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溯源:曹

楚天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25
【字號】    
   標籤: tags:

姓氏由來
  
根據《元和姓篡》的記載,中國的曹(cao2)姓,最初是顓頊嬴姓的後代。綜合各種史料,曹氏的源流有三:
  
1、 出自姬姓者有二支:1)一支以封國命氏。公元前十一世紀,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叔振鐸,武王時封於曹邑,建立了曹國(地望在今山東定陶西南),都於陶丘。曹國後為宋國所滅,原曹國君主族人以國為姓。《通志‧氏族略第二》載:魯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公孫疆說曹伯背晉奸宋。十五年為宋景公所滅,子孫以國為氏。」2)一支以賜姓為氏。與朱姓同宗,是黃帝的後裔。黃帝之孫顓頊的玄孫名陸終,陸終的一個兒子名安,曾輔佐林禹治水,立不功勞,禹賜其姓曹,其後人在周武王時受封於邾,建立了邾國,其地望在今山東鄒縣一帶。後邾國為楚國所滅,子孫散居各地,有的復祖姓為曹氏,有的去邑字旁為朱姓。
  
2、 出自少數民族的曹姓亦有二支,均屬以國命氏一類。1)一支起源於隋朝,中國西北地區突厥部族建有康國,君族支蔗分封有曹國,國人大多取姓曹氏。事載《隋書》。2)一支起源於唐朝,時亦有曹國,地望在今烏茲別克共和國撤馬爾罕東北方和北方,為李唐王朝的附庸國,《北史》、《隋書》等書記為昭武諸國之一。。曹國使節不繼有人來中原定居,生息繁衍,以其原國名為姓,成為「昭武九姓」之一的曹姓。事載《新唐書》。如北齊有曹妙達。望族居譙國(今安徽毫縣)。
  
3、 此名,東漢大司農鴻臚曹嵩,原姓夏侯,因養於宦官曹滕之家,遂改姓曹,其後代亦稱曹氏。
  
姓氏分佈
  
早期的曹氏誕生於山東,長期在山東居住和繁衍。至於遷徙山西、陝西、河北、安徽等地,則是很久以後的事了。

三國以後,原本單純的曹姓混亂了,不但被曹操冒姓,還有被康國之後冒姓的記錄。

漢時,曹姓已經廣佈於北方及安徽等地。這是曹姓一個非常重要的繁衍時期。

唐代末年,曹氏大規模南遷江南。久居北方的曹氏先人為躲避黃巢起義,舉家南徙,有的一直輾轉入閩,遷居漳州一帶。後在福建南部也出現曹氏蹤跡,都是這次南遷的曹之後代長期繁衍、播遷的結果。

福建南部的這些曹氏族人,後來又遷居台灣。現在,台灣的南投、彰化和台北三縣是曹姓最多的地區。

宋代以後,曹姓已經廣佈於中國的大部份地區了。
  
姓氏名人
  
曹參:沛(今江蘇沛縣)人,漢初大臣。曹為沛縣獄吏。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從劉邦起兵,屢立戰功。漢朝立,封平陽侯。後繼蕭何為漢惠帝丞相,悉遵蕭何舊制,創造了一個相對安定的局面,故有「蕭規曹隨」之說。三章約,即「約法三章」。
  
曹娥:東漢孝女,因其父溺死,沿江號哭,後投江抱父屍起。後人為其立碑以示表彰,世稱「曹娥碑」。
  
曹操:即魏武帝。東漢末沛國譙國譙人,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名阿瞞。曹嵩子。少有權術。先後破呂布、袁術、袁紹,逐漸統一北方。建安十三年進位丞相,率軍南下,在赤壁為孫權、劉備聯軍所敗。封魏王。用人唯才,抑制豪強,加強集權,興修水利,以利於社會經濟之恢復與發展。精通兵法,著《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善詩文,多抒發政治抱負,反映東漢末人民苦難,辭氣慷慨。卒謚武,魏文帝黃初時追尊武帝,廟號太祖。今存《曹操集》。
  
曹植:三國魏沛國譙人,字子建。曹操子。夙慧。有文才。早年為操所愛,一度慾立為太子,但任性而行,失寵。兄曹丕為帝,備受猜忌。每冀試用,終不能得。鬱鬱而終。謚思。世稱陳思王。文才富艷,善詩工文,與曹操、曹丕合稱三曹。所作經後人輯為《曹子建集》。
  
曹沖: 三國魏沛國譙人,字倉舒。曹操子。早慧。有智稱像流傳於世。早夭。追封鄧哀王。
  
曹不興:名一作弗興。三國吳建安吳興人。以善畫稱。孫權嚐使畫屏風,誤落墨點,就勢畫作蠅。既進,權以為真蠅,舉手彈之。尤以畫龍見長,亦善虎、馬。後以不興與顧愷之、陸探微、張僧繇並稱「六朝四大家」。
  
曹霸:譙郡人,唐代畫家。官左武衛將軍。擅畫馬,也工肖像。成名於開元中,天寶間曾畫「御馬」,修補《凌煙閣功臣像》。
  
曹國舅:傳說中的八仙之一。學道山巖間,遇鍾離權、呂洞賓二仙而得道。因相傳為宋曹太后之弟,故稱為曹國舅。
  
曹彬:字國華,宋代檢校太師,因功封魯國公,為時良將第一。及卒,追封濟陽郡王。
  
曹雪芹:清滿洲正白旗人。名霑,字夢阮,號雪芹、芹圃、芹溪。康熙間,曾祖曹璽、祖曹寅、父曹 三代相繼任江寧織造。雍正初,因故遭牽連,父被革職抄家。雪芹隨家居北京,晚年移居西郊,貧病而卒。工詩善畫,嗜酒談。以十年之力,著《紅樓夢》,增刪五次,終未完成。@(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姓氏由來
      
    何(he2)姓有五種來源:
      
    1、出自姬姓,為周文王之後。相傳黃帝是少典之子,本姓公孫,因居於姬水之濱,故而改為姬姓,其後裔後稷被周人尊為始祖。後周成王(周文王之子)弟唐叔虞裔孫韓王安為秦所滅,子孫避難逃亡到江淮一帶,當地人因「韓」、「何」音不分,後誤寫為何,子孫沿用。
  • 姓氏由來
      
    施(shi1)姓有三種來源:
      
    1、 以封國為姓。上古夏朝時,有個諸侯國叫施國(在今湖北恩施縣境),國亡以後,其公族子孫就以國名為姓,世代相傳姓施。
  • 姓氏由來
      
    張(zhang1)姓有四種來源:
  • 姓氏由來
      
    孔(kong3)氏的起源可以上溯到歷史傳說時期。
  • 千古謎團!幾百萬人人間蒸發,900年後重現人間?DNA檢測現端倪,真相到底是什麼?
  • 古人對於名是很慎重的,除了長輩、長官,一般是不可以直呼一個人的名,縱然是長官,也往往為了客氣或謙虛,也不叫部屬的名,再加上古代多為單名,如范蠡、文種、蕭何、張良、韓信……,單名很難稱呼,連名帶姓的叫,是很不禮貌的,所以古人幾乎都有字,前面說過古時男子加冠時、子女行筓禮時,由長輩為之取字。
  • 至於說到漢人的名跟字,就更講究了,因為姓或氏幾乎是從老祖宗時就有的(除了極少數改姓氏之外,幾乎都是由老祖宗傳遞下來的),但是名跟字卻是人生下來後才有的,所以取名的自由度比較高,但也不是漫無邊際盡挑些美的字眼。
  • 六、以居地為姓 若干氏族遷徙到新居地後,便以所居住地方的地名或特色為姓,例如戰國時齊國的陳仲子,本為齊國世家,後來他辭去爵位,舉家遷到于陵這個地方,從事耕讀生活,於是他的後裔便以「于陵」為姓。
  • 俗語說:大丈夫行不改姓,坐不改名,姓名對中國人來說,是極其重要的,然而何以有姓,很可能並沒有多少人知道其來源。人人都有姓,認為這是自古已然的事,其實姓,尤其是後秦以後的姓,是經過演變而來的,跟先秦時代有很大的差異,且讓本文慢慢說來。
  • 百年前渡黑水來台灣木匠子孫 ,八句《認祖詩》遙心繫武漢。先民敬天信神得安生於亂世,現今疫情蔓延之時,人心惶惶何以自求多福?此故事或許值得省思借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