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你幸福么?

木石
font print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4月24日訊】

常在电影或小说中看到这么一个场景,一个人问另一个人:“你幸福么?”被问者避开问寻者的目光,一时沉默不语。简单的一句却份量很重,直击人的内心深处。

幸福是什么呢?是可以看到的有形物体,还是可以用某种尺度可以度量的?还是具有时间性的快乐?网上发表了一群在校学子对什么是幸福的回答:不愁吃穿是幸福,拥有亲人朋友是幸福,满足是幸福,平庸是幸福,我行我素是幸福,“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是幸福,苟且活著是幸福等等。其实我想,幸福是一种心境吧,因人而异,随时间环境而变化。幸福也是相对苦而存在的, 没有辛苦的努力,就没有胜利的喜悦,曾经沧海才能领略生命的可贵。 可是似乎很难寻找到永恒的幸福,因为每个人都在生活中寻求和奋斗,就象那绵绵不断的石阶,上了一级,还有一级,惯性会推著你继续前行,而人对满足的标准也随著环境在变。今天你是个不起眼的小职员,你有对幸福的标准,也许只是个“老婆孩子热炕头”,明天如果你成为全国皆知的大名人,幸福在你的位置上一定会不一样了。幸福或不幸福是在人的心,不在外在的物质表现,即使是百万富翁一样会感到失落。无聊和孤独是心最痛苦的感受,因为心没有归宿,没有能扎根的沃土,才会迷失,意志才会被摧毁,人也就会感到不幸福。

岁月就象一条大河,人们历经风雨的心在岁月的磨炼中寻找著对幸福的领悟。把幸福寄托在深爱的人身上,也是不幸。因为人有生老病死,天有不测风云,最终是苦。把幸福寄托在名利事业上,也是不幸,正如书中所写“人生如镜花水月”,也是苦。幸福寄托在自己的心上吧,有个哲人说过“有信仰的人是幸福的”。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都是和对神的信仰紧密相连的。古人有对佛道神的信仰,才有“心静福寿齐”。 有了正信的信仰,人不会在生活中再迷失,才能在逆境中不至倒下。心有了根就象人有了家,就会活得扎实,看得远。而正信带给人的智慧才是人真正永恒的幸福。

写到这,我想到我自己,我幸福么?看著屏幕上闪烁的光标,我笑了,从心底舒了口气,是的,我是幸福的。因为我的心在“真善忍”中找到了归宿,诚实善良的无私,无怨无恨的大忍和宽容是法轮大法给我的启悟,生活不再沉重,没有了大喜大悲,没有了恐慌焦虑,一切都变得和谐圆融,我的心没有了枷锁,也轻松了。生活对于我来说,似乎游刃有余。当我写下“我是幸福的”时候,没有一丝激昂和兴奋,就这样自然地从笔尖滑出,就象回家进门时说“我回来了。”一样,平静而又真实。@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說到平反,這是我們國度的特產。

    回想童年的日子里,每逢佳節,當我們許多人家歡歡樂樂地團聚時,鄰居一位老伯總是孤獨一人、以淚洗面。

  • 想当年在德国,荷兰和比利时的交界处的德国境内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城市,名为亚琛(Aachen),城虽小却因有一所欧洲久负□名的工科大学而驰名,很多中国莘莘学子不远万里慕名而来。一年秋高气爽之际小W从国内名牌大学精密仪器系毕业,马上来到亚琛求学读□械工程。日日攻读德语,日子倒也清静。一日正闲来无事,瞥见窗外自行车棚中的废弃的自行车,回想起中国攻读大学时炼就的一手篡自行车的绝活,不禁手痒。 圖
  • 黃曆年前去東京,與往常一樣,見到絕大部分人都是衣冠楚楚,大衣革履,女士好像沒有不化妝的。香港冬季流行的BohemianStyle,那些像吉卜賽或美洲紅番的裝束,在衫腳、袖口、靴邊、手袋邊有一排流蘇,牛皮或仿牛皮的,觸目皆是,在東京竟沒踫到一個,懷疑是否沒有去蒲新潮一族的地區。日本人穿西服,總不難看到那股和風,這其實也與東洋文化一致。例如他們的文字,除了保留一些漢字外,併音字母一套平假名,演化自漢字的草書體,用來併日本本土文化的文字;另一套片假名,除了音韻表有幾處出入外,發音與平假名一樣,借自漢字楷書的邊旁冠蓋,用來併外來語(絕大部分是英語) 。真的做到「西為日用」,切實體現了中國人常說的「西為中用」的理想。此民族在用人家的東西的同時,又高姿態的劃分開外來文化,不讓本土文化受侵蝕。試舉一兩例子,不用提明顯的外來文化產物了,就連橙汁、鎖匙、女士的手袋,也用片假名併英語發音來點明是外來東西,可看到真的是「劃清界線」哪!圖
  • 美伊一開打,世界各地立即感染緊張氣息。早年那一首描寫戰爭殘酷的英文名曲「花落誰家」(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又依稀在耳邊響起:
  • 記得小時候,中國都在憶苦思甜,講社會主義的优越,講舊社會的苦,講地主資本家的坏。有一次,學校党委書記布置了全校的憶苦思甜大講活動,我們陳老師也給我們發了一篇榜樣文章,要我們學生每個人回家做作業;我是班干部,就被選上代表准備第二天上台發言。
  • 炎帝幼女女娃溺死後化為精衛鳥,銜西山的木石填東海;麻姑成仙後,曾經歷東海三次變成桑田。
  • 次次都能逢凶化吉,他為什麼如此幸運?蔣家與布袋和尚的奇特緣分……虛雲和尚憑藉什麼,收服了民國政要?
  • 「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翠碧如絹的蕉葉,可入詩、入畫,是傳統藝術中的典型意象。在清朝初年,有一群江南閨秀,以此為名號,在良辰美景中結社唱和、賦詩填詞,為當地帶來一幕幕文化盛宴。這便是大名鼎鼎的蕉園詩社。
  • 明末的某個煙雨時節,蘇州郊外,支硎山中,出現了一位攬勝探幽的青年才俊。忽遇驟雨,他躲進一座莊園,卻駐足在庭院中,憑欄觀魚,困倦之際忍不住沉沉睡去。當晚,莊園主人就夢見山中別業,有神龍臥於欄杆。次日清早,主人親自入山察看,恰好看到仍在休憩的青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