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演大戲 「耶穌受難劇」歷四百年經久不衰

文/黃芩
2022年德國上阿梅高村第42屆《耶穌受難劇》劇照,以天穹和群山為背景的露天舞台。(©Passionsspiele Oberammergau 2022/Birgit Gudjonsdottir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817
【字號】    
   標籤: tags: , , , ,

「處死他!」「放了他!」當上千人在舞台上對吼時,可謂驚天動地。這是德國巴伐利亞州上阿梅高村(Oberammergau)上演的耶穌受難劇中的一幕。

當時筆者觀看的那一幕,是2022年10月2日第42屆耶穌受難劇中第110場,也是最後一場演出。「耶穌受難劇」分上下半場,各2.5小時,加上中間3小時休息,一共8小時,演出從5月到10月要演出一百多場。

2022年德國上阿梅高村第42屆「耶穌受難劇」劇照。(©Passionsspiele Oberammergau 2022/Birgit Gudjonsdottir提供)

「耶穌受難劇」從1634年上演,每十年演出一回,劇中重現耶穌在俗世間最後幾天的場景。觀眾坐在室內,舞台在露天,以天穹和群山為背景,劇場可同時容納4,400觀眾,是世界上最大的露天劇場。在不上演的年份中,受難劇劇場隨時對公眾開放。

從18世紀中期開始,人們就已經從德國各地湧向上阿梅高村觀看耶穌受難劇了,該劇展示了從耶穌受難前三天到他被釘上十字架後的場景。如今,這個演出已成為德國最重要的宗教與文化演出。

視頻:2022年德國上阿梅高村第42屆《耶穌受難劇》預告片。(©Passionsspiele Oberammergau 2022 )

緣起

1633年歐洲30年戰爭期間,黑死病捲土重來,肆虐歐洲。上阿梅高村也未能倖免。村裡每兩戶人家至少死一人,村民們萬分恐懼。埋葬親友之後,由神父帶頭,全村人在墓地跪下,虔誠地向上帝祈禱。他們對天發誓,如果上帝能使他們在黑死病中免於滅頂之災,作為回報,他們會每十年上演一次耶穌受難劇,直至世界末日。

按照傳統說法,從村民們發誓的那一刻起,上阿梅高村就再也沒有死於黑死病的人了。第二年,上阿梅高人開始履行諾言,首度上演了耶穌受難劇。之後數百年來,小村一直遵守演出的諾言,直至今日。

由於上演耶穌受難劇,上阿梅高小村名聲大振,即使沒有演出的年份,來到這裡的遊客也絡繹不絕,當地居民因此受益匪淺。近幾十年間,不斷有德國媒體指責村民靠祖先信守誓約而大發橫財。這些爭議並沒能影響「耶穌受難劇」受歡迎的程度,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依舊遠道慕名而來。

第42屆「耶穌受難劇」

2022年的演出已是第42屆,本應在2020年上演,因中共病毒被迫延遲了兩年。2022年共演出了110場,觀眾達41萬餘人,1769名村民參演。近幾屆演出的觀眾中70%來自德語國家,其他來自歐洲其它國家、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南非、日本、中國、菲律賓、新加坡等地。

上阿梅高的市長Andreas Rödl很高興2022年的所有場次都能正常演出,沒有因為疫情、安全等問題被迫中斷。

目前的演出劇場是1928年建造的,其中的觀眾席始建於1898年。最初觀眾席上有頂棚,舞台上沒有頂棚,無論日晒雨淋,演員都得在露天舞台上堅持演出。2000年劇場重新修建,露天舞台上方增加了透明頂棚。

本屆共有1769人參加演出,其中包括420名兒童演員。所有參演者都與上阿梅高村有關聯,在當地出生或至少在村裡居住20年以上的人才有資格參演。兒童演員只有在村裡居住的才能參加。主要20個角色,每個都有兩名演員輪流擔任。

不過這次演員人數比原計劃少了大約500名。由於疫情影響沒能在2020年上演,很多從2019年就開始排練的人,這次已拿不到那麼多假期了,因為加上排練至少要請一年半以上的假。當地出生的總導演Christian Stückl對此雖然感到遺憾,不過他認為對演員來說,人數少一些,可以增進演員彼此間的互動。

2021年2月17日,所有男士參演者都接到通知,要求蓄鬚和蓄髮,以備2022年的演出。每屆演出前都會出現這種情況,村子裡大部分理髮店都得關門很長一段時間。

視頻:2022年10月2日第110場演出結束,德國上阿梅高村(Oberammergau)第42屆「耶穌受難劇」正式落下帷幕。所有參演者登場,合唱聖歌。(黃芩拍攝)

「耶穌受難劇」場景感人

說實話,觀看演出前,筆者曾有些擔憂,不知道自己能看到什麼樣的演出。因為之前也曾觀看過一些著名歌劇等,被其中現代派的表現方式驚嚇過。因此,坐在劇場中,心裡還是希望不要辜負了自己對這場演出的期望。

事實上,演出出乎意料,很傳統。除了個別中間過渡的場景有些現代派的表現手法,音樂、服裝、合唱團等都相當傳統。劇本沿用了18世紀中葉的原汁原味的台詞,觀眾手中有德文或英文台詞可以參照。

開場時,就有演員將上阿梅高的神跡介紹給觀眾:村民如何在大瘟疫前祈求上帝,之後神跡如何出現,再也沒有一個人因為瘟疫而亡,村民如何兌現每十年上演一輪耶穌受難劇的諾言。

演出中,合唱團主要起承前啟後的作用,人數從80到120人不等。筆者原本以為就是村民的演出,水平高不到哪裡去,沒料到演唱水平相當高。

演出的舞台與普通舞台不同,非常寬廣,看上去大約有普通舞台的三倍那麼寬。有很多羅馬式的柱子,還有不同的門,演員們從不同方位登場。人數多的時候,甚至有上千人同時在舞台上出現。

除了演員之外,還有各種動物,筆者看到的就有鴿子、山羊、綿羊、耶穌騎的毛驢、羅馬軍官騎的高頭大馬以及駱駝、獵狗、獅子等。

演出中也有很多場景令觀眾落淚。比如,耶穌和他的門徒共進最後的晚餐、他用水給彼得和其他門徒洗腳。當這些場景展現時,筆者觀察到有些觀眾不停地抹眼淚,還有當耶穌被釘上十字架時也出現同樣的場景。

2022年德國上阿梅高村第42屆《耶穌受難劇》(Passionsspiele )劇照。(©Passionsspiele Oberammergau 2022/Arno Declair提供)

第110場的演出過程中,適逢下雨,雨水順著透明的頂棚流到露天舞台外。看到那一幕,可以想像,2000年劇場修建舞台上方頂棚之前,如果遇到下雨,舞台上的演員會有多艱難。

文章開頭提到的那一幕,上千人分成兩派對吼「處死他!」「放了他!」的聲音驚天動地。當時吼出「處死他」的人數占了上風,喊「放了他」的人數明顯為弱勢。那一幕也令人很傷感和壓抑,有種正義得不到伸張的無力感。

耶穌來到人間救度世人,卻被出賣和背叛了。出賣他的不僅僅是猶大,還有眾多的長老、老百姓和羅馬長官,甚至他的門徒也背離了他。雞叫三遍之前,彼得三次不認主,大部分門徒也逃離了。

耶穌被釘上十字架,左右各有一名十惡不赦的壞蛋也被釘上十字架,其中一人(Gesmas)指責耶穌不能減少他們的痛苦,所以不是上帝的兒子;另一人(Dismas)說,「我們就應該受到懲罰,因為我們罪有應得,但是他(耶穌)沒有幹壞事。主啊,您去天國的時候,請帶上我。」

耶穌回答他,「你今天就會跟我一起上天堂。」

演出的最後展示的場景是,人們將耶穌的遺體安放在山洞裡。之後,耶穌消失,天使降臨,告訴聖母瑪利亞等人耶穌復活的訊息。就此,5小時的「耶穌受難記」落下帷幕,同時,第42屆演出也全部結束。

總導演邀請所有參演者登台

視頻:2022年10月2日第110場演出結束,德國上阿梅高村(Oberammergau)第42屆「耶穌受難記」正式落下帷幕。總導演Christian Stückl邀請所有參演者登台謝幕。(黃芩拍攝)

總導演Christian Stückl在演出結束後,非常激動地登上舞台,並邀請所有參演者包括樂團上台謝幕。他感謝所有參演者和所有給予幫助者的努力,並講述了2020年如何艱辛,因為新冠(中共)病毒,演出尚未開始就被迫取消,所有之前的準備全都付之東流。何時能恢復演出完全不能預測,看似遙遙無期。

Stückl提到如何向州政府申請上演的艱難過程,當巴伐利亞衛生部負責人來當地、他們在這個舞台上敲定2022年恢復演出時,他如何放下心裡的大石頭。演出能夠順利進行,他感到非常慶幸。

最後,全體演員還合唱了聖歌。下一屆「耶穌受難記」將在2030年舉辦。

視頻:2022年10月2日第110場演出結束,德國上阿梅高村(Oberammergau)第42屆「耶穌受難記」正式落下帷幕。所有參演者登場,合唱聖歌。(黃芩拍攝)

責任編輯:李沐恩@*#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歌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開始時是一項復興希臘古典戲劇的實驗。到了巴洛克時期(1600年─1750年),歌劇達到了頂峰,成為吸引全歐洲觀眾的藝術奇觀。這種藝術形式逐漸成為那個時代的精髓,並預示了其400年後的發展。
  • 站在美國國會大廈圓形大廳(Capitol Rotunda)裡可以欣賞到許多藝術。 很多人認為圓形穹頂的視覺體驗美到令人摒息。然而,除非遊客花時間研究這個廣闊空間所呈現的藝術、建築和雕塑,否則很容易忽略其重要的歷史意義。圓形大廳裡的飾帶(friezs)即是一例。
  • 阿拉巴馬州議會大廈(Alabama State Capitol)位於阿拉巴馬州的蒙哥馬利(Montgomery),其令人印象深刻的門廊(portico)以新古典主義風格設計,是該議會大廈特色。阿拉巴馬州議會大廈與其它州的議會建築類似,都是坐落在小山丘上,俯瞰整個城市。
  • 奧斯陸大教堂(Oslo Cathedral)原名「救世主教堂」(Our Savior’s Church),這座於市中心、弧形一層樓高的荷蘭巴洛克風格建築,以石材與紅磚混合而成。大教堂東邊是教堂前側聖壇或稱禮拜堂(chancel),鐘樓有銅製的圓屋頂,搭配文藝復興風格的尖塔。大教堂幾世紀以來不斷在整修與翻新。
  • 雕塑通常用來紀念重要人物或是故事。古往今來,雕塑流行的題材包括神話場景、政治領袖或宗教人物。然而,古典雕塑中有個最特別的主題並不在上述類別裡。人物雕塑《斯皮納里奧》(Spinario)或稱《拔刺的少年》(Thorn-Puller)呈現的是一位坐著的裸體男孩,全神貫注地在拔他腳上的一根刺。幾千年來,這座雕像給藝術家帶來非常深刻的啟發。
  • 英國威爾頓莊園(Wilton House)完美融合古典主義與英國美學,堪稱獨樹一格。外牆採用當地石材建造,與英格蘭威爾特郡(Wiltshire)鄉村融為一體。古典比例、強調對稱、矩形特徵等設計,符合古羅馬建築師維特魯威(Vitruvius)和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建築師安德里亞‧帕拉迪奧(Andrea Palladio)的美學原則。外牆沒有石柱,最初的構想是為了讓人們可以待在戶外,同時還能屏蔽來自地中海炙熱的陽光,這樣的設計適合北方的地理與氣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