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音樂故事:藺相如威懼秦王

廖真珮
font print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15日訊】秦王派遣使者告訴趙王,要和趙王在澠池相會。趙王害怕秦王勢力強大,不想去參加這次的會面。廉頗和藺相如則說道: “王如果不去,則無異向秦王表示趙國的懦弱膽怯阿。”趙王聽了後覺得有道理,於是就前去澠池赴約,藺相如也陪從著。

秦王喝酒喝到高興的時候,說道: “我聽說趙王很喜歡音樂,請你彈奏瑟來娛樂一下吧。”

趙王聽了,就真彈奏瑟了。這時,秦國的御使上前來記錄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同趙王一起飲酒,趙王為秦王彈瑟。”

藺相如上前說道: “趙王聽說秦王善於表演秦聲,請秦王擊奏盆缻,作為相互的娛樂吧。” 秦王發怒不答應。這時藺相如上前送缻,因而跪著請秦王擊缻。但是秦王還是不肯擊缻。

藺相如又說道: “我和你相隔在五步之內,我相如可以用頸上的血濺到你秦王的身上。” 秦王的手下見狀都想砍殺藺相如,藺相如不為所動,反而瞪眼叱責。秦王隨從怯於藺相如威赫的眼神,紛爭倒退。此時秦王亦心生畏懼,不得已還是擊了缻。相如立刻回頭叫趙國的御使記錄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為趙王擊缻。”@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目前先行研究所記述的御座樂大多都是上江戸時演奏的。對於琉球王國來說,上江戶之事是如同中國去琉球冊封的事一樣重要的。為何稱為 “上江戶” 呢? 並不是單純的指江戶的位置是在琉球的北邊,而是還包含有,琉球去向江戶的支配者(將軍)請安問候的一層意思在裏面。在沖繩有一種男性舞蹈叫 “上口說” ,歌詞內容是在描寫著從琉球的到薩摩一路上的風景。在琉球的歷史史書上,前往薩摩的事被稱為 “上國”。從這點看來,終究還是指著支配者和被支配者的關係而使用的單詞。
  • 鄭國有一位叫師文的人離家找魯國的師襄子學習彈琴。

  • 孔子曾向師襄子學琴,一首曲子彈了許多天。師襄子有一天便說道 “行了,可以換一首新的了”。孔子說 “我只學會了音的彈奏,還沒有掌握好音樂的表現” 又繼續練習。
  • 東漢音樂家蔡邕有不同凡人的聽覺,讓人很欽佩。
  • 我國有一種樂器叫竽。戰國時齊宣王就非常喜歡聽竽的樂器聲,當時據說有二三百人的竽的大合奏。那時有個南郭先生,聽說去演奏竽這個樂器的薪水很優渥,就想混進去這個樂團。他終於千方百計的進入這個樂團,雖然實際上他不會吹,但在演奏時,他總是有模有樣的裝作很像是在吹奏似的。
  • 司馬相如,字長卿,漢城都人。司馬相如是漢代一位辭賦名家,在文學上有很高的聲譽,在音樂上也有相當的造詣,善於鼓琴。漢景帝時,他曾做過皇帝跟前的騎兵侍衛。
  • 對我們許多人來說,童年代表著一段充滿夢想和希望的單純時光。過去幾個世紀中,許多藝術家都試圖重現這種心境,但沒有人能比浪漫派作曲家羅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1856年)在《兒時情景》(作品15,Kinderszenen Op.15,又譯:童年即景)中更好地捕捉到它,這是由13首勾起童年回憶的鋼琴短曲組成的套曲。
  • 馬克斯·布魯赫並不是第一個受到蘇格蘭憂鬱美感而有所啟發的德國作曲家,貝多芬和海頓早在他之前編寫了數首蘇格蘭民歌,而門德爾松則由此創作了他的《赫布里底群島序曲》以及他的第三號交響曲《蘇格蘭》。
  • 數不清的故事,流轉在四弦之間。在這嶄新的世紀,請您來聽一首新的琵琶曲,將可蕩滌萬世愁情。
  • 神韻音樂除了中西合璧的獨特配器、交響樂團的特殊編制,以及傳遞純善純美的正向精神外,在本集節目中,指揮陳纓還將為我們揭示另一個特點。它是什麼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