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黃昏後 話說赤潮頭 ( 上 )

章冬
font print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9月11日訊】前言:不是神話的神話

十九世紀中葉,一股勢不可擋的,極具摧毀力的,代號叫“MARLS”的宇宙風登陸地球。這是一股若干萬年以前,形成於銀河系以外的宇宙深處的宇宙颶風。它首先在歐洲登陸,然後席捲北歐、東亞、非洲、美洲,直至世界每個角落。其颼風中心所過之處,無不引發一起災難性的“赤潮”,給當地民族帶來深重的災難,當時世界上直接受害民眾達幾十億人。

今天,這股颶風的強勁勢頭早已過去,面對麗照斜陽,雨後黃昏,和那強弩之末的天邊殘雲,驚懼後的人們已漸漸冷靜下來。放眼望去,這股颶風,確實是改變了世界……

(一)沉重的話題輕鬆地說

畢竟是萬物之靈,進入文明社會,不,就是在那洪荒時代,人類就已把自己的所為,置於其所信仰的神靈的指導之下,或置於其所信奉的思想的指導之下了。就是說,人類的所為不是完全盲目的,是有其背後的指導因素為基礎的,也許這就是萬物之靈與眾不同的特點之一吧。從那歷經滄桑的雕刻著圖騰的文物上,從那浩若煙海的史料中都可找到明證。

到了近代,隨著現代文明的發展,人類活動的社會性不斷地加大,一種思潮,一種學說的迅速普及,往往會給人類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當年席捲全球的,給人類社會帶來深重災難的“赤潮”既是如此。一百多年過去了,人類是應該能夠理智、冷靜、客觀地認識它的時候了。

馬克思,作為人類近代歷史的名人,他的學說被其繼承者歸納為三部分: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用馬克思自己的話說,是凡真理,都得經得起實踐的檢驗。如今,經過了近一個世紀,幾十億人的“實踐”檢驗,應該說馬克思的科學社會主義好像不是什麼真理了吧?不過且慢,現在在這一點上下結論還為時尚早,且容我們慢慢敘談。

至於他的政治經濟學,剩餘價值理論,無非就是一個簡單的數學加減等式。古往今來,勿說上至國家,就是普通平民過日子,哪家的掌櫃的都懂得,若想日子越過越紅火,是要積累財富的。那收成減去花銷,等號右邊的就是剩餘價值。所以這個道理本身並沒什麼深奧的,其實“真正深奧”的是在其背後出現的那兩個字 –“剝削”二字。這個才是當時讓其追隨者最動心、動情而又動氣的。

實際客觀地看哪,在出現社會化大生產之後,綜合地考慮財產的所屬權、使用權、社會分工、社會財富分配、社會財富積累等等問題,是沒什麼“剝削”二字的,除非利用強權侵吞社會財富者。拋開奴隸社會不說,其它情況下,出賣勞動力與否,那不是自願的嘛。現在談這個問題似乎很平常,但在當時的歷史情況下,那些“造反”者可不是這麼認為的,他們是有充分的“理由”認為他們是被“剝削”的。因為無產階級的偉大領袖馬克思,為其提供了深厚的“理論基礎”– 即“革命道理”,還有“革命”的前途 — 共產主義;也為其“無產者”的革命提供了“戰無不勝”的“智慧的源泉” — 唯物辯證法。所以,那些無比興奮的追隨者才能既理直氣壯又振振有辭,真的好像握到了什麼真理,又看到了人類的曙光。

當然了,當時的社會有當時社會的背景及特點的,也就是那些失去土地的受雇佣者的赤貧現象,與那些資產持有者—-即所謂的‘資本家’形成的社會的貧富差距的問題。如何解決這一問題,是當時社會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不能迴避的。

那麼這一問題是否非得通過“革命”的方式來解決呢?

(二)神乎其神的“法寶”

人類在漫長的歷史中,確實有好多可貴的智慧財富。隨著歷史的發展,人類的文明確實是不斷地現代化了,但人類的智慧是否也隨之發展了呢?

其實,辯證法在人類生活的一定領域,在人類活動的一定範圍之內確實是有其科學性的。馬克思在辯證法領域是否有所發展我不敢說,但他對辯證法本身的肯定的這一點是值得讚賞的。

在西方哲學中,人們知道辯證法一詞在二千年前就已經出現了。在東方,辯證法的思想一直貫穿在中華文明之中,一直指導著中國人的生產、生活。

陰陽消長,五行互化的理論,就是指在運動中把握事物的聯繫和發展,認識事物的發展規律。具體的方法如周易、八卦、河圖、黃帝內經等。馬克思所闡述的辯證法,諸如事物的普遍聯繫、變化發展、量變質變、質量互變、抓主要矛盾什麼的,只不過是具體的另一種提法而已。

關於辯證法的思想,在《孫子兵法》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比方說,“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海。終而復始,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時是也。聲不過五,五聲之變,不可勝聽也;色不過五,五色之變,不可勝觀也;味不過五,五味之變,不可勝嘗也;戰勢不過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窮也。奇正相生,如循環之無端,孰能窮之哉!氦水之疾,至於漂石者,勢也;鷙鳥之疾,至於毀折者,節也。故善戰者,其勢險,其節短。勢如擴弩,節如發機。紛紛紜紜,鬥亂而不可亂;渾渾沌沌,形圓而不可敗。”–《兵勢第五》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數,四曰稱,五曰勝。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數,數生稱,稱生勝。故勝兵若以鎰稱銖,敗兵若以銖稱鎰。稱勝者之戰民也,若決積水於千仞之溪者,形也。”–《軍形第四》

“孫子曰:凡先處戰地而待敵者佚,後處戰地而趨戰者勞。故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能使敵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敵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敵佚能勞之,飽能飢之,安能動之。出其所必趨,趨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勞者,行於無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必攻也。故善攻者,敵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敵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於無形;神乎神乎,至於無聲,故能為敵之司命。”–《虛實第六》

總之,一部《孫子兵法》就是一部出神入化的辨證法,不但論述了什麼事物的普遍聯繫,變化發展,在運動中抓主要矛盾,量變質變等等,以至能讓人領悟,把握那些在事物發展中,在事物的背後起作用的諸如:虛、實、勢、形等等等等這些看不見摸不到東西。

這是馬克思的唯物辯證法所望塵莫及的。

(待續)

(正見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蘇秦用錐刺大腿,提醒自己發憤苦讀;李勣為姊姊煮粥,不小心燒到鬍鬚。
  • 《三國演義》處處蘊含著古人的天機,只是我們有時會忽略那些東西,認為是迷信。劉備的坐騎叫「的盧」,人人都認為他妨主,以為不詳。可是真相卻像是龍馬,可以騰空。關鍵時刻救了劉備一命。
  • 明清之交的江南無錫,既有粱溪回流、蠡湖煙波之風光,也有名流薈萃、詩賦鼎盛之風流。這片吳中繁華之鄉,在閨秀文學盛況空前的時代,也孕育了一位以詩詞傳世的才女——顧貞立。
  • 「天地英靈之氣,不鍾於世之男子,而鍾於婦人。」明清以來,許多文人認同這一論點,重視女子才華,因而這一時期才女大量湧現,才女文學之繁榮,也大大超越以往的朝代。 古人品評明清才女,大多推舉商夫人為冠。這位商夫人,就是名重一時的江南賢媛商景蘭。富庶而風雅的江南大地,才、德、貌俱佳的名媛閨秀數不勝數,商夫人為何能居首位?她又具有怎樣的英靈之氣呢……
  • 伍子胥之父兄被楚平王殺害,他逃至吳國,說服吳王攻破楚國首都;越王句踐表面向吳求降,暗中發憤圖強,二十二年後一舉消滅吳國。
  • 在中國古代,像名醫扁鵲這樣對「病」與「死」有著極佳判斷力的醫生還有許多。本篇將介紹明朝醫籍中記載的幾位。
  • 西湖之畔,段家橋頭,有一處小攤格外引人矚目。攤位上擺著一幅幅頗具元人筆法的淡墨山水,畫作上題著娟秀的小楷——「黃媛介」,攤主恰恰是位布衣荊釵的少婦。一旦賺夠一日的生活費,她就匆匆收攤,不肯再作畫。 女子拋頭露面來養家糊口,在古代稱得上是一大奇聞。這位獨行特立的女子,正是晚明嘉興的名媛淑女黃媛介。她和姐姐黃媛貞,更是一對才女姐妹花。時人對她們有一段知名的評價……
  • 「我謝絮才,生長閨門,性耽書史,自慚巾幗,不愛鉛華……」一齣獨幕劇,一場獨角戲,吟唱著清代女子的才情與心志。這部雜劇名為《喬影》,甫問世就被之管弦,傳唱大江南北,其流行程度,頗似有井水處必歌柳永詞的盛況。
  • 曹操足智多謀,顏回大智若愚。
  • 在唐中宗、睿宗之時,武則天奪嫡之謀得逞,肆行不義之威,大唐的國祚差點脈斷武則天之手。然而就在睿宗被誣告「謀反」、命在危急存亡之秋,有一位忠臣義士捨命護主,忠義的魄力震懾奸逆,改變了逆亂之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