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具一格的黎族「船形屋」

林妍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12
【字號】    
   標籤: tags: , ,

中國每一個民族都有其獨特的歷史、風俗和文化,他們的傳統民居也是豐富多彩、獨具特色,如草原上的蒙古包、侗族的吊腳樓、傣族的竹樓等等。而黎族是海南島獨有的民族,同樣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古老的文化,他們的傳統民居則是一種形似船狀的「船形屋」。

黎族村寨大多依山傍水,山坡上建有一幢幢的船形的茅屋,小河從村前流過,黎族人在一片山清水秀中國這田園般的生活。人們不禁會問,黎族人久居深山之中,為何他們的民居呈「船型」。相傳遠在殷周時代,黎族的祖先乘木船漂流過海,歷經種種風浪,終於來到了海南島,發現這裡物產富足而環境秀麗,便決定定居於此,初期,遠行的木船就成了他們避風擋雨的屋舍。後來代代相傳,木船形的草屋便成了黎族的傳統民居,並取名「船形屋」。

當然,在黎族的民間還流傳的有關「船形屋」來源的各種傳說,如丹雅公主的傳說、青青公主和青年紅紅的愛情傳說等等,為這種獨特的船型民居增添許多濃厚的民族文化色彩。

船形屋又可稱「船形茅屋」,黎語稱之為「布隆亭竿」或者「布隆篝巒」,形式恰如一只倒扣在地上的船隻,高約三、四米,寬約兩米左右。由竹木扎架構成輪廓,籐條捆紮,蓋以茅草而成。地下則以木板或竹子為主,可以防潮。一般離地面1米左右。由於這類房多呈斜向半架空或水平低架空狀,故又可稱之為干欄建築的派生類型。

船形屋平面是縱長方形,對頭開門,門上屋簷伸展,簷下為休息、置物的場所。

屋內白天光線暗淡,因設有火塘,故冬天室內十分暖和,而且夏天很少有蚊子。人在這樣的屋子裡居住,可臥聽山風,彷彿置身漂流的船上,很富有生活情趣。

黎家人熱情好客,總以最好的食物和自制的佳釀款待來客,如肉質鮮美的黃牛肉,芳香的竹筒飯,風味獨特的「南殺」等等。北宋時,詩人才子囌東坡居住儋州時,與當地的黎家人相處甚歡,被尊為上賓,一次蘇東坡在喝了黎家蜜酒之後,即興賦詩一首:「寂寂東坡一病翁,白頭蕭散滿霜風。小兒誤喜朱顏在,一笑那知是酒紅。」以抒感懷。@*(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中國傳統新年的習俗中,有除夕守歲一說,即「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大年三十除夕夜,全家人團聚在一起,吃年夜飯,然後點起油燈,圍坐火爐旁閒聊,通宵守夜,等著新年到來。
  • 中國民間有很多過年的習俗,代代相傳,其中「壓歲錢」就是其中的一種。在大年初一時,孩子會給長輩拜年磕頭,這時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孩子;或者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由長輩悄悄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黃曆新年
  • 年畫是中國特有的一種民間藝術形式,因伴隨著在過年時張掛,故稱「年畫」。
  • 廟會是中國民間的一種習俗,而北京的廟會尤為著名,是老北京民俗文化的一大特色,並且歷史悠久,相傳起始於遼代,但未被證實。最早有記載的是元代白雲觀廟會,明清時期北京的廟會就已經具有一定的規模,京城內外的各大寺院均有各自特色的廟會,彙集著豐富多彩的民族風物和民間文藝,逛廟會也成為人們的一種民間文化生活,延續了千餘年。
  • 古人稱夜為「宵」,而正月即元月,故每年的正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的元宵節,這一天也是一年之中第一個月圓之夜,又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自古以來,人們在元宵節之夜,點上萬盞彩燈,以示慶賀,同時也把元宵節作為黃曆新年的延續。
  • 「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這是清代描寫元宵節做湯圓、煮湯圓的兩句詩。湯圓又叫「元宵」,自古以來,每當正月十五,家家戶戶將元宵煮好後先敬祖先,然後闔家吃元宵,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
  • 走近侗寨,但見青山綠水之間,點綴著一座座建造精巧整齊的侗家建築,吊腳樓、風雨橋、鼓樓,與周圍的山水融為一體,處處透出一種含蓄的美,講述著侗族人的生活,體現出他們燦爛的傳統文化。
  • 老北京管「阜城門」叫「平則門」,在阜城門內大街的妙應寺內,有一座形體碩大、通體潔白的「堵波」式塔,是中國現存最早、最大的喇嘛塔,俗稱「白塔」,而妙應寺又稱「白塔寺」。關於這座白塔,北京民間流傳著一個「魯班鋦白塔」的傳說。
  • 「柳塘蓮蒲路迢迢,小憩渾然溽暑消。十里藕花香不斷,晚風吹過步糧橋。」這是清代李靜山讚譽北京什剎海夏季風情的一首詩。帝都北京曾是北方難得的水城,昆明湖、北海等都是美麗的水景,但這些地方在歷史上都屬於帝王所有,只有位於北京城西北隅的什剎海是一塊屬於平民的水景,被譽為「北方的水鄉」。
  • 話說,曹寅履職的南京,那是十三朝古都,匯聚天下人文精華的故地金陵,更是前朝大明的留都,是前朝風流客、東林黨人的雲集之地。而讀書人讀聖賢書,所持有的固執觀念,自然是漢人天下,漢家血脈主宰神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