鶯歌陶瓷─ 陶土DIY的樂趣

楊安生 撰文、攝影
font print 人氣: 18
【字號】    
   標籤: tags:

走進鶯歌老火車站一張張貼在石灰牆上的古老相片上,一一記錄著鶯歌作陶的故事,敘述出來早期作陶當時的心情寫照 ;作陶的人,三天那壞天就要借米,三天那好天就要扮戲,作陶的人要吃缺(碗)作陶的人要會補,不會補會死某!作陶的人要會補空,不會補空會死尪,讓我想起小時侯家鄉住樹林常聽老爸老媽提起隔壁庄鶯歌燒陶的人要吃缺碗,同時這也讓老一輩的長者訓示子孫必須懂得如何省吃儉以養。大時代變遷年輕人沒有正確價值觀念,只有一昧的滿足物質需求,銀行的大量發卡、放款造成社會上的卡債風暴愈演愈烈,形成社會問題銀行及卡奴都應該要負起責任。台灣的媒體也是慘不忍賭,每天新聞報導負面多於正面。唉~~~不提也罷!老一輩勤儉樸實的生活態度與信仰思想,也在在提醒我們重新看待!如何將家庭教育及學校教育,正確儉以養廉觀念給下一代。

還是回歸主題免的筆落不下去,邁入鶯歌街道傳統建築與現代大樓相互交錯林立,已成觀光美食及陶瓷器大街,本想拍攝早期老式的陶窯工廠的拉坯、彩繪、燒陶、向店家打聽的結果都是莫再羊,眴問當地一位長者道出時代變遷老式的陶窯已被拆除殆盡,僅剩數座窯廠遺址供後人憑弔啦!這也是筆者事前沒先作好功課,只好拍些假日觀光大街場景,其實鶯歌陶瓷非常值得一遊,各式各樣,大大小小瓷器,應有盡有,更有精心傑作陶藝館,看到這些製作如此精美又有傳統意義的陶藝。也提供陶藝的體驗服務,進而親身體驗手捏創意陶土DIY的樂趣,讓親子有更多趣味的互動。

鶯歌鎮的地名,是因鶯歌石得來,來到鶯歌登上鶯歌石才算來到鶯歌,一日遊完陶藝街時間還是相當充裕,延著中正一路看看老火車站,越過中山路就是從起點宏德宮鶯歌石步道,沿著運煤輕便車路線改建的步道, 約行十來分即抵⊥型登山路往上行百來石階可上到鶯歌石旁亦建休閒亭一座,欲登高者約行八十分黃土小山徑上可觀賞千年大榕樹。

——轉載自(自然顏色http://www.pse100i.idv.tw/index2.html)@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3月2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慧真台北二十三日電)台北縣鶯歌鎮長蘇有仁等四人涉嫌工程綁標並收回扣,板橋地方法院去年八月裁定收押禁見;蘇有仁等四人不服院方第一次延押裁定提起抗告,台灣高等法院今天認為,蘇有仁等四人涉案情節重大且有串證之虞,有必要延押,裁定駁回。
  • 【大紀元3月2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旭昇台北縣二十七日電)台北縣鶯歌陶瓷老街再造工程今年屆滿十週年,形象商圈將在四月一日至九日在老街舉辦「十年老街風華再現,重返陶之都」活動,除了有人體彩繪藝文活動,還展示「瓜瓞綿延」等鑲金陶藝品。鶯歌鎮陶瓷藝術發展協會理事長李國正,歡迎民眾一起見證陶瓷老街發展的歷史。
  • 臺北縣立鶯歌陶瓷博物館四月及五月舉辦兩梯次陶瓷技藝研習班,主題為相當時尚的釉藥研習及陶瓷珠寶首飾製作研習,讓現在極受歡迎的個人化商品及陶瓷珠寶不用花大錢也可輕鬆擁有。
  • 「鶯歌陶瓷博物館」首次舉辦這場「歐洲名窯瓷器藝術展」,展出的內容既有深度又有廣度,縱橫三百多年歐洲瓷器的發展史,包括德國、法國、英國等國的瓷器,可以說是一場丰富的展覽;歐洲名窯瓷器的細致精美,讓參觀的民眾看得惊訝不已。
  • 【大紀元4月1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卞金峰台北縣十九日電)台北縣政府文化局今天在鶯歌鎮公所召開「汪洋居、成發居保存協調會」�
  • 我在《胡筆標準:千百年來第一人,創造出毛筆的標準》〈自序〉曾提及,年輕時拚搏事業,每天工作十六小時都不覺苦,一直到了五十歲生日,朋友送我一盆松樹盆栽,欣賞之餘,驀然驚覺人生已過了一半,該是放下腳步,開始修護保養身體的時候了。
  • 歌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開始時是一項復興希臘古典戲劇的實驗。到了巴洛克時期(1600年─1750年),歌劇達到了頂峰,成為吸引全歐洲觀眾的藝術奇觀。這種藝術形式逐漸成為那個時代的精髓,並預示了其400年後的發展。
  • 站在美國國會大廈圓形大廳(Capitol Rotunda)裡可以欣賞到許多藝術。 很多人認為圓形穹頂的視覺體驗美到令人摒息。然而,除非遊客花時間研究這個廣闊空間所呈現的藝術、建築和雕塑,否則很容易忽略其重要的歷史意義。圓形大廳裡的飾帶(friezs)即是一例。
  • 阿拉巴馬州議會大廈(Alabama State Capitol)位於阿拉巴馬州的蒙哥馬利(Montgomery),其令人印象深刻的門廊(portico)以新古典主義風格設計,是該議會大廈特色。阿拉巴馬州議會大廈與其它州的議會建築類似,都是坐落在小山丘上,俯瞰整個城市。
評論