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姓氏的由來

font print 人氣: 20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23日訊】每個人都有姓,初次交往,彼此總要先問:“您貴姓?”據記載,我國的姓起源於母系社會,氏起源於父系社會。到司馬遷寫《史記》時,姓氏才合一。

我國到底有多少姓氏,至今尚未有一個精確的統計。人們常說的“百家姓”,其實姓在明朝時就已有三千多個了。中國姓氏的來歷,幾千年來變化很多,説法不一,但歸納起來大致有幾個方面:

一、在母系氏族社會,以母親為姓。傳説上古時代神農氏的母親叫女登,所以那時許多姓都是女子旁,如:(女吉}ji、姬、姜、妫、娰等。

二、以出生地、居住地為姓。傳説上古時代虞舜出於姚墟,便以姚為姓。春秋時代齊國公族大夫分別住在東郭、南郭、西郭、北郭,便以東郭、南郭為姓;鄭大夫住在西門便以西門為姓。

三、以古國名為姓。虞、夏、商朝都有個汪芒國,汪芒的後代乃姓汪。商朝有個在涇渭之間的阮國,其後代便姓阮。

四、以封地為姓。造父被周武王封到趙城,他的後代便姓趙;周昭王的庶子被封於翁地,因而姓翁;周公旦的兒子被封到邢國為邢侯,他的後代便姓邢。

五、以官職為姓。古代有五官,即:司徒、司馬、司空、司士、司寇,他們的後代便是以這些官職為姓。

六、天子賜姓以谥號為姓。如周穆王死了一個寵姬,爲了表示哀痛,賜他的後代姓痛;周惠王死後追谥為惠。他的後代便姓惠。

七、以祖輩的字為姓。如鄭國公子偃,字子游,其孫便姓游;魯孝公的兒子子弓區,字子臧,其後代便姓臧。

八、以神話中的傳説為姓。傳説舜時有個納言是天上龍的後代,其子孫便以龍為姓;傳説神仙中有個青鳥公,後人便有姓青鳥的 。

九、以避諱或某種原因改姓。比如戰國時代田齊襄王法章的後代本姓田, 齊國被秦滅了,其子孫不敢姓田而改姓法。 漢明帝諱“莊”字,凡姓莊的都改姓“嚴”。

十、隨著歷史的發展, 民族複雜化,有些姓則是民族語言的譯音, 如匈奴的首領大單於的子孫就有不少姓單
於的。(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千古謎團!幾百萬人人間蒸發,900年後重現人間?DNA檢測現端倪,真相到底是什麼?
  • 古人對於名是很慎重的,除了長輩、長官,一般是不可以直呼一個人的名,縱然是長官,也往往為了客氣或謙虛,也不叫部屬的名,再加上古代多為單名,如范蠡、文種、蕭何、張良、韓信……,單名很難稱呼,連名帶姓的叫,是很不禮貌的,所以古人幾乎都有字,前面說過古時男子加冠時、子女行筓禮時,由長輩為之取字。
  • 至於說到漢人的名跟字,就更講究了,因為姓或氏幾乎是從老祖宗時就有的(除了極少數改姓氏之外,幾乎都是由老祖宗傳遞下來的),但是名跟字卻是人生下來後才有的,所以取名的自由度比較高,但也不是漫無邊際盡挑些美的字眼。
  • 六、以居地為姓 若干氏族遷徙到新居地後,便以所居住地方的地名或特色為姓,例如戰國時齊國的陳仲子,本為齊國世家,後來他辭去爵位,舉家遷到于陵這個地方,從事耕讀生活,於是他的後裔便以「于陵」為姓。
  • 俗語說:大丈夫行不改姓,坐不改名,姓名對中國人來說,是極其重要的,然而何以有姓,很可能並沒有多少人知道其來源。人人都有姓,認為這是自古已然的事,其實姓,尤其是後秦以後的姓,是經過演變而來的,跟先秦時代有很大的差異,且讓本文慢慢說來。
  • 百年前渡黑水來台灣木匠子孫 ,八句《認祖詩》遙心繫武漢。先民敬天信神得安生於亂世,現今疫情蔓延之時,人心惶惶何以自求多福?此故事或許值得省思借鏡。
  • 在傳統文化裡徜徉是極其有趣的,誰要我們擁有如此悠長的歷史之河呢。不經意之中,就在哪裡遇見了自己。啊呀呀,你的來歷、你的觀念、你的愛恨情仇,原來都有出處。
  • 屈原姓羋(米),氏屈,名平,死後獲得諡號為「原」。先秦時期的貴族,不僅有姓還有氏,男子稱氏不稱姓,因此屈原不叫羋原。
  • (大紀元記者廖平風台灣南投報導)2011年適逢中華民國建國百年之慶,國史館台灣文獻館,為了使民眾了解台灣五大家族,近百年來,在台灣產業現代化與民主運動過程中的,角色與地位,特舉辦「百年風華-台灣五大家族特展」,展出各家族珍藏的:歷史文物和珍貴史料。
  • 中國古人重視姓氏,也重視名字。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跟“姓氏”一樣,今天的“名字”在古代也是兩個分離的概念,“名”與“字”不可混為一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