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希望孩子接受什么样的价值观?

不再焦虑的深层教养:你希望孩子接受的价值观?
作者:雪莉‧乔汉 译者: 谢明珊
(图/大树林出版提供)
font print 人气: 237
【字号】    
   标签: tags: , , ,

价值观是每个人隐藏的信仰和理想,这会驱动和引导我们的行为,“在台面下”影响你所在意的言行。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价值标准,可能来自你自己、家庭或文化。花时间思考一下,你想在孩子身上培养什么价值呢?下面有一些例子:

 真实、诚实、公平和正义

 为自己负责、主动性

 努力、忍受痛苦、耐力和纪律

 正直

 善良、大方

 包容、同情别人、利他、宽容

 成就

 权力、地位

 掌控、个人报复、自我利益

 谦逊

 真挚、真实、透明

 从众、自我约束、虚心

 尊重传统、文化和宗教

 有关怀心和爱心

你觉得哪些价值最重要呢?子女会从你每天的言行潜移默化,也会去观察你在强调和褒扬什么行为,观察你怎么解释你期待的行为和规矩。现在回头想一想,你平常怎么跟孩子展现这些价值呢?这些价值如何引导你的决策呢?你真的有做到你期待的价值吗?比方,你希望孩子说好话,却老是对另一半厉声斥责,孩子都会看在眼里,搞不好会开始藐视你强调的价值。

同样地,你的决策也会潜移默化孩子内化的价值标准。 假设孩子抱怨放学还要做家事,如果你为了安抚他,就直接帮他做完,他可能不懂得尊重无私、努力和忍受痛苦等价值,但如果你在他疲累的时候,丝毫没有同理心,坚决要他做家事,他也学不会善良、同情和包容等价值。因此,唯有你展现同理心,看见他的疲惫,坐下来关怀他,倾听他抱怨,并且用温柔的语气,要求他至少完成部分家事,他就会知道什么是善良、忍受痛苦和利他。

如果希望孩子内化某些价值,与其批评他们没做到,还不如强调他们或别人有做到的时候。回头想一想,你会跟小朋友提起身边的人或名人的好榜样吗? 举例来说,如果你在乎善良的价值,你会不会公开谈论别人做善事呢?无论是我们说的话,或是我们不说的话,都会影响孩子的世界观,包括他们习以为常、欣赏、崇拜和珍惜的事物。

─ ─摘自:《不再焦虑的深层教养:教养从心连心开始…》大树林出版社提供@

视讯提供: 大树林出版社

责任编辑:黎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教养子女可说是天下父母一件最艰难也最有意义的工作。身为父母应如何陪伴和引导孩子走一条快乐、健康与充实的成长道路?本文摘录Lifehack网站10则专家给父母的建议及常见教养误区:1. 倾听。2. 让孩子看见你犯错。3. 容许孩子闯祸和犯错。4. 一起到户外活动。5. 教导孩子感恩。6. 称赞孩子做的事,而非称赞孩子本身。7. 开开心心玩一场。8. 教导孩子善心。9. 以肢体碰触向孩子表达爱。10. 协助孩子学习情绪管理。
  • 台湾教育部学生健康资讯系统资料显示,国小学童过重与肥胖率由2007年的25.4%上升到2014年的29%;国中学童则由27.8%增 加到28.8%。台北市卫生局南港区健康服务中心主任林莉玲说,研究显示,小时候胖,长大后约五成依旧是胖,10~12岁的孩童,体内细胞变化最大,最可 能影响成年体型,因此国小学童肥胖防治不容轻忽。
  • 礼貌是德育的一部分,教小孩子礼仪、礼貌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孩子出生以后就是一张白纸,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变好或变坏。
  • 教养若用错方法,会造就孩子教不动的个性。父母须改变沟通方法。
  • 父母积极创造培养小孩良好行为的环境,并且教养前后一致,那小孩的人格发展与行为规范就会朝良性循环。
  • 科学证据显示,父母和子女的连结,以及父母如何理解和关怀子女的内在心智和情绪,确实会影响子女脑部的神经回路发育。
  • 我们必须从“激发这类儿童的勇气,并让他们相信自己的长处与能力”来进行治疗。
  • 在成长到学龄的这个阶段,孩子们正在培养和练习帮助新朋友、与他人相处和交友能力。还有自我调节和理解他人观点的能力。
  • 学龄儿童往往喜欢独立,但他们仍然需要你的爱、关注和认可。在成长和探索的过程中,孩子也需要一些限制和指导。这些限制可以帮助你的孩子感到安全,并为开始上学后的新规则、惯例和责任做好准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