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世古鑑】

傳說逢此凶相必遭死劫 他們為何不掛心?

作者:懷忍忍
傳說中的「的盧」馬會帶給騎乘牠的人凶災。然而,庾亮自有應對妙法。 (Pixabay)
font print 人氣: 2157
【字號】    
   標籤: tags: , , ,

孫叔敖庾亮和呂洞賓這些史上的隱士名士身上都有些富含深意的故事流傳下來。他們如何應對凶災呢?呂洞賓為何不要「點金術」呢?他們對應外界事物的「存心」不同於一般人……

小小孫叔敖如何應對死亡的憂懼?

孫叔敖是春秋時代楚國人,他很有才學,但隱居不做官。楚國相國虞丘把他推薦給楚莊王,請楚王聘用孫叔敖代自己為相。

孫叔敖擔任楚國相國後,以教化的方法引導人民向善,三個月使得楚國大治,國風純樸,「吏無姦邪,盜賊不起」,民生樂利。然而,孫叔敖對相國之位並不眷戀,也不在意當不當官,在他一生中,三得相位而不喜,三去相位而不悔,得失拘絆不了他。 從他小時候的一件事,就得以看到他這種無私的胸懷。

孫叔敖小時候外出遊玩時,在路上遇到一條兩頭蛇。回家後他對母親說:「人家都說見到兩頭蛇必死,兒今天在路上見到了一條兩頭蛇,不多久就要死了!」

母親問他:「蛇現在哪裡呢?」
孫叔敖答道:「兒恐怕別的人又見到那條兩頭蛇,所以就殺了它並且把它掩埋了!」

母親欣然地對他說:「你不會就這樣死了!我聽說有陰德的人,必有陽報;有德勝百殃,懷仁除百禍。」

日子一天天過去了,孫叔敖果然無恙。孫叔敖品行端正,恭敬節儉又有滿腹才學,後來由於楚國相國虞丘的大力推薦而當上了楚國的令尹,也就是相國、宰相。

一般人突然遇到蛇的時候,為自己的生死憂慮懼怕都來不及了,孫叔敖竟然能夠在自己的生死劫難中想到別人,為他人著想,這樣的心地,豈止為他得來相國的職位,他治理國政的功業更是了不得。

晉朝大將軍庾亮如何效法孫叔敖?

東晉一朝的大將軍庾亮,有「玉樹臨風」的美譽。他光明磊落,才識極佳,氣宇非凡,風度翩翩,自幼就博得美名。十六歲時,就被東海王司馬越(八王之亂的最後勝利者)徵召為官,但他不就。庾亮跟隨會稽太守的父親庾琛留守會稽,當時人都忌憚他的威嚴,而不敢造次。一個十六歲的青少年竟然而有這樣的威力,奇才之名不脛而走。

庾亮學習古人典籍時,受到孫叔敖的純真至善感召,也培養善心善行,效法孫叔敖,而有不俗的表現。

庾亮所乘的一匹馬,臉上的白額一直延伸到馬口,那是一種被稱為「的盧」的凶馬。相馬經書裡說「的盧」妨主,也就是會給主人帶來不幸,會給遭來殺身之禍,地位低的人有「的盧」就會客死他鄉。

有人告訴庾亮快把「的盧」馬給賣了。

庾亮答道:「把它賣了,必然要有買它的人。我怎能把自己的不安轉移到他人身上呢?古時候,孫叔敖埋兩頭蛇以免後人看到而遭殃,傳為千古美談;我效法他,不也就通達生命的道理了?」

庾亮留下了「的盧」馬,後來他成為晉朝的大將軍。

呂洞賓為何不要點金術?

在華山中,追求修仙之道的呂純陽(洞賓)遇到得道仙人鍾離權。鍾離權看呂洞賓是個修仙之才,一面教他修煉之道,一面試一試他的道心。

鍾離權傳授給他金丹之術,告訴他這丹術可以點鐵為金,用來濟世。
純陽問道:「這點鐵而成的金子,最終會不會變回本樣?」

鍾離權答道:「過了五百年後,會恢復本來的性質。」
純陽說:「如此則會害了五百年後得到這金子的人,使他受到損失,我不願這樣作。」

鍾離權聽後,說道:「修仙要積三千功德善行才能成就。憑著你這一言,三千功德善行都完滿了!」

@*#
資料來源:《德育古鑑》《晉書》《史記》

─點閱【救世古鑑】系列─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古代有一些被權貴家庭看不起的窮女婿,終有一天得以發跡。因為生命截然不同的蛻變,來自於本質,具有慧眼的人能預見。
  • 關羽,關羽擒將圖,商喜
    三國時代的關羽,一生義薄雲天,忠義傳世,從東漢以降,受到歷代歷代的封號,人間處處關帝廟,香火鼎盛。自古也有許多關公顯靈的神跡流傳下來。
  • 謝尚(308年—357年)出身於晉朝高門望族的陳郡謝氏,正確地說,謝氏的望族地位是因為謝尚的成就而奠定穩固的根基。謝尚一生穎悟俊逸出眾,留下許多美談,且護國有功,但是卻沒有兒子能夠繼承;謝尚無子的因由也是一則警世傳奇。
  • 元末明初有個官家女柳氏,生來異稟,功夫比女俠了得。在明朝攻伐麻陽一役,她一人勝千軍萬馬,為明朝立了功。武磯山上有紀念她的柳母娘娘廟。
  • 清聖祖康熙皇帝的聖德神功、千秋盛業給人類留下典範。同時,康熙皇帝是一個孝思、孝行逾恆的聖君。康熙皇帝怎樣重視孝道?又是怎樣實踐孝道的呢?
  • 兄弟又稱「手足」,形容兄弟關係真是貼切。《讀書錄》曰,法昭禪師有偈:「同氣連枝各自榮,些須言語莫傷情。一回相見一回老,能得幾時為弟兄?」有人對待兄弟好像陌生人,見難不救,結果如何呢?也有兄友愛弟弟,情過手足,福報不求自來。
  • 曾被稱為植物口香糖,為何最後變成惡魔之果?小小的檳榔有何魔力,讓人想戒戒不掉?看完這個視頻,還敢繼續吃嗎?
  • 唐詩耐人尋味處意在言外。哪位唐朝詩人最能表達意在言外的詩歌藝境呢?宋代司馬光 《溫公續詩話》說: 「近世詩人唯子美(杜甫)最得詩人之體。」杜甫一首感慨「國破山河在」的《春望》,把意在言外的境界,做了多層次的展現。
  • 誰都知道,張三丰真人是中國古代有名的隱世高人、修真道者、太極修法創立者。據《三丰先生本傳》說,張三丰有一次遇見一位邱道人,「劇談玄理,滿座風清」,於是乎張三丰有了「方外之想」,就出遊尋仙訪道。這一出遊,遊遍燕趙齊魯、韓魏秦隴
  • 日本有許多行業名後綴「道」字,如「茶道」、「花道」、「香道」、「書道」、「武道」、「弓道」、「劍道」、「柔道」等等。其中柔道在日本覆蓋的層面非常廣。柔道因何而生?又音何而發展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