯。4. 一起到戶外活動。5. 教導孩子感恩。6. 稱讚孩子做的事,而非稱讚孩子本身。7. 開開心心玩一場。8. 教導孩子善心。9. 以肢體碰觸向孩子表達愛。10. 協助孩子學習情緒管理。
  • 台灣教育部學生健康資訊系統資料顯示,國小學童過重與肥胖率由2007年的25.4%上升到2014年的29%;國中學童則由27.8%增 加到28.8%。台北市衛生局南港區健康服務中心主任林莉玲說,研究顯示,小時候胖,長大後約五成依舊是胖,10~12歲的孩童,體內細胞變化最大,最可 能影響成年體型,因此國小學童肥胖防治不容輕忽。
  • 禮貌是德育的一部分,教小孩子禮儀、禮貌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孩子出生以後就是一張白紙,很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變好或變壞。
  • 教養若用錯方法,會造就孩子教不動的個性。父母須改變溝通方法。
  • 父母積極創造培養小孩良好行為的環境,並且教養前後一致,那小孩的人格發展與行為規範就會朝良性循環。
  • 科學證據顯示,父母和子女的連結,以及父母如何理解和關懷子女的內在心智和情緒,確實會影響子女腦部的神經迴路發育。
  • 我們必須從「激發這類兒童的勇氣,並讓他們相信自己的長處與能力」來進行治療。
  • 在成長到學齡的這個階段,孩子們正在培養和練習幫助新朋友、與他人相處和交友能力。還有自我調節和理解他人觀點的能力。
  • 學齡兒童往往喜歡獨立,但他們仍然需要你的愛、關注和認可。在成長和探索的過程中,孩子也需要一些限制和指導。這些限制可以幫助你的孩子感到安全,並為開始上學後的新規則、慣例和責任做好準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